大學門檻不斷降低後,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

最近,關於高校擴招的消息,可謂是此起彼伏,先是專升本擴招,再是研究生擴招。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學生基礎越來越大,高學歷人群比例越來越高。

站在考生的角度,擴招永遠都是佳音的存在;但站在社會的角度,擴招永遠是貶值的代名詞。也正因為這樣,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變得越來越難了。

告別了精英教育,告別了高考改變命運的時代

2001年的時候,全國畢業的大學生只有114萬。時光流轉到2020年,這一數字驟然翻了將近8倍,達到了驚人的875萬。而相對於當初的高考元年,1977年,這一數字更是翻了32倍之多。所以從趨勢我們可以看出,進入21世紀以來,大學教育開始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大學不再是曾經讓人欽羨,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

大學門檻不斷降低後,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

回過頭來,我們說說當初的精英教育。所謂的精英教育,翻譯過來就是,“考上大學的人數極其少,畢業工作的待遇極其高”。那時候,考上大學,是真的能改變命運,走出大山,離開黃土地,有的進入國家單位,成為領導幹部,有的進入國有企業,成為技術專家。而且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數人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大多家境貧寒。

大學門檻不斷降低後,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

所以在那個年代,寒門逆襲的故事比比皆是,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肯吃學習的苦,未來就是一片光明。記得我的高中語文老師曾經給我們講,80、90年代,考大學的競爭已經激烈到,第一年只為考一個極好的複習班,因為第一年能考上的幾率微乎其微,第二年才有可能考上。雖說多花了一年的時間,但得到的回報,是現在多花五年、十年都換不回來的。

大學門檻不斷降低後,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


迎來了大眾教育,迎來了競爭愈演愈烈的時代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精英教育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大眾教育。擴招,擴招,不斷地擴招。讓一個個原本對大學望而卻步的人,如今有機會走入大學。門檻的降低,同時也意味著價值的降低。物以稀為貴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現實也就變成了從曾經畢業就有好工作,變成了現在畢業也不一定有工作。

大學門檻不斷降低後,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

面對這樣的現實,有人選擇提升學歷,以此來避開本科間的競爭。在起初,這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條路的有效性,也都跟著蜂擁而入。如果出口限制了,那麼進來再多人,其實也沒什麼,但是出口同時也在被不斷放大,這就導致高學歷也從曾經的稀有,變成了現如今的平凡。

大學門檻不斷降低後,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

所以當上大學,當高學歷,都無法成為你的殺手鐧的時候,也就宣告這個時代,不再是以往一維的學習競爭,開始進入到學習、能力,甚至是學習、能力、人脈等的多維競爭中。這個時代變得開始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了。

上學開始變容易,就業開始變困難,你回想起了狄更斯的那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大學門檻不斷降低後,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


曾經的寒門逆襲,現如今變成了大潮中的搏擊

寒門逆襲的故事,隨著時代的推進,變得越來越少,一方面,是寒門開始變得越來越少了;另一方面,寒門逆襲的門檻越來越高了。

曾幾何時,努力學習就足以實現逆襲;曾幾何時,考上大學就足以改變命運。但是現在,這些都變成了基本操作,努力學習只能保證你能上一個不錯的大學,考上大學也只能說你可能會有一份工作。

大學門檻不斷降低後,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

在以前,僧少粥多的時候,無論你是什麼樣的僧,你都會有大碗的粥喝;但現在,僧多粥少,沒有平均主義一說,有能力的人就會有大碗的粥喝,而能力一般的人就只有小碗的粥喝,甚至是沒有粥喝。所以以前靠學習,一招鮮吃遍天,開始變得力量單薄,開始變得無所適從。也許寒門與非寒門的差別,除了財富,就是成長中增長的視野,和生活中賦予的能力。

大學門檻不斷降低後,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

就像上面提到的,競爭變為多維的時候,可能寒門子弟的劣勢就會凸顯出來。我的一個師弟,家住在西南地區的一個山村,在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電腦,所以他報考了計算機專業,只為能見識一下電腦是什麼樣子。而當他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時,他發現身邊有一群人,都是從初中甚至小學就開始打電腦的人,還有的人,高中獲得過全國信息技術競賽的獎項。

大學門檻不斷降低後,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在哪裡?

寒門雖然難逆襲,但是機會永遠存在。只是需要你更加倍的努力,來將逆襲進行到底。學習不是終結,也不是手段,更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更大領域開拓的決心,才是真正走向逆襲的鑰匙。也正是因為難,才有了創造更大價值的可能,彈簧也正是因為被極度擠壓,才能釋放最大的力量,人,亦是如此。

精英教育成過往,大眾教育天下揚。寒門子弟難逆襲,現實差距成阻擋。加倍努力懷夢想,兒時初心不能忘。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任我狂。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評論~

我是董師兄,考研領域專欄作家,考研專業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