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有一次,唐太宗问大臣王珪,听说你很有见识,那你来评点评点本朝这班大臣。

王珪从容应对,说辛勤工作竭尽所能,我不如房玄龄;能文能武,当了将军又当宰相,我不如李靖。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房玄龄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李靖

做事情提建议都很有条理性,为人处世公平,我不如温彦博;解决繁难问题水平高超,什么事情都能处理好,我不如戴胄。

敢言直谏对君主负责任,我不如魏徵;但是“激浊扬清,嫉恶好善”,我这个人个性耿直,对看不惯的坏人坏事,能够是非分明,指出来并且力图修正之,而这一点我又在诸公之上一些。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魏徵像

唐太宗听了深以为然,众大臣也认为王珪这番总结很到位。

王珪的确水平不一般,在不得罪同事的同时,用以退为进先抑后扬的方式,表扬了别人抬高了自己,君臣上下大家一片赞扬。

当然,王珪的这个分析也是符合当时大致情况的,“贞观之治”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唐太宗手下能人云集,各安其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发挥出自身特点,使得贞观年间贤相如云。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君臣凯旋

唐太宗曾经对房玄龄说“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干部队伍要精炼,每个岗位上都要能找到最能干最适应这个岗位的人员来担任,而不是说要养着那么多庸人,光吃饭不干事。

房玄龄领会了这个精神以后,经过一番并省“留文武六百四十三员”,中央高级干部只保留了六百四十三员的最小编制。

而这个干部群体,加上唐太宗本人,正是贞观年间治理整个帝国的核心人事团队。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唐太宗在便殿接见大臣

唐初官制大多沿袭隋代旧制,在中央设立三公、六省、一台、九寺等。

最高级的臣僚是正一品的“三师”(太师、太傅和太保)和“三公”(太尉、司徒和司空)。

但这几个正一品的职务常虚悬不授,表面上看职务很高,但是是空的,没人能够担任。这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军队里的元帅和大将军衔,有这个衔但没这个人,是个荣誉职衔。

而真正掌握实权的则是“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中书省

中书省的职权是掌军国之政令和参议表章,一切以皇帝名义所发布的文书,都应该由中书省来起草。

而百官所上给君主的奏议,也都需要交给中书省,中书省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供皇帝决策时采择。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唐代 中书省之印

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隋代称内史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等。

门下省

门下省负责审核朝臣的奏章以及中书省所拟的诏敕,有认为不恰当的可以驳回,称为“封敕”,是审议机构,类似于日后的议会、人大等机构的审核作用。

门下省的长官称作侍中(隋代称纳言),副长官称门下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中等。

由中书省制定,门下省审核过之后,制定下来的章程制度等,则由尚书省来负责实施。

尚书省

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隋称民部,唐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个职能部门具体执行。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录了各部郎官的姓名及任免情况

尚书省的长官称尚书令,但一是由于之前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后来就不再任命新的人选,二来也是尚书省事务繁忙不宜一人担当,所以真正的尚书省长官是两位副长官左仆射(yè)和右仆射,两人分管还能起到互相制衡的作用。

尚书省总领六部,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尚书省转发中央各部和地方州县,并负责监督执行。这样就形成了一套中书省构思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完备的中央部门运行机制。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唐代书法《朱巨川告身》,原为委任官职的文件

唐代书法《朱巨川告身》,原为委任官职的文件

卷末有三省长官职位、署名,以及尚书省官印

三省长官都被视作是当朝宰相,“三省制”也可以认为是以前位高权重的丞相一职的职务、事务如今被分割成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来分担,所以“三省制”下的宰相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宰相群体。

贞观宰相天团

唐太宗贞观年间一共有29人担任过宰相职务,也就是三省长官。这29人当中,有裴寂、封德彝、房玄龄等唐高祖时期的老臣10人,而另外19人则是唐太宗新进提拔。

在全部29人中,关陇出身的9人,山东地区18人,江左地区2人,而太宗提拔的19人当中,关陇则为5人,山东地区13人,江左1人。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太宗幕僚大多来自山东的发展趋势。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英雄也问出处

和历代开国君主相比较,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人不像他们那样一旦坐稳江山就滥杀功臣,也没有功臣恃功而威主的局面发生,这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可以看出李世民的用人、管人的确胸怀开阔坦诚待人和管理水平一流的特点。

在29位宰相当中,当然最信任的莫过于自己的头号心腹兼大舅子长孙无忌这样的皇亲国戚,但即使如此,太宗也能够在很多方面上秉持公平的原则奖善惩恶,众臣心服口服。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长孙无忌像

贞观二年正月,有人上书密奏长孙无忌“权宠过盛”,太宗把这份奏疏拿给长孙看,然后说了一番自己在公务、私务上面都是如何信任,不会被人所离间的话语。

但是长孙还是坚决请辞当时担任的尚书省右仆射的职务,也就是辞去宰相,长孙皇后也力主皇上能够接受长孙的辞呈,最终太宗终于同意了长孙的辞职。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长孙皇后画像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这可能是这家人在众人面前表演的一出双簧戏,但是这样的举动无疑会在群臣之间产生良好的示范效果,确定良好的用人原则,起到了提高太宗威信的作用。

唐太宗最倚重的当然还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玄龄明达吏事”“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很能干业务能力超强,听说谁有什么才华,也不会拿自己的标准去求全则备,而是更注重对方的长处。

盛唐宰相天团,你pick哪一位?

杜如晦(左)房玄龄(右)图

但房玄龄这样一个处世稳重的长者,难免做事思前想后较多犹豫,所以太宗还是每次和房玄龄先进行缜密的协商,然后叫杜如晦过来拿主意,因为决策果断勇于担当正是杜如晦的行为风格,“玄龄善谋,如晦能断”历来被人所称颂。

君臣相得、良性互动,贞观之治是一个治国能臣辈出的时代,这不能不归功于太宗李世民的杰出治理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