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乾隆都六下江南,為何雍正卻一輩子宅在北京?

-零度易水寒-


我們知道,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都非常喜愛出巡。我們現在的清宮劇,光是《康熙微服私訪記》,就拍了好幾部;乾隆南巡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只要拍到和乾隆有關的電視劇,必定會有南巡的情節。

在真實的歷史上,康熙和乾隆這兩爺孫確實都曾有過六下江南的經歷。當然,皇帝南巡的真實情況,不完全像電視劇中拍的那樣,只是到處吃喝遊玩。康熙和乾隆南巡的最主要目的,一是視察河工,二是考察民情,畢竟江南地區是國家的主要稅收來源。

比起康熙,乾隆的南巡遊樂性質更多一些,還曾經鬧出過烏拉那拉皇后剪髮事件。為了不超過康熙的紀錄,乾隆的南巡也是六次而止。

而與這兩爺孫比起來,雍正皇帝似乎沒那麼喜歡出門,更像個宅男。在雍正在位的十多年間,不僅沒有南巡,甚至連北京城都沒有出過。難道說雍正不喜歡出門遊玩嗎?其實也不是,雍正之所以不像康熙、乾隆那樣經常往外跑,其實更多的是客觀條件不允許。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雍正很忙。

有朋友可能會問,同樣是做皇帝,為什麼只有你雍正忙?其實,跟康乾比起來,雍正確實是要忙一點,因為他特別勤政,許多事務都要自己親力親為。比如在《雍正硃批諭旨》出版時,雍正曾在序言中說道:“每折或手批數十言,或數百言,且有多至千言者,皆出一己之見。”

雍正是出了名的 ,他每天的工作時間,大部分用來批改奏摺,有時候一個批覆得寫幾千字,多年以來,日日如此。而出巡一天,事務就會積壓。沒有時間,是雍正不能南巡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則是雍正比較窮。

我們講到清朝,一般都是說康乾盛世。雍正廟號為“世宗”,這個世字,代表的是承上啟下的意思。康熙和乾隆南巡,都是在國庫充裕,且整個大環境處於“盛世”時期,而雍正則是處於一個相對青黃不接的年代。

康熙朝雖然號稱盛世,但到康熙晚年時,官員因循之風漸長,留給雍正的雖然算不上是千瘡百孔爛攤子,但國力已經衰落。雍正就是想要出巡,也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支撐。

後來乾隆南巡時,國家經過近30年休養生息,國庫重新充盈。加之乾隆在和珅的倡議下,設立議罪銀製度,讓犯事的官員花錢贖罪,也賺了不少錢,作為六下江南經費開支的來源。

另外還有第三點原因,就是政治條件不成熟。康熙第一次南巡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乾隆第一次南巡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都是在登上皇位十幾二十年之後,皇位坐穩了才敢出巡的。

而雍正登基時年紀已經比較大,一共才當了13年皇帝,而且在此期間他的皇位一直不太穩固,貿然離京的風險太大,所以也只有親自坐鎮京師,雍正才能心安。

不過,雍正雖然一輩子宅在北京城裡,但不是沒有一顆遊山玩水的心。因為不能親自體驗,所以雍正特意命畫師為他作了一系列的《雍正行樂圖》,描繪了雍正扮演不同角色四處遊玩的場景,憑此聊以自慰了。


搞哥讀史


對雍正來說,自己的爸爸和兒子都六下江南,去舒舒服服的把大好河山給欣賞了一遍,玩了一遍。他自己為什麼不出去看看祖國的山川大地,卻選擇一輩子待在北京呢?

難道是雍正不想出去走走?不存在的!不是他不想去,而是他不能去。

年輕不再,想玩、愛玩的心沒有之前那麼強烈了。

康熙八歲繼位,14歲的時候親政,乾隆25歲的時候當了皇帝。和康熙乾隆相比,雍正當上皇帝的時候已經很晚了,那個時候的他已經45歲了。45歲,離50歲只有五年了,也能夠算得上是知天命的人。那樣的年紀,內心對於玩的興趣肯定沒有年輕時候的那麼多。

康熙留下的種種問題使得他不得不努力工作

康熙拿得出手的功績不少,無論是平三藩,還是收復臺灣,都是非常大的事件。但晚年的康熙,已經無力去解決大清國長期積留下來的一些問題。那麼,這些問題要留給誰來解決?只有雍正,雍正要是不去做,大清國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如果沒能治理好國家,他有什麼臉面去面對愛新覺羅的列祖列宗?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應該記得到雍正每天都是起的非常早去改奏摺,工作到深夜才休息。與其說是勤勞,倒不如說雍正是為了國家付出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最為現實的問題——沒錢

這是最後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國庫沒有錢。乾隆之所以能夠六下江南,就是因為國庫有錢,而他的這些錢是他的老爸雍正給他打下的基礎。康熙去世,並沒有留給雍正多少經費,因此,雍正只能勤勞的工作,為下一代創造財富。


簡單平凡123123


雍正前期還是有經常出去外面的,因為他們的好爸爸康熙,我覺得康熙不僅是一個好皇帝,也是培養孩子的能手。他似乎是把大清朝最能幹的皇子都生了出來也全都培養出來了。

雍正六歲進尚書房讀書,十六歲陪三哥胤祉祭祀曲阜孔廟。十九歲隨康熙帝征討噶爾丹,二十一歲受封貝勒,二十五歲陪同康熙巡幸五臺山,次年陪同皇帝南巡。

所以雍正是出過遠門的,康熙的兒子基本上都是,是見過世面的。康熙也是差不多雨露均霑,對哪個兒子都很重視,都有所培養。所以康熙的兒子們成才率挺高。

那雍正繼位後有再次南巡麼?答案是沒有。為什麼呢?因為沒時間,沒精力,沒錢。

雍正繼位後,要收拾康熙留下的爛攤子。第一年,雍正就開始整頓吏治開始改革,實施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來加大中央財政收入。因為到了康熙後期,國家吏治已經十分腐敗了,國庫根本就沒有多少銀子。這時候的雍正只能一心掙錢,沒空想著玩樂。

第二年開始,開始打壓自己的政敵和妨礙皇權的人。八阿哥,十四阿哥這些原來的政敵都被打壓;雍正三年,雍正逼迫年羹堯自盡,削隆科多後圈禁至死。

雍正五年,西北再次打仗。戰事吃緊,國家貧困。同年成立軍機處,朝廷大事都要經雍正之手,皇權雖然越來越集中,但也越來越束縛了雍正。這時候雍正根本是日夜操勞,時間不夠安排的,怎麼可能給自己放假,所以很多人說雍正是累死的。

再到後來雍正還是日夜操勞,而且身體越來越不行。自然也不會出遠門了,他經營了圓明園,所以通常就居住在大內或圓明園消暑。

雍正十三年,雍正暴斃。死因不太清楚,但也因為雍正在位短吧,沒時間外出南巡之類的遊玩。要是雍正也能身體好,像康熙活那麼長的話,也許也會在晚年好好逛一逛大好河山吧!


木鐸人


很簡單,沒錢,沒時間。

康熙晚年官場腐敗已經很嚴重,國庫缺錢。雍正即位之後就開始大刀闊斧改革,為什麼?要搞錢啊。

乾隆為什麼六下江南,那時候國庫充盈,花得起錢。皇帝出行可不比普通人,文武百官都要跟隨,每到一處都要建行宮,道路要提前一年修建,一路下來耗費巨大。康熙下江南雖然沒有乾隆那麼敗家,但是一行一兩萬人,來回花費再節省也不是小數。

雍正現存僅硃批奏摺就達35000多件,其總字數以雍正執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還不包括寫其他文件和抄寫佛經,哪來時間遊山玩水。只能讓畫師創作雍正遊山玩水的畫作來放鬆自己。

康熙和乾隆都是在位六十年,第一次南巡分別是康熙二十三年和乾隆十六年,都是等到政局穩定大權在握之時才開始放心南巡。而雍正總共在位才十三年,皇位並不穩固,社會上一直傳言雍正得位不正。

而且不像自己的老爹和兒子那樣酷愛打獵,雍正繼位時已經四十五歲了,身體不好不愛出門,清朝皇帝必備秋季運動會項目——木蘭秋獮,在雍正朝一次也沒舉辦過。


楊某人雜家派


康熙,乾隆都六下江南巡視,可雍正沒有,連距北京城稍遠的風景區都沒有去過。雍正執政手段有時殘忍,殺了一些人,但他執政很辛苦。因他登基時,看似太平盛世,其實國庫已很空虛,存銀不到800萬兩,有些縣報告庫無存銀,賑災都成困難。銀子哪去了,都在貪官手裡,

在反腐方面雍正作了許多嚴厲的懲辦工作,巡撫下查,有貪汙者,就地免職,自殺的官員,不因死而了結,從家庭追到底,所以後人說“雍正一朝無官不清!”其次在修理河道,鼓勵農民生產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使清代雍正時期,經濟很快好轉起來,雍正在位只有13年,去世時國庫存銀已增加到6000萬兩,比康熙末年國庫增加了7倍,在這短短13年裡能有這麼大的成績確實非易事,他要與人鬥(貪官和不理解他改革的反對者),與天鬥(天災旱澇),與地鬥(改變良田提高產量)。他這麼忙,勵精圖治,日夜工作,那有時間去南方半遊半工作。皇帝出行車馬鑾駕,隨行官員,保衛士兵需五六千人,地方還得提前修行宮並準備接待,花費無疑是很大的。這是雍正所不願意看到的的。

康熙,乾隆各南巡6次花費國庫的銀子很大。尤其乾隆浪費最大,費結果使大清開始了走下坡之路。自然雍政有許多優點,但為了推進他的改革和鞏固他的統治權力,手段有時還是很殘忍的,殺了不少壞人,也殺了不少好人,所以在古代民間也留下“暴君”的壞名聲。


李伯禺


首先雍正為人勤勉,上朝時不停工作,大臣都下班回家,他依舊要不停的批閱奏摺。身為皇帝,他本可以把絕大多數任務交給大臣來辦,自己只要處理個別極為重要之事即可,但他並不這樣做,凡事儘可能親力親為,每一份奏摺雍正都會仔細審閱,每天凌晨四五點就起床,深夜才入睡,日常工作量可想而知。身為一個正常的男人,他連召見妃嬪的時間都很少,如果把皇帝看成一種職業或一份事業,那麼這份職業或事業就是雍正的全部,除此外雍正全無興趣。



另外,康熙年間戰事頻繁,國庫幾乎捉襟見肘,看似留給雍正的是太平盛世,其實並非如此,雪上加霜的是到康熙晚年時整個清朝吏治腐敗,貪汙成了家常便飯,而清朝官員的俸祿和大明一脈相承,如果不想其他辦法,光靠那點俸祿是根本無法養家的,因此,當時的地方官們靠抽取"火耗",而京官們則靠地方官員孝敬"冰敬、碳敬",還有一些官員雖然不貪汙,但他們卻大量向國庫借貸,卻又無力償還,以上種種都讓大清國庫不堪重負,等到雍正繼位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錢供他開銷甚至稱得上接手了一個爛攤子。自從穿上龍袍,雍正肩上的壓力很大,既要懲治像年羹堯這樣的大臣,又要想辦法充實國庫。



所以雍正當了十幾年皇帝,基本沒離開過京城,既沒有到承德避暑山莊散心,更沒有下江南風花雪月,估計不是他不想,而是確實心有餘而力不足吧!


酒後看歷史


我們平時從史料中可以看出,康熙乾隆還是很喜歡去江南的,他們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統治需要,去江南視察,順便自己遊山玩水,也是對自己日理萬機的一種身心放鬆,尤其是乾隆皇帝,特別熱衷於下江南,最後為了不超過自己爺爺康熙的記錄,只好在完成第六次巡視之後就停止了,那康熙和乾隆爺孫兩人都六下江南,為何雍正成了宅男,一輩子宅在北京不出去呢?其實吧,雍正當然也想出去,但是當時的情況不允許才選擇宅在家裡的。



第一:雍正太忙碌了

雍正之所以一輩子宅在北京,這個原因可能說出來你不信,那就是雍正太忙,忙到沒時間出去玩耍視察。雍正算是皇帝中的勞模了,工作狂人,相對於康熙和乾隆來說,雍正是個凡事都喜歡親力親為的人,每天十點多睡覺,凌晨四點就起床了,有時候批閱奏摺到深夜,而且工作一絲不苟,甚至為了一個奏摺,會回覆幾千個字。


雍正還是個鐵血實幹家,當時一心為了國庫充盈,勞心勞力,康熙去世的時候。清朝國庫康熙去世的時候只有700萬兩銀子,但是到了雍正皇帝去世的時候,國庫儲銀超過5000萬兩,這樣優秀的成績怎麼來的,都歸功於雍正沒時間出去旅遊下江南,在家裡宅著一門心思處理國事。況且雍正因為太敬業,勞累導致積勞成疾,身體一直不大好,當時雍正已經45歲,去路途遙遠的江南對他來說也是顛簸勞累,身子骨熬不住,索性算了,老實呆在家裡比較實在。

第二:怕出去不安全

這其實也是雍正選擇宅在家裡的一個原因,去江南出巡路途遙遠不說,還有可能遇到反清復明分子,自然不敢貿然出去南巡,就算不遇到反清復明的激進派,雍正的敵人也很多,因為自己是通過激烈的九子奪嫡競爭才登上皇位,雍正一刻都不能放鬆,如果他坐鎮京城,自己還有主動權,如果他一旦離開京城,容易有人搞事情,生很多亂子,還是自己好好宅在自己地盤最踏實。

第三:雍正沒錢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康熙乾隆爺孫兩可以做到,雍正卻只能選擇宅在家裡,普通人沒錢沒辦法出去玩,皇帝也如此,康熙去世的時候,因為康熙軍事上的功績,使得大清朝幅員遼闊,可是打仗就避免不了要勞民傷財,因此當時的清朝國庫空虛,一個爛攤子,而且吏治腐敗,如果去江南的話,不僅皇帝出行需要經費,還得帶著官員和嬪妃,還有各地官府接待住宿等修建行宮也是一大筆費用,這龐大的開支,這也會讓經濟青黃不接,雍正不想自己苦心經營治理的國家有負擔。


其實,雍正是否喜歡出巡還是宅在京城,現在看來已經並不那麼重要了,江南風景固然好,可是宅在家裡的雍正也可以欣賞到紫禁城的雄偉壯觀,雍正勵精圖治,對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個勤政愛國的明君。


小聰歷史客棧


康熙南巡是有歷史背景的,康熙平三藩、滅葛爾丹、收復臺灣等等,1,稅負比較重,2,高參大將都屬於創業,吏治混亂,3,八旗子弟作威作福,4,各地連年水患,5,不排除有遊山玩水看看朕的大好江山這種心理。

雍正面臨的境況明顯不同,雍正在政治管理上屬於暴君的角色,順我者倡,逆我者亡。從他對待兄弟和生身母親的事情上可見一斑,文字獄更是不用贅述。1,整飭吏治,得罪人多,出去的話大後方不穩,並且有安全之憂,2,勤政沒有時間外出,3,當皇帝晚,在位時間短,核心任務沒有完成。


遠方的人


工作狂唄,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政務,天天批奏摺幾千到上萬字。據說比乾隆60年批得都多……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因為太勤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