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三问有答案吗?

大岔姐


哲学本身就是思辨的,可以说没有答案,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不同人,答案不尽相同。


天涯饮归客


哲学三问( 1.我是谁? 2.我从哪儿来? 3.我到哪儿去)都是很简单的问题,没有什么难的。

我是谁?


我不是你,我也不是他,我就是我自己!


我从哪儿来?


我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不是从地上冒出来的,也不是从石缝里蹦出来的,我是从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千真万确,一点不假!


我到哪儿去?


我去过北京,我去过纽约,我也去过伦敦。但我知道,自从娘胎出来那天起,我就在一步步走向坟墓啊!这是任何人都一定要走的一条旅游路线!人生就是一杯具啊!

超级科学奶爸


哲学三问有了科学答案

所以小编科学地看哲学三问:人是什么?从何而来?要去何处?得出结论:人是金属元素组成的量子密钥纠缠体巨反应堆。来源于地球系统意识。复归地球统合系统本身。这从任何人的生老病死这个亘古不变的量子巨反应堆的纠缠系列,都不难看出。

古老的人类说,现代人类来自东非大裂谷,那里是30万年前的智人发祥地。不过我更爱乞力马扎罗的雪,在乞力马扎罗峰顶远望,群山万壑顿现宅心仁厚,于是人生有了绵绵不绝的本源原力。

这种感觉,它本质上地来源于量子感应,量子纠缠,量子遂穿,量子密钥纠缠体巨反应堆。它区别于攀登到珠穆朗玛峰顶上的感觉,同样是量子感应、纠缠、遂穿,甚至量子密钥纠缠体巨反应堆本身,都没有乞力马扎罗峰和东非大裂谷最深处的感觉悠长而永恒。故人来源于这个根本,这个根本的量子感应、纠缠的加密反应堆。他们遂穿于任意时空,混沌而又杂交,单纯而又复杂。

根据熵增律,也就是热力学定律,任何事物都会由有序走向无序,最后烟消云散,化为微观元素、量子感应和纠缠的微粒,也许同样遂穿于任意时空。

不过比活人更加自由,脱去了时空维度的根本束缚,变得无极而又自由。就这样复归地球本源,生命摇篮,无限熵增,直到地球形如任何量子微粒烟消云散那样的那个时空奇点。一切如此,永恒,无极。

这下知道你是谁了吗?你就是大地上的一粒量子感应纠缠微粒巨反应堆,是地球统合意识的组成微粒,是地球统合系统的构成分子。你不是二元对立,二律背反的悖论,你就是你,独立的量子,感应地球统合系统本源的量子,又与它的感应量子或感应或纠缠。比如地球用元素组合凝聚态成一个大美女,那个大美女与你心心念念,莺莺燕燕,你们爱恨情仇,终生为爱奔走天涯。相对于地球统合系统来说,你们就是互相感应纠缠的量子,这个爱就是你们彼此的感应及纠缠。

自然而然地,你从地球本源而来,又要复归地球统合系统意识里去。相互相成,互相感应纠缠,遂穿于任意维度和时空,永恒无极,千变万化,似有若无。

同理同构太阳统合系统、统合意识。月球与地球,地球与太阳,彼此感应纠缠,又遂穿于宇宙时空,若有若无,虚无缥缈,似静实动。其余天体、星系类同。

人类就在这样一个统合系统的地日系统中的地月系统里,爱恨情仇,生老病死,生生不息,最后化为元素本身,证得功德圆满,成就无上量子洗髓。就像一粒尘埃,沉沉浮浮,飘扬落定,复归地球本体。

百川东到海,人一生下来就走向死亡,天上的群星璀璨却注定会变成流星掉落进大地泥土里……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大地上的事情,只有地球统合系统意识宿主,才能真正明白和操控。愿在疫情千锤百炼下,你们成就金刚不坏身色意。重又回归自己,唯一的安详本体。


永生寿


哲学的三个问题,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幸福是什么,下面是个体答案,仅供参考。

1、人是什么

哲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及其联系的基本问题。而实际上,主观世界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可以说哲学就是研究客观物质的根本问题的。那么客观物质的本质是什么呢?

有哲学家把哲学本体论定义为:“本体世界是人的思维对现象进行还原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是一种逻辑的构建物,不是客观存在,而且比现实世界更美好。”实际上,这种定义是一种价值论,这种哲学价值论它反映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论,这种哲学价值论不能作为哲学的本体论,哲学本体论的任务就应是明确客观物质的本质。客观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物质的存在与发展都是运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形式;物质的运动相系联系、相互作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在用哲学研究物质的存在与发展时,就应使用运动的观点。

2、人为什么活着

大多数人觉得“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说不清楚,说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名利,有人为了物质享受的满足,各个人活着的目的都不一样。那么能找到人为什么活着的共性吗?

我们从人的本质来看,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意识,人没有健全的意识是不能成为完整的人的,一般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精神病患者也会丧失一些权利,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正常行使权利,没有独立健全的意识。

人的一切有目的的行动都受自己意识的支配,人活着的目的也受自己意识的支配,人也就是为了自己意识的满足而活着。

3、人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意识的满足,而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意识的满足,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意识的满足,没有感到幸福呢?这说明意识是有预先目的的,而且意识是运动的。人的行动不一定能完全达到意识的满足,这时,人就没有感到幸福,当一个意识的目的得到完成,意识得到了满足,人就感到幸福。但一个意识目标完成,又会有新的意识的目的,这也就是成功之后的失落。

那人们是否能获得长久幸福呢?古人讲:知足常乐;有一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戴着墨镜的王老师


我认为没有,但我们可以一直去探索。

人在这个世界上,是非常渺小的动物。旅行者号回望地球时,拍摄的那幅照片,彻底震撼了我,地球是如此渺小,在太空中,仅仅是在太阳系边缘我们就看着像一粒尘埃。如果是一艘外星飞船来到了柯伊伯带,拿着望远镜看了一眼太阳系,我的个天啊,啥也没有。他们根本看不到地球,你说对吧?

所以,哲学三问在我刚研究哲学的时候,我觉得好有意义的三元问,但现在随着知识的越来越容易获取,它已经不能驱动每一个人的好奇心了。唯物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被更多的人理解,所以大家好像也期望值下降了。

不过,从旅行者号拍回的图片中,我又看到了希望。你想想,我们是一粒照片中的尘埃,但是却有70亿人生活在这里,那么当我们仰望苍穹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呢?不也是点点星光和无尽的尘埃吗?那这太空中可能没有智慧生物吗?

从这个角度看,更加增加了人类寻找更多文明的欲望。那个黑暗森林,我们知道会充满危险,却无法忍住自己的好奇心!好期待人类可以看到更多。

所以,哲学三问不需要答案了,我们就是一粒尘埃。

祝在哲学的世界里找到更多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殷亮老师


保安三问这种东西,是个人都能回答几句。然而,如果想以哲学的方式来回答,你就会发现,这么简单的三个问题如果要仔细推敲,根本无法回答。甚至问题本身是否值得存在都是一个问题。如果要速成,马克思的答案即可。

一、我是谁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二、我从哪里来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三、我到哪里去

共产主义社会形成之后,作为历史发展源动力的阶级斗争停止,历史步入了终点,永久的和平到来,而人类也从压迫与被压迫中获得了解放,全面的发展、属于全人类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终于到来了。


格物书画


1你是谁?

英雄不问出处。

2你从哪来?

是骡子是马啦出来遛遛就知道。是骡子就做骡子做的事,是马就做马做的事。

是骡子,那骡子就是你的出处。是马,那马就是你的出处。是什么就做什么事。

3你要去那?

马该去哪就去那,去做事,做马该做的事。骡子要去那?当然是骡子该做的事呀。有本事做富人没本事做穷人,实在不行做个富人的爸爸长辈也行,做该做的,去该去的。

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你还是你的,当你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你就不是你的了,你是社会的,是妻儿的,是父母的,是公司的,是员工的,是责任的,你以然不是你啦。

你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你是齐天大圣。


董轩盛


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之前先简单讨论一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众所周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个相对立的世界观认识论。他们的核心区别也不难理解。

唯物:物我相独立

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万物的存在不受意志的影响,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唯物主义哲学问题的终极三问不同于唯心主义哲学问题,它的问题核心是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和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这与其相应的三个问题。

哲学两大派别

唯心:我决定事物

通俗来说,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因为“我”的存在,世界万物才得以存在;也就是我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存在;事物存在的前提就是因为“我”能感知到它,我不存在了世间万物也就不复存在。

而唯心主义解决的仅仅是关于人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自从柏拉图提出后就成为从古至今各方神圣一直争论的问题。它们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考虑的完全是人的问题,以人的自由意志为核心。

1、我是谁?

我是谁?

其中这个“我”也就是自我意识感知的结果,是自己对我是谁的思考,当一个小孩从出生当刚会说话的时候,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对独立个体的你我没有区分,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父母对他说:“明明听不听话”。

他会回答说:“明明听话”。

当父母对他说:“明明,去书房叫你爷爷来吃饭了”。

他跑到书房会说:“你爷爷,爸爸叫你吃饭了”。

当我们长大后会慢慢意识到这个“我”可以代表天下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说它,但是当它从我的嘴里说出来后,就只能代表我自己这个个体,不可能我说“是我”,而指的是其他人。所以我们所说的“我”时时刻刻都在诠释着我是谁,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完善着我是谁这一千古难题,就像笛卡尔的命题“我思故我在”,然而问题的答案却是永无止境,每个人都在不断探索着对自己的认识。

笛卡尔唯心主义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

2、我从哪里来?

如今,个人对自己的由来问题已经得到解答,但是当追溯每个人到其祖辈,租祖辈,最后直到人类的始祖,他们又是从哪里而来?

就像追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上帝创世之初?

女娲造人?

达尔文进化论?

超出人类意识的操纵者?

对于此我们只能随大流,从达尔文,尤瓦尔·赫拉利的著作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今人信服的答案,但并不是说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千古难题,而是我们找到了一个解释的理由填充一下千年空虚的心灵,就像人们信仰宗教一样,说不定有一天突然就会有一个人跳出来说:世上没有什么上帝,都是骗人的。

3、我要到哪里去?

我要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是对人的最后终结做出的考虑,对于个人来说极其简单,无非就是生老病死,没有谁会长生不老坐看整个人类的终结。但是人类未来的去向比人类的起源更加扑朔迷离,有人说人类会自生自灭?有人说地球的寿命就是人类的寿命?有人说人类会延续到宇宙毁灭的一天?有人说人类不会灭绝,未来的人类会进入另外一个可知世界,延续人类文明?种种可能都只是猜测,我们无从得知,非我等鼠辈所能研究的。

作为一个灵长类高级智慧生命体,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多想想“我是谁?”。


中医推拿绝技杜云祥


有的话,为啥还是乱七八糟?没的话,哲学又有什么用有什么益呢?

这可能有个误解,就是哲学是答案。答案是答案,是某个灵魂给出的答案,但不是最终答案。

哲学是爱智慧,不是就是智慧,虽然从某些角度来说它是智慧,但要记得苏格拉底,记得苏格拉底说:我知到自己的无知。这既不是闲言调侃,也不是谎言计谋,是哲学的一个答案。哲学知到这些,可是哲学为什么还是要问?而不是信某个神佛,祖宗,权威,或者由他去吧,理这作甚?

这三问的价值更在于它的问,其次才是回答。

人挺胸直立的问,真诚的问,不自卑也不自傲,哪怕面对祖宗、面对神圣和权威!那是何等的尊严、自由和灵魂。

每个人都有其回答,在生活生命中,有的精彩,有的猥琐,有的美点,有的丑些............

至少在目前可期的范围内,没有终极答案,不过爱好权威的人不会这样说,但权威不是哲学。

所以,哲学要问,理性的追问,理性才是人前进的路。

有没感觉?在不断的,真诚的追问和回答中,人生和世界像是揭开了一幕又一幕,打开了一门又一门,有的赤烈,有的冷酷......尽然能达到如此深邃的美,好一个神妙的世界和人生....

而且,自启蒙运动以来,不是靠帝王祖宗神佛,社会和文明的显然进步,不是这种追问的成就吗?

也不是不想有个最终的答案,只是他真诚的感知到了人和世界的有限和无限,世界和人的广大和深邃,不自卑的满足于现世,又好像感到远方有更美的光明,或更美的黑暗... 于是,哲学看不到止境地追问。


我是福果


“哲学三问”指学哲学的人总结出的人生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问,就好像现在各社区为检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盘问过往人员一样:“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谁也想不到这是个哲学命题。这个哲学命题既不是唯物论又不是唯心论,既不是说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又不是说人对大自然的认识,而是在说“我”的存在,对“我”的认识。

“哲学三问”(网络图片)

“哲学三问”有答案了吗?答案不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没有统一的结论。

实际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问是一个对自我认识的哲学命题。它不同于唯物论或唯心论,说人与自然或者自然与人,虽然,这三问与唯物论或唯心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它唯物,是因为这“三问”始终承认“我”的存在;说它唯心,是因为 它始终存在着疑问,有唯心论嫌疑。存在与疑问是两个不同的物质与唯心的概念。

认识论本身具有唯物辩证法。例如“我从哪里来?”用哲学解决了这个问题,是为了满足人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同时也建立了人对于自然的敬畏;“我到哪里去?”对应了认识论哲学,建立了人对于自身能动性的肯定,同时也给人以无限的自信和复杂的思维能力;“我是谁?”对应了一个最原始也最基础的问题,也是当下人们的语言论哲学。从这里我们可以衍生许多提问,例如我是谁?我们又是谁?等等。

总之,认识自然世界,我们有科学;认识人类社会,我们有哲学;而认识我们自己,要凭借什么呢?也许,这就是学哲学的人总结出的人生三个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根据这样的描述,现在各社区为检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检查员,不就是很优秀的“哲学三问”的哲学家了吗?^_^

想想这“哲学三问”,的确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认识论“我思故我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