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色,戒》:王佳芝、易先生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

張愛玲《色,戒》:王佳芝、易先生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

關於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原型人物的傳說很多,尤其是導演李安把《色,戒》搬上熒屏後,關於《色,戒》原型人物猜測和討論就更加的激烈。有人猜測故事原型是張愛玲和胡蘭成,也有人猜測是張愛玲聽胡蘭成說來的故事,也有猜測:王佳芝的原型是鄭蘋如,易先生的的原型是丁默邨。

《色,戒》說的比較集中的觀點:是王佳芝的原型是鄭蘋如,易先生的的原型是丁默邨。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一起讓事實就是來說話,一起來探究張愛玲筆下的王佳芝的原型到底為何人?

張愛玲《色,戒》:王佳芝、易先生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

1.《色,戒》創作的來龍去脈。

《色,戒》1978年1月出版於《皇冠》雜誌。當時張愛玲在美國。

張愛玲創作《色,戒》的靈感來源於一個小故事。張愛玲20世紀五十年代聽宋淇(宋淇為張愛玲遺產繼承人)講過三個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個小故事就是創作《色,戒》的靈感來源。張愛玲當時比較喜歡這個小故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燕京一群愛國大學生、中學生,都是富家大少爺,還有女生是開灤煤礦買辦家的雙胞胎女兒,他們自發組織了一個組小單位,在天津打死幾個漢奸,後被一個聯繫戴笠軍統的人,組織起來。組織剛成立不久後被反間諜組織發現,抓起來審問覺得這些學生不像地下組織,後來就放了。

這個故事就是這樣的簡單。但是張愛玲很是喜歡。

聽了這個小故事後,張愛玲把故事發生的地點搬到了廣東、香港和上海,加上汪精衛等歷史事件,就構思成了《色,戒》的初步架構。

張愛玲《色,戒》:王佳芝、易先生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

張愛玲在小說人物的定位和場景定位都是很嚴謹的,她曾經與宋淇討論過小說中王佳芝買鑽戒的場景定位。

當時小說中暗殺的場景最早是在永安百貨,但是後來宋淇建議提出,永安百貨不賣鑽石戒指,按照張愛玲和宋淇對上海熟悉的回憶,特意花了地圖,專門設計了故事發生地上海南京西路的街景。

所以讓讀者覺得更真實,感覺就是舊上海發生的一段故事。

張愛玲《色,戒》:王佳芝、易先生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

2.《色,戒》的王佳芝不是鄭蘋如,易先生也不是丁默邨。

根據張愛玲創作《色,戒》創作的來龍去脈得出:王佳芝原型人物不是鄭蘋如,易先生也不是丁默邨。

鄭蘋如是專業的特工,是有著專業特工的專業心理素質,也有著特工專業的技能,是民族愛國女英雄。

而小說中王佳芝僅僅是一個普通學生,受特務安排,做一件特別的任務,所以她有著普通人的心裡,也有著普通人的心裡弱點,所以在執行任務時會愛上易先生,會在臨時變卦放走易先生。最後她的及她的同學們被一網打盡。

張愛玲《色,戒》:王佳芝、易先生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

為了故事的合理性,張愛玲與宋淇曾探討,易先生一定要寫的有別於其他軍統人員,有別於他們的冷,所以,一定要有其可愛的地方,要不然王佳芝一定不會動心。易先生長得“鼠像”,但“鼠像”主貴,在決定買戒指的時刻,易先生也愛上了王佳芝。(這個內容在我的一篇文章中寫過《 》)

而作為當時的作為超級特務的丁默邨是,是一個很冷的特務,一個不會有感情的特務。所以他不是易先生的原型。

所以這裡插一句,李安導演對原著人物心裡的把握是很準確的,電影中易先生在王佳芝一曲《天涯歌女》的小曲潸然淚下,這是一個做軍統人不應該有的含情脈脈,而易先生身上卻有一縷深情。

張愛玲《色,戒》:王佳芝、易先生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

張愛玲是一位喜歡寫生活,寫飲食男女的作家,她的作品裡沒有戰爭沒有革命,她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恣的。

所以在張愛玲這部《色戒》中依然保持她不寫歷史的志願,只寫她所感興趣的生活,也說明這個故事真的和歷史上的鄭蘋如和丁默邨沒有關係。

張愛玲《色,戒》:王佳芝、易先生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

3. 張愛玲有文章解釋說——藝術並不模仿人生!更深的理解為:王佳芝沒有原型、易先生也沒有原型。

到底原型人物是誰呢?大家看的很著急。

作為一位讀者首先要知道《色,戒》是一部小說,而不能把當做一個評論文章或者歷史研究學術論文去看。所以對於人物的原型不用探究,尊重作品,尊重作者的構思,按著作者幫讀者構思的小說氛圍,讀下去,品味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結的細膩就好,他們就是小說裡的人物。

張愛玲《色,戒》:王佳芝、易先生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

創作的來龍去脈上文已講過。王佳芝和易先生都沒有原型人物。沒有原型人物推理的證據來自張愛玲在《續集自序》的原話,原文如下:

張愛玲《續集自序》——最近又有人說,《色,戒》的女主角確有其人,證明我必有所據,而他說的這篇報導是近年才以回憶錄形式出現的。當年敵偽特務鬥爭的內幕那裡輪得到我們這種平常百姓知道底細?記得王爾德說過,“藝術並不模仿人生,只有人生模仿藝術。”我很高興我在一九五三年開始構思的短篇小說終於在人生上有了著落。

正如張愛玲說:我沒有寫歷史的志願,也沒有資格評論史學家應持何種態度。.......人生的所謂“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那些歷史和政治之外有趣的故事,就是這些不相干的“有趣”的事情,張愛玲捕捉下來的瞬間,加工成了為我們廣大讀者所喜歡的成永恆作品。這就是文學作品的意義偉大之所在!

確實,就如王爾德說,“藝術並不模仿人生,只有人生模仿藝術。”

也感謝張愛玲女士給廣大讀者留下了遐想無限的作品。

2020.3.18

張愛玲《色,戒》:王佳芝、易先生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

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