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餐饮业的“绝地求生”

新冠肺炎疫情使餐饮业遭受重创。成都是美食之都,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众多餐厅也陆续开门营业。成都的餐饮业能否走出困境?餐饮消费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使餐饮业受到巨大冲击,门店关闭、禁止堂食,餐饮业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仅在春节7天内,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为自救突围,企业纷纷转变思路寻找一线生机。

成都餐饮业的“绝地求生”

1919原本是一家主营酒类的企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1919尝试餐+酒外卖业务。消费者在1919吃喝APP下单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享用四川正宗火锅。疫情期间,1919实体店冷清了不少,店员们也就转身成为了外卖员。

成都餐饮业的“绝地求生”

疫情期间,外卖和生鲜配送成为居家消费的首选。而作为成都本土火锅品牌小龙坎,其实早在2019年3月就已经上线了“小龙坎火锅菜”外卖业务。今年2月7日,小龙坎推出了“小龙坎火锅菜”小程序,顾客可以直接下单。同时,也对产品做了优化,并拓宽了推广渠道。根据小龙坎的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外卖减少的损失在38%左右,而在全国为10%左右。

成都餐饮业的“绝地求生”

位于成都一品天下美食街的红杏酒家,每逢旺季,餐厅就会暂停线上外卖业务,确保堂食菜品速度和质量。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仅红杏羊西店一家的退订量就达到1000桌以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企业积极应对,开启多元自救模式。

成都餐饮业的“绝地求生”

从大年初二开始,红杏恢复了网上外卖平台。同时,自主研发了微信小程序点餐,还支持客人点餐到店自取,并对留守企事业人员进行盒饭配送。在疫情期间红杏酒家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外卖。据红杏酒家(羊西店)前厅经理鲜松林透露,2月份红杏的外卖营业额总共在200万左右,但远远不能覆盖支出的成本。

无论是中餐还是火锅,大型餐饮还是餐饮小店都面临生存的巨大挑战,活下去成了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但线上业务的增长只是餐企非常之时的非常之计。但通过此次疫情,拥抱互联网、拓展新渠道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成都餐饮业的“绝地求生”

成都美食文化促进会会长张蛟认为,这次疫情很多餐饮企业在尝试加强线上服务,网络配送,通过电商的平台、集中配送的方式可能能够更好的扩大餐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能减少一些疾病的传播。

为指导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做好新冠肺炎分区分级防控工作,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餐饮业新冠肺炎分区分级防控技术方案》,明确低风险地区全面恢复餐饮服务经营单位正常营业,但限制集体性聚餐、承办宴席(含农村群体性自办宴席)。低风险区全面恢复餐饮营业,使不少市民兴奋了一把,但不少市民还心有余悸,害怕外出就餐,这又给餐饮企业提出了新的难题。

面临消费者的心理趋势的变化,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四川省旅游饭店协会共同发起了《四川餐饮消费趋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减少外出就餐的比例更大;消费者从“买便宜”向“买信任”转变;食材可追溯将成为消费关注重点,公筷、公勺等餐桌服务需求变大,这也给众多餐饮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成都餐饮业的“绝地求生”

成都餐饮业的“绝地求生”

近日,由四川省商务厅倡导,40家餐饮行业协会倡议,共同推出“公筷公勺吃出大健康、中式分餐引领新风尚”倡议书。许多商场、餐厅也积极响应号召。

成都餐饮业的“绝地求生”

据伊藤洋华堂(高新店)副店长张斌介绍,伊藤在每一个区域都进行了公示,希望顾客使用公勺、公筷或分餐制进行用餐。

从餐饮企业到消费者,理念的转变,就餐方式的变化,为我们打好“舌尖上的防护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日前,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将有力的推动市场的商业行为活起来,使成都人生活的烟火味浓起来。

成都餐饮业的“绝地求生”

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吴韵琴认为,成都的美食是具有独特的魅力的。疫情之后,餐饮企业纷纷地采取很多有效措施来应对。之前大家经历过非典,非典之后,也迎来了一个很好的消费高潮。所以,相信餐饮行业会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