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源與傳承

我國為什麼最近四十多年迅速強大?為什麼經濟蓬勃發展?為什麼始終沒有發生西方鼓吹的"崩潰論"?解答這些問題,需要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源與傳承。

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源與傳承,分為三個階段:

1949-1978,國家需要保護自身安全。此時處於工業基礎階段。這一代建設者是犧牲和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三十多年的犧牲和奉獻,就沒有以後的和平與發展。

1978-2002,外貿拉動,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國策下,中國經濟一路疾馳。這一代建設者是資本和技術原始積累的人,如果沒有這二十多年的積累,就沒有以後的崛起。

2002-2020,土地信用,撬動天量資本,促進國家建設。從本質來說,目前房產的月供,是在為過去的建設還錢。這一代建設者是厚積薄發的人,如果沒有這十幾年的城市化浪潮,就沒有以後的復興。

中國經濟發展的下一步目標是復興。目前土地信用和城市化的邊際效應在減弱,急需新思路引領偉大祖國的進一步發展。領導人給出的新思路是:科技創新與金融逐步對外開放。中國人民之所以收入與發達國家差距大,並不是我們懶惰,從根源上追究,是我們被國外剝削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剝削更殘酷無情,通常靠軍事、科技、規則與話語權進行打擊盤剝。

2020伊始,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我認為,目前是世界秩序變革的時代,這不隨任何人的主觀意志轉移。

疫情遠沒有結束。疫情之後,有些國家會傷及根本,多年不振。中國的國際地位會空前提高,但是國家富強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輩還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