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学校因怕孩子下课期间出意外,就不让学生在下课间出去活动,这种教育是悲哀吗?

随风飘影32631967


因为“校闹”的出现,将学校和教师弄得很被动,体育课小心翼翼,活动量大的、有风险的项目不敢上,只找些汗水都不用出的、安全系数高的科目进行,甚至走过场,做套操就让学生“自由活动”;郊游本是一项很有意义、学生也很欢迎的项目,可是现在谁敢带学生出去?“校闹”这一怪事已极大地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严重地扭曲了教师和家长及学生的关系。这一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制止,将极大地破坏教育教学的根基,;如果教师的尊严和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后果是很严重的。


冬天的绿叶287


这绝对是一种悲哀。

我是最有发言权的,2016年前,我是负责学校广播系统的,当年还是那个贪钱的人当校长,现在的学校,不但延迟了放学时间,而且还缩短了学生自由活动时间。

我们初中现在一般下课时间有8分钟,当年那个校长因为学生伤害事故频发,命令我把8分钟缩成7分钟,亏他想得出这样的馊主意。开始的时候我是直接抗命的,因为老师上课已经很辛苦,回办公室喝水就那几分钟,他竟然还缩短这个时间,真的不让人活了。

他离开教学一线太久了,完全不知道学生的伤害事故之所以频发,不是因为下课时间太长,而是因为学生不会玩。

这是什么理论,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得到的。学生没时间玩,就掌握不了玩的方法,你不让他玩,但他总找到玩的时间,平时不动手,没方法,到一动手,马上就伤人。这是很显浅的道理。学生宿舍有这样一件事故,一个学生把宿舍门关上,不让另一个学生进去,另一个学生爬窗进去了,见到那学生就火起,一手把他推墙上,肩膀撞在墙上,骨头马上爆裂,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

正因为学生平时精力过盛,才应该让他们多玩多活动,你不让他们玩,多余的精力没处发泄,于是就动手搞恶作剧,不知轻重,一动手就马上受伤。

不要说小孩,大人也一样,那个校长,平时都不运动,有一次我们让他上场打球,篮球传到他手上,他想投篮,可是身子到了半空,手向前投球,却不知道怎样配合,结果在半空失控,摔个狗吃屎。

当然,为什么现在教育会变成这样,因为你如果让学生玩太多,他们出事了,家长百分百找学校和老师算账。所以他们才出此下策,但他们不明白,你不让他们玩不行,精力过盛,但又没有方法,一动手就出事。奉劝各位搞教育的,不要再入误区了,适当让孩子运动一下,事故反而会少一点。


中小学英语精修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学校的确存在这种情况。担心孩子下课期间出意外,就不让学生在课间时间出去活动,这是因噎废食的做法,是教育的悲哀。


几年前,我老婆她们学校,因为在课间活动时间,学生在走廊上打打闹闹,一位同学被滑下楼梯摔成轻伤。家长整天在学校里闹,学校以息事宁人的方式解决了此事。从这以后,学校要求学生在下课期间不准到外面去活动,学生整天成了笼中之鸟,一天从早到晚除了上厕所和吃饭的时间,其他时间都呆在教室里,下课时间,学生除了做作业就是摆龙门阵。时间一长,很多学生都受不了。


有的学生就将这件事情告诉给家长,在期末考试开家长会时,家长纷纷将下课时间不准学生出去玩的情况反馈给学校,学校的回答竟然是害怕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才作出此决定。家长表示要将这一情况反馈到教育局。学校领导这才引起重视,在下学期开学取消了这一规定,下课时间由班主任监管学生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是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不能因为害怕出现安全事故而不让学生参与课间活动,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是有要求的,每天课外活动的时间要达到一小时。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劳逸结合的过程,课间活动有利于学生缓解疲劳,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那些不让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学校,这种教育方式的确是教育的悲哀。


Lance课堂


我相信这样的学校在中国不止一所两所,而是成百上千,我工作的学校在东北的一个县城,只要学校里一来检查的,一定下课的时候不让学生上厕所,不让学生在走廊里出现,把学生全部由班主任看管,在教师当中像死人一样,不发出任何的声音,更不要提什么课外活动。



这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问题,更是教育领导,对于教育的认知错误问题,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能得到领导的肯定,

牺牲了孩子们的利益

牺牲了孩子们的天性

牺牲了孩子们的健康

这样的教育领导一定是不合格的

这样的教育一定是不合格的

这样的学校更是不合格的



其实这都是学校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事情了,还有一些更离谱的事情,只会产生够坏的影响,包括上面来检查的学校会做一些假课表,让学生去上假课表。

而学生通常表现的都非常的老练,如果老师忘记了,他们都会提醒老师。

这就是从小的过程当中受到的这种撒谎的教育,很多学生把这种撒谎,变成他们生命当中的理所当然。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种行为是不是比不让学生课间上厕所儿,在课间玩耍更可怕,因为他从一个人的人性上,给孩子灌输了一个错误的观念。



我们现在的很多学校领导都是胆小怕事型的领导,已经达到了闻风丧胆的程度,校园当中的任何风吹草动,他们的如履薄冰有安全意识是好事儿,但是这种过分的安全意识,一定蕴藏着巨大的危机所以希望我们的广大学校领导,能够认识到孩子在校园当中确实需要保护,但不需要过分的保护,他们需要施展天性,更需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当中接受到教育而不是只在课堂中接受教育。


宇宙最好老师


不仅仅教育这样,整个社会环境都一样。

记得小时后,放了学,背着小书包,不回家。三五好友,春天去挖野菜,拔小葱;夏天去采花,拔草;秋天去摘苹果,抠葵花;冬天去溜冰,丢沙包。玩到天黑才回家。周末,步行几里路,去看戏,看电影,找朋友。全程没有家长,也没人干涉。玩,是童年的最纯净记忆。

现在,上下学需要家长接送,作业需要辅导,辅导班需要陪着,孩子们一天奔波在学习的路上。

这种改变一定程度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国民素质提高要求。家长素质高了,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了。

以前一家好几个孩子,家长忙里忙外为解决温饱而忙碌。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吃饭穿衣以外的事情。

送到学校,一切交给老师,很少有人因为老师的管教找老师麻烦。相反,见了老师,就会说:老师,他不听话你就揍他。在学校,磕着,碰着,回去也不说,那时候的孩子真结实。

悲哀还谈不上,只是觉得真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学校或者家长一己之力是有难度的!


静待花开122293612


大家记得我们以前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下课铃一响,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有的同学踢毽子,有的同学跳绳,有的同学踢球,热闹极了”,现在下课期间可不是热闹极了,而是静悄悄一片。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呀,学校怕孩子们下课期间玩耍出意外,而在学校除了意外,毫无疑问,学校是跑不了责任的。家长一定会跟学校要补偿的,除了医药费等必要的补偿,有的还会狮子大张口,学校真的也拿不出这些钱的。

前几年,下课后,两孩子下楼梯出去,一起走,可能其中一个孩子不小心碰了另一个孩子一下,那个被碰的孩子,一个不稳,就从楼梯上跌下去。好在那时他离着楼梯底部也就三两级台阶了,孩子摔倒了。感觉也没有什么大事,那个碰他的孩子,就把他扶起来,俩人就去了厕所。也没有什么大事。老师根本就不知情。

这是发生在上午第三节课课间。第四节课老师上完了,就放学了。孩子们就排队走了出去。一切也很正常。可是下午人家家长就找来了。来学校兴师问罪,问为什么孩子摔的那么厉害,都骨折了,老师既不处理,也不给家长打电话。大家说老师冤枉不,老师根本不知情呀,叫来了另一个男孩子一问才知道事情的经过。

学校也把惹事的孩子的家长喊来,人家孩子受伤了,怎么也得去慰问下吧,于是班主任和家长都去看望了这孩子,家长也说,花多少医药费人家担负。再说学校里给孩子们入着意外伤害的保,也可以报销一些。

可是后来除了这些医药费等等,人家家长还列出了很多条款,家长的误工费呀,孩子的营养费呀,以后如果落下毛病的补偿费等等,罗列不少的钱。

人家对方的家长也不愿意再出钱了。于是受伤的孩子的家长就天天找学校,后来学校说,你去起诉吧,法院判处我们多少。我们就支付多少。于是那个家长就把对方家长和学校告上了法庭。

从此后,每每开会,领导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成绩好赖没有人找你的麻烦,可是这孩子在学校磕着碰着了,家长会没完没了的找学校要赔偿。学校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拿什么给人家补偿,老师就用点心,看护好各班的学生,不要叫他们在学校多做运动了、

其实我们很反对领导说的,孩子们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你叫他们老老实实的坐着,怎么可能呢!我们也就阳奉阴违,没有理睬领导的命令。

结果有个班课间又出了类似的事件,孩子是在操场的健身器材上摔下来,摔的骨折的。把领导给气的不行。

把班主任们一顿批评,他说在课间他再看到哪个班的孩子乱跑,他就扣住学生,班主任去领人,然后扣奖金。于是老师们不得不执行了。

课间安排好学生,每几米就有个站岗的孩子,一有跑跳的就进行制止,制止不了,就去报告老师。原来热闹喧哗的大课间,变得安静起来,孩子就在教室里玩耍。有的班级孩子们趴在书桌上睡觉。

这是不是教育的悲哀,我不敢说,但是这些孩子的确很可怜,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可是为了安全起见,为了不被家长天天逼着追责,学校也只能违心的这么要求。

大家都知道,孩子们的骨头是弹性很大的,易弯曲,不易骨折。记得以前听说,一个农村里的小孩子从房上摔下来,一点事都没有,可是现在孩子,稍微不注意,摔倒下就会骨折。

这样的现象,除了跟孩子们的饮食有关,还跟孩子们增长过快,骨头快速生长,并且孩子们运动量非常少,缺乏锻炼有关,所以孩子们的骨头变得弹性不够,很脆弱,很容易反生骨折现象。

这是大环境造成,不能单一的去责怪学校,去责怪老师。

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形同虚设,不管课表上安排体育课多少节,可是实际上上了多少呢。因为体育课不是必考课,所以小学老师和家长们不是很在意,大多挪为上数学和语文了。就连初中毕业时进行体育测试,也是进行突击训练,测试完了,体育课也就会被侵占。不上数学语文课,家长们会去投诉。不上体育课,就连家长心理也认为无所谓的事,

一切都是围绕升学,一切都是为了怕担负不起的责任,学校们就剥夺了孩子们娱乐和锻炼的机会。这也可以说是教育的悲哀,社会大背景下的产物。

写在最后的话:

我们为国家培养的是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身体不太强健的人,怎么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再是惊天的奇才,没有好身体,又何谈报效国家。

为了培养更合格的下一代,这种因噎废食的举动应该废除了,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是小学校园,不是养老院。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不是暮气沉沉的老者。校园的课间就该是热闹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

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有的跳高,有的打球,有的在拔河,热闹极了。这才是小学校园应该有的的样子。

大家说呢,你对于这个问题持什么态度,请留言分享一下吧。


浅浅的教育


确实是悲哀,这种情况应该在很多地方都存在。

我们这里一个不错的幼儿园,和两个不错的小学,就存在你说的这种情况。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告诉我,孩子下课前生活老师会给孩子水杯里面倒好水,下课后孩子排队去喝水,喝过水之后去厕所,还是排队去的,然后直接回教室做好,开始上下一节课。

小学下课后除了上厕所或者喝水以外只能坐在座位上,不允许在走廊或者教室里活动,更不允许追逐打闹。

我觉得造成这样的结果更多是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找个好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去好的学校学习。这样就造成个别好的学校学生人满为患,学校和老师害怕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出事,所以只有尽量不让孩子出去活动。

可以想象一下,下课的时候,几百个小孩子一块出来,场面肯定很壮观,稍不注意就是这个把那个碰倒了,那个踢到这个了,一会这个哭,一会那个闹的,所以说,学生多的学校真的不敢让孩子出来活动的。

如果说教育资源均衡,学校之间差别不大,这样就不会有家长挤破头去名校,也就不会造成这种个别学校学生人满为患的状态,也就不会存在下课不让出去活动的情况了。


然规教育说


记得我们小时候,一下课就往操场冲,跌倒了、摔伤了,疼一会儿,回家别说告诉妈妈,就连药油都没擦,脚青一块紫一块,即使父母知道了,也只会说擦点万花油,根本没想过要去学校指责谁。

现在,孩子变矜贵了,家长维权意识高了,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摔倒,家长不依不饶找学校的新闻,人都会趋吉避凶,家长闹赢了,钱到手了,学校也学精了,一动不如一静,坐着受伤的机会怎么也比运动少得多。

要改变学校做法,不如先改变家长观念。


1024566137


真是感到悲哀!我也听同事说了,他孩子上小学,不允许孩子下课出教室玩耍,上厕所也只能一个一个去不能扎堆去。原因何在,我感觉关键是有些家长逼得学校没办法了才出此下策。因为之前看到许多新闻说孩子课间玩耍摔伤了,家长讹学校赔钱,这下好了,学校干脆就不让孩子下课出来活动了。


平淡277132917


你认为学校因怕孩子下课期间出意外,就不让孩子在下课间出去话动,这种教育是悲哀吗?

我在农村中学教书十几年,又到县城教了十年多了,说实在的,我逐渐有了三点感受:第一,现在的孩子比过去娇贵;第二,城里的孩子比农村孩子娇贵;第三,小学的孩子比中学的孩子娇贵。

过去孩子一下课就奔出教育,撒了欢地疯,追逐嬉戏,不到上课铃响绝不回教室。有的铃响之后,还恋恋不舍,赶在老师进教室之前才匆忙冲进来。

乡下的孩子身体大多结实,经常帮家里干活,皮肤黑黑的,说话很大声。下课不让他们去操场上野一回,那是根本不行的。人在教室里,心早就飞走了,屁股在板凳上扭来扭去,就像有凳子上扎了钉子,实在坐不住。

我教书二十多年,都在中学里,近年来,我发觉初中孩子最疯的时候在初一,到了初二下课往外跑的人就少了,因为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期。而到了九年级,下课时除了上厕所的和性子毛糙的,就连读书不怎么样的也懒得挪步,全都窝在教室里,有的看书做题,有的趴着发呆,浑没有青少年学生的活泼劲了。

而在城里的一些小学里,确曾听说不让学生课间离开教室了,原因是为了防范风险。作为老师,我觉得这样的教育太悲哀了!

首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孩子现在已经被管束得不敢说、不爱玩、不会玩了!失去天性的孩子很可怜;

其次,自由是孩子的追求。我们的孩子身周却全是桎梏,活动的空间狭小,思想的空间同样逼仄!我们正在把孩子培养成只知服从的木头人;

第三,风雨是成长的必需。我们的孩子被关在温室里,见不到阳光,淋不到雨水,经不到风霜,然而,他们并没有更健康更快乐更安全!我们正在把孩子承受挫折的本能剥夺得一干二净!

作为老师,我知道学校这么做是逼不得已的,因为某些鼠目寸光、盲目护犊子的家长在孩子课间(体育课上)磕磕碰碰受点小伤后,到学校来吵闹过,有的甚至还讹诈过。于是,学校怯了,老师怕了。

但是,教育者不能没有担当,教育也不该因噎废食。纵然有百般无奈,也不能以反人性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否则,不办学最安全。而且,关在教室里就一定安全了么?真要发生意外,躲也躲不掉!

最后,呼唤家长能理解支持学校,学校也敢于担当起来。双方携起手来,去共同践行我们信奉的一句教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