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怎么看好坏?为何成品率如此之低?建盏到底被什么制约着?

不懂建盏的人,只会简单的认为这是一件茶具,虽然建盏确实是茶具,但绝不能只把它只当作茶器。因此熟悉建盏的人,会将其当做珍宝,不过在完美的建盏背后,是极低的成品率。

一只建盏的烧成,可以说要被众多缺陷所包围,若是想寻得一款各方面都没有一点瑕疵的盏,不是很难的问题,而是相当之难。那么建盏的成品率为何如此之低呢?

可以说建盏匠人们对建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特别是上品建盏,有的一点点的瑕疵,都不能被称为上品建盏。

有一些瓷器的釉色,釉料配方虽然是唯一的,烧制的时候却不容易出现缺陷,产率比较高,可以被大量的生产。还有一些瓷器,烧成温度很高,也需要一定的还原气氛,但这两者的变化对作品影响不是很大,因此,烧制难度也小不少。

不过,建盏却不是这样,它要各方各面的无懈配合,才能烧制出一件好的作品。

建盏怎么看好坏?为何成品率如此之低?建盏到底被什么制约着?


1 建盏坯的制约

建盏的坯料是由一些氧化铁含量约8%的有色粘土制成的。 这些天然原料塑性差、收缩大、耐火性低。 这种泥浆形成的盏体,在干燥阶段很容易改变形状或裂开。 氧化铁是起到了助熔和发泡的作用,在高温还原阶段,不仅降低了坯的耐火性,而且使钢容易起泡。

因为斑纹的形成,需要1300度左右的高温,在这样的条件下,坯体自然容易产生变形,缺陷。像宋代建盏中虽然含有一定的石英颗粒,有助于克服这些缺点,但是,建盏釉面又会出现颗粒凸起的毛病。

若是氧化铁含量较低的一些黏土,或采用瓷土加氧化铁制坯,虽然有所改善耐火度,但这样很容易让烧制出的建盏的釉面,效果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这表明,建盏坯体化学和矿物成分,对釉面斑纹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宋代时期其他窑口兔毫盏的效果不好,就是因为坯体的含量有很大的关系。

建盏怎么看好坏?为何成品率如此之低?建盏到底被什么制约着?


2 建盏釉的制约

建盏釉层厚且流动性大,施厚釉是釉色的需要,若是施釉太薄,釉不黑,会导致主釉薄处呈酱色。还有就是,如果釉层过薄,兔毫斑纹就会很短,看着也不流畅。

油滴的话,斑点也不会大.,所以施厚釉是建盏烧制时必要的条件之一。但问题又来了,高温厚釉给建盏带来的不仅有特点,还有缺陷,且后者是很难克服的。

这个缺陷前面也有提及,首先釉厚干燥,很容易使釉层开裂,和坯料不紧密,烧时容易缩釉或脱釉;其次,建盏烧制的温度是1300℃左右, 此时釉的粘度降低,流动增加,釉层自上而下逐渐增厚,会造成釉层厚度不均匀,对斑纹的影响也很大。

建盏怎么看好坏?为何成品率如此之低?建盏到底被什么制约着?


3 建盏温度的制约

通过上面两点,我们知道了建盏烧成温度高且范围窄,高温容易让建盏泡,变形和釉垂,釉的粘度和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

而建盏的烧成温度,是因为釉面斑纹的需要,所改变的,温度要求低,斑纹就很少,有的连斑纹都没有。因此,在宋代建窑的鼎盛时期,兔毫,油滴,曜变这种建盏,并不是刻意烧制的,而是温度水平过低,或还原反应过头所造成的现象。

若是建窑内的温度过高,析出的斑纹就会,过密且过多,釉底颜色当然也会被覆盖,变成褐色,不过釉底颜色仍然是黑色的,只是被掩盖了。其实建盏的各种釉色,来源非常复杂,需根据斑纹进行各种分析。比如建盏褐色釉的出现情况,就是在釉层薄,还原不足,坯中氧化铁含量低等等情况下出现的。

建盏怎么看好坏?为何成品率如此之低?建盏到底被什么制约着?


​至于精品建盏的成品率到底是多少?其实不好说,有人认为极品盏万分之一,精品率为5%以下,一级品率10%左右,二级品率20%左右。虽然可能不太准确,但大概就在这个范值左右来。

最重要的是,每个匠人的技艺不同,其成品率和精品率也不同,没办法说数据一致。但是目前的现象就是成品率都不高,这是一个普遍的,无可争议的事实。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