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看到電視劇《安家》裡房似錦參加街道派下來的長跑5公里的任務,在眾人吃驚的目光下輕而易舉地拿到了冠軍,過後房解釋說是因為要躲避來自母親潘貴雨的打罵,她的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幾乎都在奔跑中度過,所以長跑的這點兒考驗對她而言就是個小Case,

畢竟別人奔跑的是比賽和名次,自己奔跑的是人生和命。

忽然想起來那個為了一雙鞋子也在奮力奔跑的男孩阿里,還有他的妹妹薩拉。要說這部伊朗電影《小鞋子》是老電影了,拍攝完成於1997年上映的《小鞋子》從頭到尾的電影攝製預算是18萬美金,很多設置設備要在各種手續借出和歸還中得以使用,卻沒有料到上映後第一波票房收入直指100萬美元大關,並且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時至今日,這部影片也依然還是各大電影學院和傳播專業學生必須觀看學習的影片之一,豆瓣得分9.2分。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劇情如下,非常樸實:家境貧寒的男孩阿里幫妹妹薩拉取修補好的鞋子時,不慎將鞋子弄丟,為了不被父母責罰(最主要是拖欠著房租、拖著病孩子而沒錢上醫院的父母已經沒有能力再買一雙鞋子),他央求薩拉暫時保密,說兩人可以替換著穿他的鞋子上學,並答應一定會想辦法幫她再買雙新鞋子。 阿里原本指望用他和父親進城打工掙的錢幫薩拉買雙新鞋,父親的意外受傷打消了他的美夢。看到全市長跑比賽季軍的獎品是一雙運動鞋時,阿里決定參加比賽,但是他錯過了報名日期。幾經哀求,老師破例讓實力出眾的阿里參加了比賽。比賽場上,阿里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得第三名!……

這是敘事上比較單純乾淨的一個故事,用孩童的童真心態試圖去解決本該大人們解決的生活難題,在影像語言擔負起敘事重任的過程中,觀影者不止一次被孩子們的表現所打動,演員們幾乎沒有任何表演痕跡的演出讓人們在觀影時重溫了羅曼▪羅蘭關於生活本質的解讀: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下面我們就從創作手法、演員表現、童真視角來探討影片要傳達的主題: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01

阻遲法的運用讓觀眾的好奇心懸在半空中,敘事節奏的安排深得人心

阻遲法:指的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安排手段,也叫延遲法。和字面的意思理解上差不多,就是推遲一個結果的到來,讓讀者或者觀眾在各種設置的障礙裡恍惚可見似乎並不遙遠的結果的到來,從而在最終結果到來時獲得更大的精神上的滿足。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延時會讓人在最終獲得最大的滿足感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有這樣一段關於吃葡萄的文字,“有一堆葡萄,樂觀主義者,必是從最壞的一個葡萄開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個葡萄,把希望永遠留在前頭;悲觀主義則相反,越吃葡萄越壞,吃到絕望為止。”

錢先生這個說法和延遲手法期望獲得的結果差不多,努力通過各種過程最終到達終點時,觀眾也期待能夠一路看到希望,最終達到精神上的最大滿足。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片子開頭修補的妹妹的鞋子是這樣的

阿里在片中一開始就弄丟了妹妹的小鞋子,那個鞋已經是勉為其難地硬撐著儘自己的使命,可惜儘管這樣,阿里在接下來去菜店賒購土豆時還是不小心將妹妹薩拉這唯一的一雙鞋子給弄丟了。

對於我們觀眾來說,我們是全知視角,所有的這些我們是躲在一旁靜觀的眼睛,而阿里和妹妹薩拉要共同面對這一困境,兩個人計劃用阿里腳上的這一雙鞋子共穿,來熬過沒有鞋的時光,直到爸爸能有錢給薩拉再買一雙新鞋。

接下來就是兩個孩子不停地奔跑和接力,打著伊朗男孩和女孩上學時間不同的時間差,平穩度過一天又一天的尷尬時光。

既然是“阻遲”,電影中毫無懸念地出現了各種障礙的發生:剛洗了這雙共有的鞋子,半夜裡就下起了雨。導演用了各種細節上的推敲,為我們設置了“延時滿足”的觀影過程。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心理學中也常見“延遲滿足”的訓練方法和個人成長髮展之間關係的訓練。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這個實驗是在斯坦福大學校園裡的一間幼兒園開始的。

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裡,桌子上的托盤裡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餅乾棒。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還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

結果,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差不多有15分鐘的時間。研究結果表明,延遲滿足後的孩子往往能獲得更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我們看阿里許諾的要幫妹妹拿到一雙比賽的獎品鞋子,第三名的獎品時,薩拉問:“你怎麼保證你能得到第三名呢?”阿里孩子氣地信心滿滿:“我會拿到第三名!”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阻遲法在這部電影中設置的障礙如下:

  • 1.發現了薩拉的那雙鞋子穿在一個小女孩腳上,阿里和薩拉打算去討要,發現女孩的爸爸是盲人,家庭經濟條件比他們家也好不了哪兒去;
  • 2.阿里和爸爸休息日去打零工,幫人修剪花園植物、護理庭院,拿到工錢後,阿里給爸爸說要給薩拉買一雙鞋,沒想到樂極生悲,爸爸的自行車剎車壞了,下坡路一路衝下來,撞到了路旁的樹上,爸爸受傷嚴重只能去醫院,自行車也快報廢了;
  • 3.參加長跑比賽錯過了報名期,阿里要求老師給機會,終於報名成功,可是跑步當天拿了冠軍,而不是第三名;
  • 4.長跑結束後,阿里自己的鞋子也報廢了,兩個人共有一雙鞋的局面變成了兩個人連一雙鞋都沒有的更加窘迫的場面。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拿到冠軍的阿里沮喪的表情和校長、體育老師的神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02

不得不說,兩個小演員毫無表演痕跡的表現為影片感人力量貢獻了完美一環

影片中所表現的伊朗,還是令人揪心的貧富分化極為嚴重的國家。也許正因為這樣,觀眾也才會覺得更為難過,看到阿里和薩拉的眼淚和笑容,也讓我們跟著他們的情緒淚目或含淚的微笑。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情緒的鋪墊,讓阿里的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

雖然窮,阿里和薩拉還是生活在一個有愛的家庭裡的,雖然父母在管理孩子上也常顯得不是那麼力所能及,但是他們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在試圖努力通過自己的能力讓日子能夠稍微好過那麼一點兒。這要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一個有愛的正向流動的家庭,孩子才會更容易有責任心和擔當精神,才更願意和父母一起合力支撐家裡的點點滴滴,阿里和薩拉的隱瞞是因為他們自己心知肚明:父母已經疲於應對各種生活裡的賬單,還是嬰兒的小寶寶餓得總是在哭,媽媽明明在生病可也沒錢上醫院……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薩拉因為自己沒有鞋子了,總是帶著豔羨的眼光不由自主地去看別人腳上的鞋子

薩拉靦腆而倔強,可是那雙要命的大得完全不跟腳的鞋子,居然在下雨後第二天被奔跑中的薩拉帶入了小路中的河道里,小女孩一聲驚呼後跟在那隻鞋後面的各種跟、抓、跑、哭展示了內心深處的絕望和不知所措,讓觀眾跟著她的心也是七上八下,驚魂未定,這個過程展示了她行雲流水的演技。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來到穿著薩拉鞋子的小女孩家門外,看到這家條件更糟糕時,兩個孩子沉默了

阿里和薩拉本來找到了穿著薩拉鞋子的小女孩家外,看到了人家的父親是個雙目失明的盲人後,阿里和薩拉的眉頭皺了起來,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只能放棄。

人性的光輝在這麼小的兩個孩子身上展現出來,非常自然,沒有假大空的表現,不得不說這兩個孩子的演技在劇中沒有絲毫違和感。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阿里賽完回到家裡,不敢看妹妹的眼睛,薩拉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就變嚴肅了

03

童真視角下的真誠,讓觀眾耳目一新

看慣了好萊塢製作的充滿特技和成年人口吻的兒童影片,再來看這部《小鞋子》,我們更容易感受到真誠,童真視角下的真誠。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阿里遲到又一次被校長抓住

阿里既然和妹妹選擇了錯峰上學,就必然會經常遲到,但是他始終沒有說出為什麼。每一次都固執地站在老師面前,用無辜的大眼睛可憐巴巴地看著老師,這是孩子認為的擔當。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薩拉總是不由自主地去看自己曾經的鞋子

辨認出來低年級的小女生腳上的鞋子就是自己的那雙又沒辦法討要回來,薩拉每天帶著什麼樣的心情每天和這個女孩在學校裡相遇,可想而知不會輕鬆,那種自己唯一的一雙鞋子居然穿在別人腳上,自己還要忍受著內心的煎熬,這滋味兒,我們現在的孩子們有幾個能明白呢?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阿里的長跑之旅並不輕鬆

阿里為了第三名的獎品參加的長跑也是相當困難的一段征程,不說阿里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裝備,就是在體力上的大比拼罷了,他對第三名是志在必得。但是,跑到了第一後,阿里開始有技巧地希望放過去兩個參賽人員了,這個環節是讓我們“含淚的微笑”綻放的環節。

人性的光明和卑劣在小小的細節裡展現出來,再次追趕上來的後面一名孩子故意將阿里撞倒在地,滿屏只能聽見奔跑和喘息的聲音,領觀影者恨不得縮起來就怕干擾到倒地的阿里,卻感慨地看見阿里努力爬起來拼盡全力跑向終點……

快要沒有氣力時,一些畫面和話語開始在他腦中交錯迴響,瞬間阿里又開始拼盡全力:

  • “我沒有鞋怎麼上學?”
  • “快點,薩拉,快點。”
  • “我會為你贏得季軍,一定會的。”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場外為阿里的即將勝利歡呼雀躍的老師們

這就是孩子純真到透明的世界,阿里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

  • ①對父母他理解支持,幫忙分擔;
  • ②對弟妹,他愛護有加,責任感爆棚;
  • ③對自己的學習,他努力完成作業,獲得老師讚揚;
  • ④對比賽成績,他不滿意卻也安靜隱忍地接受。

總的說來,《小鞋子》這部電影在當時好萊塢技巧繁複的各種大片湧現中,以最為平淡真實的角度刻畫了童真世界的兒童心理和狀態,讓世界理解了伊朗的電影製作水平,更可貴地是為我們探討了影片要傳達的主題: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小鞋子》:沒有傘的孩子在雨中奔跑,沒有鞋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領了薪水後的爸爸自行車後座上內容多多:寶寶的奶粉,兩個孩子的新鞋,新鮮的蔬菜

在成長中,愛和擔當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品質。最後,感謝導演的仁慈,在影片最終的一晃而過的鏡頭裡為我們呈上了姍姍來遲的結果:兩雙新買的鞋子放置在領了薪水後的爸爸的自行車後座上。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