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职场中老板都希望招到的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即便招不到这样的员工,也会刻意培养:你是我最看中的,这个岗位只有你来做我才放心;这个岗位工作量没有多少,顺手就干了,再给你加200块钱……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职场:那个一人干了部门50%的量,努力干活的员工辞职了

一个努力干活的员工与偷奸耍滑的员工,一个月的工作量差别有多大?

就拿搬砖来讲,至少是一辆大卡车的区别。

在部门里,一个努力干活的人工作量能够占到部门的50%以上,一个人顶四个不是传闻,一个人的效率,积极者和消极者,差出几十倍很正常。努力干活人的成绩展示给老板,老板以为是员工的工作职责,没什么惊讶,只能看到你出错了,你的工资待遇没有明显提升。对于别人,没有被看到。

就这样,一些刚进公司或者体谅老板的员工们,被老板激发的一人做了多个岗位,表面上看员工的能力是提升了,到在职场中,一人多岗到底好不好呢?

01辞职还被骂的小胡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我叫小胡,是这家公司做了10年的老员工了,老板就是以“你干活,我放心”为由,让我一人干了五个岗位。可想而知,这工作量,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后来我跟老板反馈,老板却说你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我呵呵了,然后辞职了。

其中重要两项直接停摆快一年,后面接我岗位的,也只接其中一个,而且还隔一个月辞职一个,辞了三个。

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都辞职一年了,老板还打电话过来骂我:你要辞职也不把别人教会了再走!我都无语了,别人很睿智不学我有什么办法,90后新人也牛掰,直接顶领导:我就拿一份工资凭什么做那么多!

现在想想,90后怼的优秀啊!你说何必呢,做多错多骂多,到后面不仅身体不行,经常下班的时候看着旁边的大楼,想爬上跳了,抑郁了,想不开,心里委屈啊!

02底薪高的小李

小李因为有工作经验,底薪比其他的新员工要高一些,工作能力强,老板的期望很高,部门50%以上的单子被小李搞定了。能力强,被老板委以重任,希望小李天天加班。

小李住的地方离单位比较远,白天的时候,工作效率高,别的同事还在考虑怎么做的时候,小李已经完成了。当有同事完不成工作时,提议老板,小李的底薪高,工作交给小李负责。

三个月后,小李辞职了,底薪高代表思维水平高,不是多做工作和天天加班。

03申请加薪失败的小王

小王是公司的老员工,在公司干了好几个人的工作,质检,技术支持,研发,出差拓客,甚至公司的电路和电脑维修,设备维护也都是小王干。

随着物价上涨,小王感觉工资待遇不够用,小王了解其他公司的待遇,自己的工资偏低,向老板申请加薪到4500.老板不同意,说小王还需要更加努力,以后公司会考虑加薪。

小王辞职找到新的工作,薪资待遇给到5000,只负责技术,非常轻松。后来,听说老板找了四个员工来替代小王的岗位,每个人的薪资给到4000.原老板打电话让小王回去工作,小王拒绝了。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在团队工作中,“鞭打快牛”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干工作越快的人发现,总会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来;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却一直工作量比较少。

能够克服困难的人,总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不善于克服困难的人,却总是可以得到较容易完成的任务。

工作业绩突出的人,总是会迎来更高的业绩目标;而那些业绩目标低很多的人,一样可以靠任务完成率拿到不菲的回报……

慢慢的,“快牛”也没了心力和动力,变成了“慢牛”,或者干脆“愤蹄”离去。更有甚者,有的“快牛”在情绪影响下,成为团队的离心力和破坏力。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为什么“能者多劳、却不能多劳多得”,干活想到你、升职加薪就忘了你了?

主要有以下六种原因:

1、能者多劳、多劳多责

干得多就意味着错的多,反而不讨好。职场没有加减法,不是说你有功劳了,犯错了就能功过相抵,你的功劳领导是记不住的,但你的错误他是不会忘记的。

曾经有一个在顺丰工作的仓管员,两个人值班,勤奋的人大包大揽,尽心尽责,把难干的,重要的都干完,也因为干得多,除了一些小问题,被扣了很多业务分,被批评了很多次。

另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故意偷懒,因为没干啥事,所以没出什么错,到年底评优的时候,他居然数据是最好看的,拿到了优秀员工。

是不是很不公平?但,这就是很多企业的现状,也是职场的真相。

2、站在领导角度看,他负责支付工资,你负责干活

领导认为,工资给你了,你就得乖乖干活,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要这活有人能给他干,能干得好,至于其他人是不是闲着,对你是不是公平,这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

3、虽然事情做得到,但并不能带来超额收益

对领导而言,做再多工作但没有产生实际价值,如果让你多得了,那其他人也会吵着要多得,他们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多劳了!

4、“能者多劳”可以让人立身职场,但并不代表能得到晋升

很多多劳的人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能力提升上,放在了多干活上。

他们认为,踏实工作,只要能给出结果,领导怎么想不重要。

反而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服务好领导上面,怎么让领导高兴上面。这也就是“整天无所事事的人能够一路高升”的原因。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5、多劳的老实人,不好意思提要求

职场上有句话叫:爱哭的孩子有奶吃。

有些时候,你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如果自己不能主动表达出来要得到奖励的意愿,领导怎么会知道呢?

所以你要多汇报多请示,在合适时间提出来。职场中,大部分有机会是靠自己去主动争取的,特别是加薪,没有哪个老板会主动找你说加薪的事。

6、陈旧的薪酬模式,压制了员工的积极性

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相对固定的薪酬模式,所以员工做好做坏一个样,所以导致了能者多劳,但没有多得,而偷懒的人却因为阿谀奉承得到晋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员工可以得过且过,但是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警惕这种现象。

一个优秀员工,很快能找到另一家很优秀的公司,即便做一样的工作,可能薪水至少涨30%,级别升一到两级,职位高一级。

对于偷懒的员工呢?因为对自己没信心,不敢跳槽,他们的最佳策略是:选择慢速、但是保险的升级道路,留在公司

让脚踏实地干活的人心寒了,以后各个公司留下的都是斗心眼的,你这公司也离倒闭不远了。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本来也没什么错,但如果只有不断增加的劳动量,

酬劳却一点不增加,这就是在耍流氓了

任正非说过一句话:华为的员工为什么会愿意主动去加班?那是得益于华为的分钱模式!只有给员工涨工资发高薪,员工才会愿意拼命去干,才会死心塌地跟随你

当然,分钱并不是说我有钱我就给你,而是要让奋斗的人能得到回报。你交给公司业绩和功劳,公司保障给你收入和激励,这才是最公平的交易。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底薪+提成的弊端:

  1. 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带走利润,而且如果底薪部分占比越大,还会降低员工的创造力。
  2. 加提成点数,虽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业绩的情况下,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会上升,相对而言利润率下降,而且增加点数的激励性有时效性,一般在增加的头一两个月有点效果,之后又会回归过去和常态。况且加少了员工没感觉,加多了企业吃不消。
  3. 员工关注的只有营业额,至于费用成本这些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其他因素,员工不会关心
  4. 只有少部分员工拿到的薪资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员工拿到的薪资较低
  5. 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点稍微高那么一点,员工就很容易离职
  6. 如果大环境下业绩一般,那么公司内部工作氛围就会萎靡不振,员工很容易丧失信心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基于以上种种,想让员工拼命干,为自己而干?必须懂最具激励的薪酬模式——KSF薪酬全绩效模式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业务人员的激励机制

想要留住人才,让员工有持续的加薪空间,但又不增加成本,最好的方法还是让薪酬模式,从固定薪酬向宽带薪酬转变。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宽带薪酬是大势所趋。其原理是通过丰富和扩展薪酬的弹性,以增强薪酬本身的激励性。相比而言,固定薪酬、窄幅薪酬非常缺乏驱动力,无法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工资是死的,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就死了。所以,对于传统薪酬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举个案例,某门店店长薪酬模式: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宽带薪酬(80%),宽带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个指标当中,每一个指标设定一个平衡点(平衡点选在过去一年的数据平均值,或者是老板和员工达成的共识点),只要达到了平衡点,员工就可以拿到这部分薪酬。

由于平衡点是相对容易达到的值,所以员工压力不大!每个指标都可以加工资,因为在平衡点的基础上,

  1. 营业收入每增加5000元,奖励100元,每减少5000元,少发50元;
  2. 利润额每多1000元,奖励12元,每少500,少发6元;
  3. 人创营业额,每多400,奖励50,每少400,少发25元;
  4. 培训员工,每多培训一个小时,奖励50元,每少一个小时,少发25元。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意味着他做出了更好的结果,员工收入越高,企业效益越好!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KSF激励方式的设计5大原则。

1、以平衡点为导向的激励

例如:销售额(产值工资5000元)。2016年全年月均销售500万,以500万为平衡点,高于500万的,每高出10万奖励100元,如低于500万,每低于10万,少发80元。

2、以提成点为导向的激励

上述案例:也可这样设计:销售额1万=10元,或销售额提成率为0.1%。

3、以要求标准为导向的激励

上述案例

4、设定幅度的弹性激励

例如:工资费用率指标。2016年平均工资费率为26%,最高时达到38%,最低时为22%,数据的波动性很大。经过测算,选取25-27%作为不奖不罚的中间地带,高于27%的,每高0.1%少发10元,低于25%的,没低0.1%,奖励15元。

5、正激励与负激励

在设计考核激励是,一定要衡量正负激励的水平。从整体来看,正激励要大于负激励。从个体来看,被考核人不能完全控制的指标、经营性的指标,正激励要相对大于负激励;被考核人可以完全控制的指标,正激励与负激励可以相当;而对于管理性指标,尤其是责任性、要求性的指标,负激励可以大于正激励。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二、建立业务经理晋升机制和年终奖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员可以升级为业务经理,业务经理则对其下属采用不同的业绩平衡点,等级薪酬也将进一步提高

1)业务经理:年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的业务员,均有机会成为业务经理

2)高级业务经理:一年团队人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不包含本人业绩,第二年晋升为高级经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注释: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础上的,年终奖时可以额外奖励优秀的员工。每年的奖励分三年发放到位,如果员工离职,则不再发放奖金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三、建立更高级的的合伙人制度

比如说,高级业务员,业务经理都可以有机会成为内部合伙人,一起分享企业利润红利

个人建议: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伙人模式,再做股权激励最好。合伙人就是员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拥有公司股份,并且合伙人也不享受剩余价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余价值。我们只需要匹配好企业的分配率、员工的回报率就好了,说现实的一点,只要比员工把钱放在银行的利润高,那就可以。

合伙人模式分两种

1.公司合伙人:作为合伙人分享整个公司的经营成果

2.项目合伙人:只参与具体的项目的利润分成与责任承担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四、建立股份制与期权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经理培养年业绩达500万以上的的业务员超过10人的,就可以成为企业股东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给员工做了3-5年的合伙人以后,根据其贡献,制定不同的合伙机制,可参考以下两种

1.契约:测算公司的股本,签订股权代持合同,让那个优秀的员工成为企业股东之一

2.期权激励: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让优秀的员工不断增加公司股份

总结:现在很多企业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励政策,所以,没有让公司二婚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所以就导致很多优秀的员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绩效模式,通过使用多元激励模式,达到留住优秀人才,提升企业业绩的能力。

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多少人才就是这样被逼走,附薪酬管理

五、PPV量化加薪方案

对于一些刚入职的业务员来说,前三个月比较难,因为业务不熟悉,销售技巧也不熟,所以就很难赚到钱,压力也比较大。再加上企业对员工的开单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一些运气不好的业务员,很难挺过这三个月。但是,如果延长考核周期,企业又容易赔钱。所以,必须要哟花薪酬模式,让员工在开单钱,可以通过承担其他工作来赚一些钱。

而所谓的PPV产值量化薪酬模式,就是指将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项目,工作结果等以一种可以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形成一种多劳多得的利益分配机制,

PPV模式让那个业务员可以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做更多的事情,也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比如:

1)跟单业务员,跟踪生产流程,完成交货,跟单产值工资

2)市场调查员,调研市场,提供完整的市场信息

3)信息统计员,协助统计和分析市场调研的数据

4)客服,对客户进行回访,收集客户反馈

5)分析员,收集外部与内部产品信息,并提供数据分析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6)公司里面的行政,后期,美工等工作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担任


总结:

管理是被动的,激励是主动的。管理是别人要求的,激励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点是不喜欢为别人做事,却愿意为自己做事。如果一个管理者还是把过去几十年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现代的员工,那只会把员工管跑。企业人员流失严重,稳定性不强,那企业老板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别一味指责别人。

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别因为工资设计的不合理,而丧失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的机会,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