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的发生?

壐孖


今天来为大家介绍下餐后低血压的问题。

本来是有高血压的情况,结果在吃完饭后2小时内,经常出现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跌倒等情况,同时测量发现血压值偏低,那您很可能是出现了餐后低血压的问题。

如果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者餐前收缩压≥100,而餐后收缩压低于90的情况,或者餐后血压下降为达到上述标准,但餐后仍然出现心脑血管缺血相关症状的情况,都可以算作是餐后低血压的问题。餐后低血压多发生老年人身上,特别是有高血压问题的老年朋友,更应该注意餐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除了餐后低血压以外,还有一种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体位性低血压,但相比体位性低血压问题,餐后低血压出现的几率更高,因此,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很多朋友不理解,本来是高血压,餐后血压怎么又偏低了呢?岂不是不用吃降压药了?其实餐后低血压属于一种人体血压调节出现问题的血压异常波动情况,一般情况下,我们进餐后,为了更好的消化食物,消化系统获得的供血会比餐前加大,而其他器官中的血液相对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血压有下降的趋势,但是我们的身体是很聪明的,它能够及时的感受到这种血液供给不足导致血压下降,触发身体的血压调节机制,通过加大心率,适度收缩血管等机制来保持我们的血压问题和其他脏器的供血,但很多高龄的老年朋友,身体对于血压的调节能力降低,对于血压调节的反射性能力降低或丧失,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也出现失调问题,餐后这种维持血压的能力就下降了,从而导致餐后低血压的发生。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就可以明白,餐后低血压与吃不吃降压药没有任何关系,餐后低血压带来的风险是身体其他脏器血液的供应不足以及血压波动引起的身体健康风险的加大。一项随访超过4年半的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出现餐后低血压,收缩压降到120以下的情况,全因死亡率比无餐后低血压的情况,升高了69%。

在一日三餐中,早餐后出现餐后低血压的几率最大,而早餐或午餐后血压下降的幅度,一般都明显大于晚餐后,餐后收缩压一般会下降20~40mmhg,而严重者甚至可以达到90mmhg,餐前血压越高的患者,餐后发生低血压的风险几率越大,血压下降幅度也越大,多发生于餐后30~60分钟,持续时间可长达30分钟~120分钟。

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和管理餐后低血压的问题呢?为大家简单说几点——

1. 饮水疗法,对于存在自主神经血压调节功能障碍的朋友,建议可以在餐前喝点水来预防餐后低血压,饮水量推荐在350ml~480ml之间,研究发现,餐前饮水能够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和有效减少相关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限制饮水的严重心衰患者和终末期肾病患者不适用。

2. 少食多餐,有餐后低血压问题的朋友,不妨试试少食多餐的方式,减少血液向消化器官的转移量和持续时间,有助于改善和减少餐后低血压风险。

3. 少吃碳水化合物,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在胃内的排空最快,而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容易导致餐后血压的迅速下降,我们很多朋友,早餐往往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这也是引起早餐后低血压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有餐后低血压问题的朋友,不妨在餐饮结构中,减少碳水化合物,适量增加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的比例。

4. 餐后运动,建议有餐后低血压问题的朋友,不妨在餐后试着进行20~30分钟的低强度运动,如步行等,餐后低强度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餐后低血压。一定要注意强度控制,高强度的运动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在运动时,也一定要注意避免跌倒风险。

5. 控制好血压,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有高血压问题的老年人,出现餐后低血压的风险更大,而餐前血压越高,餐后低血压的情况往往也越严重,因此,控制好血压是预防出现餐后低血压,和控制好餐后低血压的重要方面。合理选择长效降压药,长效平稳控制血压,错开服药时间,尽量避免药物的药效达峰时间与餐后低血压时间重合。

6. 对于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老年朋友,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50mg,可以有助于减低餐后胃肠道的血流量,减少餐后收缩压的降低,有效控制餐后低血压相关症状。对于有糖尿病问题,同时又有餐后低血压的老年朋友,可以考虑服用该类药物控制餐后低血压风险。


李药师谈健康


餐后低血压常发生于老年人中,指的是进餐后大约75~90分钟,餐后的收缩压低于餐前20mmHg。不过,有的人虽然餐后收缩压没有低于餐前20mmHg,但有出现了头晕、乏力、嗜睡,甚至晕厥等症状,也可以称为餐后低血压。

为什么会出现餐后低血压?

我们吃饭后的一段时间,胃肠道及内脏器官为了消化和吸收食物,需要提供更多的血液,于是血管中的血液就相对减少了,血压就会下降。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餐后低血压。年轻人或者说身体状况较好的人可以通过压力感受器(相当于调节血压的其中一个开关)促进心率和血管收缩,迅速使血压恢复正常,从而不易发生餐后低血压。但是老年人由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从而使压力感受器调节受损(相当于这个开关有点坏了),不能立即对餐后血压下降做出反应,于是就是了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有什么危害?

由于餐后低血压容易大脑与心脏的供血不足,所以最主要的危害就是诱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从而出现晕厥、跌倒等突发事件。长期的餐后血压引起血管损伤,加重老年性痴呆等疾病。

如何预防餐后低血压?

1.对于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属于餐后低血压的高危人群,应当注意监测餐前和餐后血压的变化情况。

2.高危人还应在饮食注意少食多餐,避免在吃饭的时候饮酒(因为饮酒会引起血压短暂下降);如果有发生过低血压的病人可以适当考虑增加增加盐分和水分的摄入,具体视情况而定。

3.避免餐后立即运动。一般休息5~10分钟后再缓慢运动,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但对于基础疾病较重的老年人应限制运动。

4.如果高血压患者有餐后低血压发生的情况,可调整降压药的服用时间,在餐后服用,选择在两餐之间服用。

5.治疗这些以上基础疾病,可改善全身状况,也有助于预防餐后低血压的发生。



为什么会发生餐后低血压

  • 首先,进食后的消化运动需要大量血液供应;

  • 同时,饭后如果立即活动, 会使骨骼肌血流量增加, 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势必会减少心、脑部位的血液供应, 从而诱发晕厥以致发生跌倒。


餐后低血压的预防性护理干预

  • 为了防止患者餐后低血压跌倒造成损伤, 应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 食物应多样化, 食物温度以温和偏凉 (40 ℃~45 ℃) 为宜, 餐后15~30 min, 不可突然直立或立即进行饭后散步等活动, 以避免餐后血压下降, 同时在餐后休息过程中监测1次血压。

  • 餐后如出现头晕等不适, 需尽快取平卧位。

  • 平日饮食应以低碳水化合物、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此外, 要保证一定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及优质蛋白的摄入。

  • 家人要经常提醒患者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杂粮等富含维生素类食物, 嘱其每餐不宜过饱, 要少量多餐。

  • 对于老年人要适当增加钠盐摄入量, 在进食前可喝少许温水, 以保证充足的血流量。

  • 当患者每日3餐饮食后仍出现餐后低血压情况时, 可适当增加餐饮次数。

此外,统计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20%由平卧位变换为直立位时出现头晕、心悸等低血压症状, 75岁以上老年人中达到30%,这就是体位性低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时候会出现脉压增宽, 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餐后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 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跌倒, 指导患者少量多餐, 避免饮浓茶, 戒酒, 睡觉时将床头抬高或抬高上身30~40 cm;

  • 患者起床应做到“3个30秒”, 即醒后30秒再起床, 起床后30秒再站立, 站立后30秒再行走。

  • 提醒或监督患者避免长时间卧床, 慎用降压药物, 患者一旦出现视物不清、头晕等症状要立即躺下或坐下。

  • 同时, 还要加强对淋浴、便后等特殊时段的血压监测。

  • 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 进行双下肢锻炼, 加强下肢运动的耐受性。如患者在站立情况下可双下肢交替负重或间歇垫脚尖。

  • 当患者服用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降压药物时, 提醒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用, 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应急处理。

  • 当患者出现恶心、头晕、头痛等症状应及时送医。


参考文献

[1]季淑凤,朱慧.老年跌倒问题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01):63-65.

[2]李静.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5):122-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