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他們在這方面有共性?

穿林細雨


漢字不僅曾是朝鮮半島的官方文字,而且是整個大中華區的官方文字,而後發明的韓文則是一種表音不表義的文字,這種文字是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1397—1450)發明的,當時就是為了給朝鮮老百姓用的,精英階層還是用的漢字。當時世宗在宮中設置“諺文廳”來傳授新字, 這種表音文字又被稱為“諺文”。因為表音文字的固有缺陷(朝鮮字就像中國拼音一樣,一個拼音對N個字,而且還是沒有聲調的拼音,所以寫的朝鮮字一般不結合詞組和段落,根本不知道是指哪個字,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和精英階層的強烈抵制,所以在古代社會諺文只流傳在朝鮮社會底層。


漢字的範圍在古代封建社會逐漸擴大。漢字的傳播是以中國為基本點,逐漸擴散到周邊的朝鮮、日本、越南,蒙古,西藏,甚至於整個東南亞和一些西域國家。 所謂大中華圈,最重要的標誌之一就是漢字。其中日本、韓國、越南三國受影響最深,本土化花的力氣也最多。古代封建時代大多數國家都沒有自己的文字,漢文化傳入後,皆努力學習漢字;然後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字。這造就了獨特的各國文化,但是由於對古代中國強盛龐大的大一統帝國的敬畏和本土文字由漢字演變而成,很多民族文字與真正的漢字相比天生低人一等,自然在本民族精英階層沒有多高地位。古代社會識字率特別低,文化圈基本等同於精英圈,在這樣一種氛圍下,文人學子使用漢字必然是高雅的、時尚的,陽春白雪的,以此相對的,使用本土化的文字寫出的作品只能是低俗的,媚俗的,鄉巴佬的。“諺文”一直被視為二流文字,正式的文書必須用漢字書寫或者兩種文字同時書寫,這樣的觀念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


自甲午戰爭之後,隨著中國大國地位的隕落以及國力的衰落,漢字在朝鮮的地位也開始逐步下降。這時候中國受到一系列的戰爭賠款,導致中國精英分子對中國文化的反思,有一些極端分子主張徹底消滅舊文化,而漢字就是舊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建議漢字改為羅馬文字的,有建議將漢字拉丁化的,有主張廢棄漢字,直接用世界語的。直到新中國成立,漢字廢立都有很大爭議,簡體字的推廣就是這爭議的一個結果。而這也導致了朝鮮韓國對漢字沒有了信心。

還有另一個原因,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韓國徹底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實行文化奴化殖民主義政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消滅文字,漢字和諺文都在其中。日本強迫韓國必須採用日本學校的課程,諺文漢文所有課程必須取締,有私下傳授諺文漢文的直接問罪。1945年,韓國光復,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這時候民族主義抬頭,很多民族主義者主張愛國者應全部使用韓文,必須使用韓文,只能使用韓文。 1948年,韓國頒佈《韓文文字專用法》,規定公文全部使用韓文,只有公文的附加條款允許漢字與表音字並用。1968年,韓國總統朴正熙下令在公文中禁止使用漢字,強行廢除教科書中使用的漢字。從1970年起,韓國小學、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被取消,完全使用表音字。

但是漢字畢竟已在朝鮮韓國傳播了幾千年,完全取消漢字,造成了歷史的斷裂、文化的斷層。韓國的一些精英人士和學者理性的認識到漢字是不可或缺的,韓國政府也開始修改全面廢除使用漢字的方針,1972年,韓國文教部確定並公佈義務教育階段接受的教育包括漢字1800個。 但是由於英語國家的強勢,韓文的不足不僅可以由漢字替代,還可以由英文替代。所以進入21世紀之後,關於是否恢復漢字在韓國依然是爭議不斷。有一些學者認為雖然韓國的古代典籍都是用漢字書寫的,為了繼承和理解韓國的傳統文化,必須韓、漢兩種文字並用。但是又有另外一些學者認為學習漢字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對科技沒有太多促進作用,還不如直接學英文,與國際接軌,畢竟漢文字的主體中國也改革了繁體字,用了更方便的簡體字。
韓國身份證韓文


漢文並用

不管歷史如何演變,都是在跌跌撞撞的往前走,漢字在韓文中的廢立以後依然是一個巨大的爭議,但是有一個共識,就是漢字對曾經的朝鮮半島產生重大的影響,漢字對朝鮮民族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實際上韓國在1948年起就通過各項措施去限制漢字使用,以致漢字與漢字教育在社會底層逐漸退潮。不過在1970年以前其政府並未正式提出廢除漢字。直到1970年,韓國官方才將初高等中學的漢字教育課程廢止並頒佈法案廢除漢字。但是這一舉措並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且飽受爭議。而且在2005年,其政府已宣佈全面恢復漢字。至於朝鮮,它自1949年廢除漢字以來就一直將漢語作為外語,所以漢語在朝鮮的地位相當於英語之中國。雖說韓、朝兩國對漢字廢除的程度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兩國皆想擺脫漢字,這是為何呢?

一、上世紀“西學東漸”的世界風向

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前,中國一直是亞洲霸主,而朝鮮半島沿用漢字為官方文書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當時漢武帝在半島北部設四郡,漢字自此傳入。至總章元年(668),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並效仿唐朝推行科舉制度,以致漢字成為朝鮮讀書人的必修課。不過由於漢字較為複雜,只有上層貴族才有條件學到,而普通民眾大多不識字。所以到了李朝時期,世宗大王為了提高老百姓的識字水平,於正統十一年(1446)頒佈了《訓民正音》,即通過ᄒ、ᅡ、ᄂ等28個音素構成諺文。然而當朝貴族卻看不上諺文,仍以漢字為尊。這種局面直到西方崛起、清王朝捱打,甚至是清朝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才有所轉變。清政府戰敗後便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且成為落後捱打之國。而朝鮮王朝自古崇尚先進文化,摒棄落後文化,所以在“西學東漸”的風潮下他們自然對漢字產生了偏見。

二、朝鮮半島“民族自尊”的崛起

反觀日本,它卻因為甲午戰爭的勝利逐漸走上帝國主義的侵略道路,甚至一度成為亞洲霸主。它在國家實力與國際地位的雙雙抬升後,立即對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而朝鮮民族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不僅受盡壓榨,還被迫學習日語,這使他們倍感恥辱。所以當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後,朝鮮人的民族自尊油然而生。他們不但渴望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還想脫離漢字的思想統治。另外朝鮮內部又發生了政治鉅變,而他們在美國的干涉下形成了南北韓對立的局面。因為這些複雜背景的影響,漢字文化圈逐漸萎縮。

總而言之,韓、朝兩國同出一脈,且歷史背景相同,故而脫漢皆源自站後民族獨立情緒的高漲與擺脫落後文化的焦慮。不過實際上他們都沒有真正地完全廢止漢字,尤其是韓國。而且在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果後,漢字有了復興的趨勢。畢竟漢字對朝鮮民族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若完全廢除漢字將導致其出現歷史文化傳統的斷裂。


鄧海春


真正徹底廢除漢字的其實是朝鮮,韓國反倒沒有這麼做。

兩國對待漢字的態度,不僅是對中國情感的直觀體現,也涉及到民族主體性的問題。

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屬於漢字儒家文化圈。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在半島北部設漢四郡,為漢字的傳入提供了方便。公元668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決定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漢字成為讀書人的必修課。

不過,漢字畢竟是一種外語文,只有特定階層的文人才能學習,普通民眾的識字率一直不高。

因此,李朝的世宗大王在1446年頒佈《訓民正音》,通過ᄒ、ᅡ、ᄂ等28個音素構成的諺文,來提高老百姓的識字水平。

當然,諺文最初一直被士大夫階層抵制,多在婦女中流行。

直到十九、二十世紀初,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朝鮮民族開始了追求獨立自主的民族主義運動,文字就是關鍵的一項。作為臣服於外的歷史象徵,漢字逐漸遭到抵制,諺文受到追捧。

日本戰敗後,朝鮮半島分裂為南部的大韓民國以及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其中,朝鮮在1949年廢除漢字,以諺文作為國語。韓國對於是否徹底取締漢字,則一直存在爭議。

直到現在,韓國的政策仍然是韓漢混用 。例如,韓國前任總統金大中就是一位積極推動漢字並用的政治家。至於朝鮮,則徹底將漢語當作外國語了。


HuiNanHistory


首先,韓國在1948年就頒佈了《諺文專用法》,以廢除漢字的使用。但是往往在文章中還是能見到漢字的出現,而到了1970年,韓國第三任總統朴正熙正式發表漢字廢除宣言。但是社會輿論壓力巨大,僅僅過了兩年政府就撤回了這條宣言,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還有著自己的漢語名。


對於朝鮮,二戰結束後國家獨立,金日成認為完全沒有繼續使用漢字的必要,但是卻有著學習漢字的必要。自1948年廢除漢字後,到了1968年漢文作為一門“外語”重新回到了學生課本上。

雖然現在韓朝兩國都間接廢除了漢字的使用,但是在古代,漢字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十分重要。自西周武王封箕子於半島後,這裡就一直處於中原王朝的文明沐浴下。雖然在明朝時期,朝鮮人創造出自己的文字,但是卻不被人所用。當時人普遍認為漢字是至高無上的,不應該被代替。


在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放棄了朝鮮作為自己的附屬國。這時候,受到西方思想的衝擊,再加上朝鮮論為沙俄、日本的殖民地之後。看到曾經也使用漢字的日本都不再大規模的使用漢字,朝鮮人才想到從新拾起自己民族的“諺文”,這時候朝鮮語才真正在社會上流傳開來。

1945年韓國獨立,國內的一些愛國主義人士紛紛要求使用韓國人自己的文字,這就發生了韓朝兩國紛紛宣佈廢除漢字的使用。

廢除漢字不一定就有好處,其中的一個嚴重的弊端,就是自己國家的歷史自己人居然都看不懂了。因為歷史上朝鮮附庸在中原王朝之下,官方文字就是漢字,歷史文獻、文學書籍等等都是用漢字來編寫的。廢除了漢字的使用,自己看不懂史書文獻,所以現在篡改、誇大歷史的現象十分普遍。


門外老漢


朝鮮韓國廢除漢字的禍根

韓國、朝鮮、越南和日本是東亞文化圈的“小弟”,他們先後廢除漢字,雖有革命者“除舊佈新”的政治動機,其禍根還是源自使用漢字的“老大帝國”中國人的不自信。


鴉片戰爭以後,漢字成了我國落後捱打的背鍋俠

一開始歸結於沒有“堅船利炮”,好了,洋務運動將堅船利炮造出來了,可是甲午戰爭一打,輸給了人家。

後來又分析,非得從憲政制度上改革不可,好了,辛亥革命來了個民主共和,可是沒多久,袁世凱復闢了,到處亂哄哄的。

於是,又分析,中國落後是因為舊文化太頑固了,要“打倒孔家店”,要進行新文化運動,於是漢字成了替罪羊,被視為障礙,非廢除不可。


近代文學史上的一些大咖級人物,紛紛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比如1920年趙元任提出漢字改為羅馬文字的主張。

30年代瞿秋白提出將漢字拉丁化意見。

錢玄同主張的直接借用世界語。

都想用字母文字取代象形會意的方塊漢字。他們的理由是,漢字太難學,幾千年來為統治階級壟斷,造成了腐朽頑固的舊文化,要改造中國,請從改造文字始。


新中國成立後,廢除漢字的嘗試並沒有停止。

新中國成立後,先從拉丁文用作拼音開始,意圖逐步用拉丁文取代漢字,後來發現太難了。漢語言同音不同意的詞語太多,拉丁化困難,加之後來又做了簡化字,於是拉丁化不了了之。


連中國人對漢字都沒信心,這自然引起了周邊“小弟”對漢字信心的雪崩。

你老大都不用了,我們還跟什麼跟湊什麼熱鬧,於是在上世紀中葉,趁他們剛取得政權,號召力如日中天的機會,一股腦兒修改文字。導致現在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認識,年輕人對漢字越來越陌生。


不過尷尬的是,漢字是改了,可是老祖宗幾千年歷史是無法修改的。

他們的歷史文獻,家譜、姓氏都無法更改,年輕一代讀不懂歷史書,看不懂家譜,幾千年來對漢字的感情受到巨大破壞,文化傳承受被生硬撕裂,造就了上一代和下一代人文化上的巨大鴻溝。這個時刻縈繞在肉體上空的靈魂的傷痛,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彌合的。

好在中國並未廢除漢字,近年來也越來越找到了文化自信,人們對漢字的熱愛也愈發熱烈。在不久的將來,韓國朝鮮這些東亞小弟,也必將回到漢文化的懷抱!

我是中國歷史文化愛好者,歡迎關注我!


嶺南人文歷史


在二戰後,位於朝鮮半島的朝鮮和韓國竟然奇蹟般地保持了一致——紛紛在國內廢除漢字。那麼,漢字已經被朝鮮和韓國使用了一千多年,為何他們要廢除漢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朝鮮和韓國廢除漢字的始末以及其中的小秘密。

我們先看一看朝鮮,1948年,朝鮮一建國就頒佈法律,開始廢除漢字,全面用朝鮮語固有詞替換漢字詞,甚至還人命和地名都不放過。後來,由於當時金日成認為“朝鮮完全沒有使用漢字的必要。但是中國、日本等國還在使用漢字,所以有學習漢字的必要。”於是,從1968年開始,朝鮮開始恢復漢文的學習,在高中課程中增設漢中文字的學習課程。

在1948年,朝鮮廢除漢字的同時,韓國也在同年施行的《諺文專屬用途法》,規定韓國的公文必須使用諺文書寫,逐步用諺文代替漢字。同時,韓國政府全面停止漢文教育。但在李承晚執政時代,韓國又在小學實行漢字教育。到了1970年,朴正熙發表漢字廢止宣言,小學完全廢除漢字教育。後來,由於輿論壓力,韓國政府又在1972年撤回漢字廢止宣言,在中等和高等學校恢復漢字教育,但是漢字學習只是選修課,不需要考試,並且在現實中還用不上,因此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同時,韓國政府禁止在小學進行漢字教育。



正是基於韓國政府這種對漢字教育態度,導致現在的年輕人將韓國的古籍視為天書。韓國廢除漢字的政策,正在使韓國曆史與文化陷入嚴重的危機。這是韓國人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坑,這是韓國人民的悲哀。即使如此這樣,韓國政府依然對漢字抱著警惕的態度。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二戰之後,朝鮮和韓國之所以紛紛廢除漢字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和脫漢運動興起,朝鮮和韓國民族意識覺醒,為了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開始排斥漢字以及相關的一切事物,包括我們。二是漢文化圈影響的下降,在近代,西方的文化崛起,漢文化沒落,漢文化圈的國家紛紛是落後捱打。於是,它們都開始崇洋媚外,紛紛拋棄漢文化。

總之,朝鮮和韓國否定漢字,與否定本國文化歷史並無二致。從目前的情形看,朝鮮和韓國廢除漢字,是得不償失,自食惡果。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事實上題主的表述有誤。韓國提出廢除漢字的議案最早是在1948年,而不是1970年。在韓國首次提出廢除漢字的第二年,即1949年,朝鮮也緊隨其後提出了廢除漢字的決議。


關於朝韓兩國都不約而同地廢除漢字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

從1910年到1945年,日本在侵略朝鮮半島期間,一直實行殖民地政策。教育上,從1911年開始,日本就在朝鮮半島強行普及日語,並在朝鮮學校強制施行日語教學。

為了高效迅速地同化朝鮮文化,推行殖民政策,日本隨後便逐步在朝鮮學校廢除朝語課程,實行抹殺朝鮮文字的文化高壓政策。此後,朝鮮社會和學校都不再使用朝鮮語和文字,朝鮮被殖民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945年,日本戰敗,退出了統治了35年之久的朝鮮半島。但俗話說前有狼後有虎,日本剛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就迫不及待地接手朝鮮半島了。同年9月三八線的出現,標誌著朝鮮半島的分裂。

隨後南朝鮮在美國的統治下,開始以英語和英文作為官方語言和文字;同時在蘇聯領導下的北朝鮮也開始普及俄語及文字。朝鮮半島仍然處於文化教育殖民化的狀態。



1948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朝鮮半島開始正式分裂為韓國和朝鮮兩個法定國家。同年在強烈的民族意識的推動下,韓國國會通過了“全用朝鮮文字”的法令。次年朝鮮在金日成的促進下以開始推行朝鮮本民族語言和文字。

第二,近代“西風東漸”下,漢字在東亞文化圈的統治地位受到挑戰。

隨著近代西方先進生產方式和思想文化的逐步傳入,線形排列的西方拼音文字也開始衝擊東亞文化圈一直堅守的古老的方塊漢字的地位。一時之間,關於漢字存廢的爭論開始在東亞文化圈形成一股熱潮。

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更加助長了這種爭論,甚至漢字本身的缺點被不斷放大乃至歪曲。


近代著名的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是東亞文化圈內提出“漢字廢止論”的第一人。1984年“黑船事件”的爆發,使日本也面臨被西方文明殖民的威脅,日本國內有識人士逐漸認識到只有向先進的西方文明學習才能擺脫這種民族厄運。

1875年,福澤諭吉寫出了著名的《文明論概略》,首次以書面文字的形式表達了對於民族危機的憂慮和民族覺醒的意識。十年後,福澤諭吉進一步提出了“脫亞入歐論”,震驚世人,並迅速影響東亞國家甚至西方國家。

而作為“脫亞入歐論”其中一種的“漢字廢止論”也開始在東亞文化圈逐步顯示出它的強大威力。


然而事實上,經過數千年變化演進的漢字,毫無疑問是中華文明的代表之一。一種文明的精華哪有那麼脆弱呢?何況朝鮮半島長期作為中央王朝的藩屬國,其本身就處於這種漢字文明體系的滋養下,所以要想革除漢字的使用與影響,豈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後來的歷史也顯示,朝韓兩國官方雖然不停地出臺各種廢除漢字的法案,但在實際生活中根本就行不通,民眾也怨聲載道。所以直到今日漢字依然在朝韓兩國發揮著影響力和生命力。


夏目歷史君


中國漢字自古以來都對世界有著很大影響,特別是鄰邊的國家,在以前沒有發明出自己的文字的時候,採用的都是中國漢字,並且在很早的朝代中就已經引入各種漢文化,一直髮展至今。當中的韓國受到我國漢字影響更為深遠,因此韓國人在1970年開始廢掉漢字,雖然使得他們諸多不便,但是作為韓國民族需要自己的文化,因此也在情理之中。那麼與韓國接壤的朝鮮又是什麼時候廢除漢字的呢?他們為什麼跟韓國一樣有這方面的共識?

古代的朝鮮處在一個沒有文字的社會狀態,自從中國漢字流入後,朝鮮百姓才開始接觸到文字,並且以此來傳遞信息、記載歷史。具體傳入時間大概在公元3世紀左右,由朝鮮使者從中原王朝帶回朝鮮半島,並且很快成為朝鮮官方文字,開始廣泛使用,這一用就用了上千年。

後來朝鮮也依照我朝施行中國式的科舉制度,很多朝鮮官員都是通過科舉考取功名,而科舉試題都是採用漢字。不過那時的朝鮮只有士族名門跟貴族才能學習漢字,這是當時權貴們的一種文化壟斷,並且通過漢字,掌控著每一個人的仕途命運。後來,朝鮮第4代君主李祹為了解決這種狀況,就開始發明了朝鮮文字,然而當時的朝鮮文字發明出來後,當地朝鮮人均不習慣使用這種文字跟語言,為此依舊說漢語,後面一些官員還聯合上奏朝鮮君王,希望能夠廢除自己的朝鮮文,改而繼續沿用高貴的漢字。

朝鮮使用漢字的情況,一直到清朝滅亡才被改變。當初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朝鮮迅速成為日軍的殖民地,因此被日本人親手廢掉那裡的漢字,改而讓朝鮮人們學習日文。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抗日結束後,由於朝鮮長時間被日本人統治,所以使得漢字對朝鮮人的影響也慢慢減退。改革解放後,朝鮮開始受到韓國的韓語影響,逐漸廣泛使用韓語,該語言對韓鮮與韓國來講,是一種體現國家獨立的有力象徵。

還有一些原因是,當初日本對朝鮮殖民期間,由於各種暴力鎮壓,使得喚發朝鮮半島人民的民族意識,朝鮮人也在這個時期開始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而曾經被自己廢棄的朝鮮文“諺文”被逐漸重視,並且開始成為朝鮮民族的希望寄託。在日本人的侵佔中,朝鮮人奮而起義,發起一場場喚醒朝鮮民族主義的活動,該活動同時也針對了漢字,並且萌生了廢除漢字的意識。直到後來,朝鮮半島被割裂成兩個國家,韓國跟曹縣,但是他們始終都是同一個民族,擁有一樣的血緣跟民族文化。

韓國建立以後,由於受到美國的影響以及當地人民的民族意識甦醒,就開始排除漢字,最終由韓國總統親自下令正式廢除漢字,並且改而使用韓文。朝鮮因為美國對其侵略,對其十分敵視,幸虧當年我國出兵“抗美援朝”,才免遭美國的毒手,所以朝鮮人民對中國甚是感激,但是感謝歸感謝,民族主義還是高於一切。

自從1970年韓國廢除漢字後,朝鮮身為同一民族國家也受到了影響,其為了實現民族獨立,發揚朝鮮民族主義精神,最終選擇了逐漸廢除漢字。不過,廢除漢字對韓國、朝鮮來講,後遺問題一大堆,使得他們看不懂歷史文獻。為此現代又有一些韓國人站出來提議希望恢復漢字的教育。


貓眼觀史


朝鮮于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

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的歷史非常悠久,但是漢字使用僅僅存在於朝鮮半島士大夫階層,平民幾乎沒有普及。

後朝鮮世宗大王發明自己的文字,被稱為“訓民正音”,但沒有得到快速普及,反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反對。為此,“訓民正音”一直流傳於民間,上層社會還是使用漢字,人們以寫漢字為榮。

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後,推行日語教學,壓制“訓民正音”。這樣一來,朝鮮半島的民族主義覺醒,抗拒日語,使用漢字和“訓民正音”並行。

朝鮮半島光復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在這樣的帶動下,朝鮮于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韓國也存在去漢字化,但漢字還是少數使用,如今韓國還出現了恢復漢字的浪潮。

相比韓國而言,朝鮮的民族主義色彩更濃厚。


五味社


在古代東亞國家都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在公元3世紀時,中國漢字傳入了朝鮮半島,隨即又傳入日本。隨後漢字就成了他們的官方文字。


最早提出漢字廢止論的是日本,1842年,鴉片戰爭大清戰敗後,日本文化界就對漢字文明產生了質疑,於是紛紛提議廢除漢字。

但由於漢字在日本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對日本文化影響至深,要完全廢除漢字談何容易?所以最後也無疾而終。

日本真正落實廢止漢字是在二戰後,由於日本的戰敗,日本國內對日本的傳統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語言文字。

當時甚至還有日本人提議廢除日語,提倡全民以法語為日本國語,這真是無語,不過日本人的世界外人真是很難看懂。


不過由於漢字對日本的歷史影響太深,所以日本採用了漢字和假名字混合使用,至今在使用的漢字還有1000多個。

韓國和朝鮮都是在二戰後,受民族主義和脫漢運動的影響,在1948年開始用彥文替代漢字。朝鮮在金家父子的鐵血統治下,廢止漢字的政策得以徹底執行,但韓國卻幾經周折。

1948年韓國開始推行廢止漢字運動,但遭到了民間一致反對,在1960年被迫終止計劃。朴正熙上臺後,在1970年,又開始推行廢止漢字,並廢除了漢字教育。

由於當時韓國的官方文字仍然是漢字,取消漢字就意味著普通人家的孩子,失去了從政的機會,所以又遭到了民眾的強烈反對。


最後政府被迫增加了中學和高等院校的漢字教育,不過由於不是必考科目,慢慢漢字也就沒人學了。

到了近些年,隨著漢字的使用率越來越低,韓國人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韓國沒幾個人能看懂他們的古代書籍,年輕人更是連韓國的名勝古蹟名字都不認識。

為了防止韓國古文化的消失,現在又有韓國人在高呼恢復漢字教育。不過如果真是由於民族主義思想作祟,而讓埋葬了國家的古文明,那才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