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倩:梅派大青衣为何“半路出家”演老旦

高玉倩1927年出生,高玉倩8岁学戏,后转入北平国立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永字班学员。先后从师王瑶卿、于连泉、韩世昌、欧阳予倩、雪艳琴等,工青衣、花旦。1941年起搭班演戏,曾在周信芳、李少春等剧团任演员,赴京津沪演出。1947年在上海拜梅兰芳先生为师,同年加入焦菊隐先生主持的北平艺术馆,演出改良京剧《桃花扇》《新蝴蝶梦》等。

高玉倩:梅派大青衣为何“半路出家”演老旦

二堂舍子--梅兰芳-周信芳-梅葆玥-高玉倩

1964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奶奶,1974在《平原作战》中扮演张大娘,参加了全国现代戏观摩会演,深得各界好评。

高玉倩:梅派大青衣为何“半路出家”演老旦

《平原作战》中扮演张大娘

  在广大戏迷心目中,高玉倩就是“李奶奶”。但她原来的行当并不是老旦,而是花旦和闺门旦。

让年轻的高玉倩来演李奶奶这个角色,是导演阿甲的决定。当时提出时,遭到多数人的反对。

高玉倩:梅派大青衣为何“半路出家”演老旦

在《红灯记》开始排练之前,随着主角李玉和的确定,几名配角也很快就选定了,那就是由著名演员袁世海和杜近芳分别扮演鸠山和李铁梅,叛徒王连举由孙洪勋扮演,地下交通员由冯玉亭扮演,磨刀人由谷春章扮演,刘桂兰由夏美珍扮演。

可是,一个重要的主角李奶奶却一直没有定下来。

李奶奶是全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在剧中有着大段的念白与唱腔,特别是“痛说革命家史”一场,更是全剧的重点与高潮,这个人物要是选择不好,全剧便会因此而“一落千丈”。

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在过去剧院里老旦行的名角中。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担任导演的阿甲却突发“奇想”,选定了一位青年演员高玉倩。让高玉倩“跨行当”,人们一时难以接受。

阿甲的看法正好与之相反,他认为高玉倩经过多年舞台演出的实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角色的转换不是问题。更何况她热爱京剧艺术,有很高的艺术天赋。

高玉倩那时37岁,一直在舞台上演的都是青衣行,而这次要她扮演的李奶奶,按传统京剧的行当是一名老旦。

除了“行当”的转换之外,提出高玉倩不适合演李奶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李奶奶是一个革命老人,无论从年龄,从生活经历来讲,她们二者之间都有距离,担心演出时感情上不容易上去。

最后,院领导决定此角色在全院公开选拔。

中国京剧院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消息公布后,毛遂自荐报名者不少。

可是,在这些报名人员中,唯独没有阿甲极力推荐的高玉倩。

高玉倩认为自己是演青衣的,与此角色无缘,因此也就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这年除夕突然下起了大雪,阿甲对夫人方华说:“我得到办公室去一趟。”

很快,高玉倩家的电话响起了铃声。

阿甲对于高玉倩没有报名参加竞争李奶奶这个角色感到有些着急,在电话里用命令的语气说:“你,你马上来……来一下,到我的办公室。”

高玉倩来到阿甲的办公室,阿甲把那本改编的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本递了过去,说道:“你拿回去看看。”

高玉倩回到家里,立刻开始读剧本。一个除夕夜,高玉倩都没有入睡……

就这样,她一直读到了1964年的春节,并决定要参加李奶奶这个人物的竞选。

高玉倩老师自述说:我很早就加入了中国京剧院,一直演旦角,没想到的是,现代京剧《红灯记》改变了我的艺术人生。1964年剧院导演阿甲打来电话,让我到他家有事要谈。他给我一个剧本让我回去看看,这个剧本正是《红灯记》。我从头到尾细读,读着读着眼泪就下来了,觉得这真是一出情节感人催人奋进的好戏啊!但绝没想到这戏里有我什么角色。

高玉倩:梅派大青衣为何“半路出家”演老旦

\u0003X",\u000e��第二天上班,我就找阿甲交还剧本并谈了读后感,他点了点头,随即说,你来演这剧中的李奶奶可以吗?听到这话我实在是太诧异了,我是唱旦角的,而李奶奶应该是老旦的活儿,这不跳行了吗。阿甲说,我看你能演,而且肯定行。我说,如果演砸了,往后在台上就没饭了。他让我不要考虑这些,回去再好好读剧本体会人物准备投入排练。就这样,我接受了扮演李奶奶的任务。

接了角色后,我先从李奶奶人物的形态与神态入手,上班下班的路上我就学着老太太走路的步态,平时的手势、眼神也刻意模仿着老人的样子,回到家,系上一条破围裙在腰里,干什么都琢磨着按照老人的感觉去做——就这样慢慢向人物靠拢,逐渐进入角色。然而,等待我去破解的还有更大的难题与挑战,那就是嗓子。我本是唱旦角的从没学过老旦,可李奶奶按行当属老旦,唱念都得用大嗓,怎么办?

�\u0003既然接受了这个角色,就只有另辟蹊径,小嗓改大嗓,用心去揣摩、去练。这我都得背着京剧团里的人去下私功,为什么呢?你练着练着嗓子呲花了,再不就是唱半截儿没音儿了这是常有的,让人听见多不好,真是很难啊!那会儿我整天就跟着了魔似的,结果愣是把大嗓给练出来了。不过也有个顾虑,心想这戏演完了兴许小嗓也找不回来了,那我就离开京剧院当老师去得了。但没想到的是,《红灯记》一演就是那么多年,而我的艺术人生就和李奶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再也没分开过。

试唱这一天,她来到练功厅,两眼放光,炯炯有神。那眼神、那架势真像电影《自有后来人》中看到的李奶奶一样,光彩照人。她亮开嗓子,唱腔高亢激昂,雄浑苍劲,一曲唱罢,四座皆惊。

角色的 “转换”十分成功。李奶奶的人选就此确定。

高玉倩技压群芳,终于成了一个年仅37岁的“李奶奶”,跻身《红灯记》剧组。

为了演好李奶奶,高玉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痛说革命家史”一场是李奶奶在《红灯记》中的重头戏。这场戏中有一段李奶奶对李铁梅痛说革命家史的大段念白,在京剧老旦中出现这么一大段的念白是从来没有过的,按常规这也是京剧最忌讳的。高玉倩认为,把握不好,会影响整个演出效果。为了剧情需要,出身贫苦、又有生活磨难经历的高玉倩,利用人物内心表情和由缓到急的念白,把李奶奶这位革命老人塑造得栩栩如生。再加上高玉倩嗓音洪亮,吐字清晰,表演富有激情,一上演就获得成功。

《红灯记》中李铁梅的饰演者刘长瑜说:“从小嗓到大嗓,从花旦到老旦,对高老师来说挑战太大了,可是她的完成度极高,不愧于一个擅长表演的大艺术家,很多地方甚至真正的老旦演员都未必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在动乱年代她也未能免受迫害,后来《红灯记》拍电影还是要请她出山,因为无人可替代。”

高玉倩:梅派大青衣为何“半路出家”演老旦

作为《红灯记》剧组的小字辈,又恰与高玉倩本来的行当一样,刘长瑜无疑是从高老师身上获益最多的人。“我进《红灯记》剧组比他们晚,他们从1963年下半年就开始排了,而我是1964年3月才进的组。整个排练演出期间,高老师不仅仅是教我,而是引领着我进入角色的,在台上我是追随着她的眼神捕捉人物情绪的。直到前几年,每次见到我她都会抱抱我,那些年我也已经退休了,她每次都会嘱咐我走路要小心,别摔着,像对待孩子一样的疼爱我。”

高玉倩在生活中也是实实在在的大好人。

高玉倩:梅派大青衣为何“半路出家”演老旦

单说一个例子。高玉倩的爱人,名叫江宁生,是一名记者。两人从1955年结婚后就一直非常恩爱,哪会像现在的那些所谓的明星今天在一起,明天就分离?高玉倩与江宁生相濡以沫了一辈子,不离不弃。但在1998年,江宁生不幸离世。而高玉倩强忍悲伤,继续服侍和照顾江宁生瘫痪在床的母亲。其实这个时候,高玉倩也已经70多岁了,可对江宁生母亲的照顾,却比亲闺女还要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