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红阳:胡适在美国,为抗战做贡献了吗??

【本文为作者长河红阳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长河红阳:胡适在美国,为抗战做贡献了吗??

笔者听说胡适的大名二十余年,认真操心这人的掌故也就在最近二、三年里。感觉:幸亏操心时间短,否则,还真不知要被恶心多少年,那不亏了?如题,是说胡适任蒋记民国驻美国大使期间,是不是为抗战做了贡献。因为有人写文章,说胡适在美国任大使的时候,为抗战做过贡献,文章写道: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适认为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理当为国家贡献力量。经过反复思考,胡适接受了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委任的非正式使节身份。1937年9月8日,胡适从南京出发,踏上了赴美抗战宣传之旅。】

胡适主张对日投降

“冤哉枉也”!啥时候胡适先生主张抗日了?啥时候胡适先生愿意宣传抗日了?证据呢?!抗战开打之后,胡适先生对日寇侵华都保持一种不可言说的“亲善”、“友善”,所以从不主张和日本打仗,说什么胡适为抗战做贡献,那不是“血口喷人”?

不信请翻翻书,看看胡适先生撺掇起来“低调俱乐部”是干啥的?是啥主张?

胡适先生对日本的友善,更有他和陶希圣在1937年8月5日向蒋介石上陈的一个“条陈”作证,这个条陈主张割让整个东三省(东北)以及长城线以北的内蒙古。这是千真万确的,不信请看杨天石《抗战与战后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32-33页的内容。我在这里敲字让各位看看:

【原则:解决中日两国间一切悬案,根本调整中日关系,消除两个民族间敌对仇视的心理,建立两国间之友谊与合作,已建立东亚的长期和平。

方针:

(一)中华民国在左列条件之下,可以承认东三省脱离中华民国,成为满洲国:

1. 在东三省境内之人民得自由选择其国籍;

2. 在东三省境内,中华民国之人民享受居留、经营商业及购置土地产业之自由;

3. 东三省境内之人民应有充分机会,由渐进程序,做到自治独立的宪政国家;

4. 在相当时期,如满洲国民以自由意志举行总投票表决愿意复归中华民国统治,他国不得干涉阻止;

5. 热和全省归还中华民国,由中国政府任命文官大员在热河组织现代化之省政府,将热和全省作为非武装之区域;

6. 自临榆县(山海关)起至独石口之长城线由中华民国设防守御。

(二)中华民国全境内(包括察哈尔全部、冀东、河北、北平、天津、济南、青岛、汉口、上海、福建等处),日本完全撤退起驻屯军队及特务机关,并自动放弃其驻兵权、租借地、领事裁判权。此后在中国境内居留之人民,其安全与权益,完全由中国政府负责保护。

(三)中国与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并努力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以谋亚洲东部之永久和平。

(四)中国与日本共同努力,促成太平洋区域安全保障之国际协定。

(五)日本重回国际联盟。】

各位识文断字的先生们细品,你们细品,这不是把整个东北和内蒙都卖给日本了吗?就算不看全文,把红字部分看看吧!无论什么条件,东北都不能成为“满洲国”!内蒙都不该给日本!

让人惊诧的,也是胡适拥趸们膜拜的,后来他又有“幡然”的意思:

【1937年9月8日,他离开南京,劝高宗武,“我们要承认,这一个月的打仗,证明了我们当日未免过虑。这一个月的作战至少对外表示我们能打,对内表示我们肯打,这就是大收获。”劝陶希圣:“仗是打一个时期的好。不必再主合议。”】

但是,我们要明白,这可不是他自己的“痛悔”,而是与美国保持一致步调。胡适这个“世界公民”,唯美国马首是瞻,当他知道美国要继续履行《中美白银协定》,继续购买中国的白银换取美元,为民国的法币系统提供“压舱水”时,他就知道美国是在支持民国,不使其在日寇的打击下崩盘。但是,当时作为一个远离民国权力中枢的知识名流,何时他才知道这个消息,以及美国继续收购中国白银的力度有多大,对蒋记民国稳定货币体系的作用有多大,是否原意为蒋氏江山花大代价,这位胡适先生是不可能先人一步知道的。事实上,7月9日,在美国的孔祥熙和美国财长摩根索达成继续收购白银的协定之时,并没有向外界详细透露内容。再者,当时日寇的攻势凌厉,平津沦陷蒋记民国会不会等到美国的援助之前就自行崩溃,这也是个未知数。所以,在一切未知之前,这位未来的胡适胡大使也是首鼠两端先顾眼前,于是在8月5日与陶希圣上条陈,主张割让满蒙。

美国继续履约收购中国白银的详细内容,直到8月18日才传回中国:

【1、美国:(甲)我售银六千二百万,购值美金三千万元之纯金,借增吾国外汇准备金,足以成立有担保之信用借款五千万美金;(乙)议定购货借款五千万美金 。】

这个力度可不算小。这说明美国是绝对不肯放弃中国的。但是,这个消息,胡适在8月19日还不知道,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

【希圣来谈。下午四点半我们去见蒋先生。谈话不很有结果。我们太生疏,很多话不便谈。但我们可以明白,他是最明白战争的利害的,不过他是统兵的大元帅,在这时候不能唱低调。此是今日政治的流弊。(他不应兼任军与政)他要我即日去美国。我能做什么呢?】

这段话颇有意思,胡适先生主张投降;蒋介石表面的抵抗,又让他觉得和他不是一路人;去美国他不知道能做些什么,说明当时在胡适的见闻里,美国对日寇侵华是作壁上观的,那么,他去了美国又能为蒋介石的“抵抗”帮什么忙呢?此时胡适先生对美国继续履约收购中国白银,给予民国货币政策支持根本无知,当然,美国藉此拉住中国不撒手的立场也无知。

不过在9月8日,他在去美国之前,竟然对汪精卫说:“谈次,我劝他不要太性急,不要太悲观。”;对高宗武说:“不要太性急,不要太悲观……”

前后时间不过二十天,胡适立场大变。大变的原因,就是去美国前,他已经知道美国对中国什么态度了(绝不放手)。所以后知后觉的胡适,换一副抗战嘴脸那也容易理解。可以这么讲,没有美国这一个决定,胡适先生说不好就和汪精卫穿一条裤子了!那么,后来我国现在的公知们就要蹈袭胡适先生的步履,齐刷刷都是精日也不是不可能的。

胡适在美演讲抗日的根由在于逢迎美国

所以说呢,胡适先生抗日,从他主观上,是找不到根据的!所以,这篇文章——《抗战时期,胡适在美国做了什么?》里的一段话就显得很可笑了:

【9月26日,胡适飞抵旧金山,在大中华戏院作题为《中国抗战的前途》的演讲。三天后,在联邦俱乐部(Commonwealth Club)发表了《中国能战胜吗?》(Can China win?)的演说,在这次演讲中,胡适强调,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现在大敌当前,中国只要团结一致共同抗敌,击败日本还是有可能的。】

假使胡适先生真的在美国这样演讲了,假使这些话都是演讲辞,那我们也千万不要被文字迷惑了,一方面,区区演说根本不能说明他的内心是否真的从割让东北给日寇的立场上彻底转变,否则,就很难解释后来,他身为民国驻美大使,为什么对蒋氏争取美援提振“抵抗”信心的“大业”,屡屡“无为”,甚至作梗。他的抗日讲演,只能说是他洞悉美国高层拉紧中国的动向,所作的“秀”!虽说美国人未必知道他和陶希圣上“条陈”主张割让满蒙给日寇,可是那个乌烟瘴气的“对调俱乐部”美国人岂能无知?绝不放手中国的美国会不会怀疑他忠于美国的成色,这是这位胡适大使要认真考虑的,更是他要努力作秀予以证明的。

另一方面,一辈子疑人、算计人的蒋介石也绝不会轻易相信胡适会从亲日立场上“幡然”转变。蒋氏治国,固然平庸,但是“阅人无数”,深谙人性阴暗黑恶一面,此胡适,吃民国饭,跪美国人,亲善日本人的三姓家奴本性他还是看的准的。蒋介石派亲善日本的胡适去美国,实际上就是布下一枚“暗子”,为将来促成美国居中调和蒋日罢战预作准备。这个,在汪荣祖与李敖二先生的《蒋介石评传·下》里,说的清楚,我敲下这段文字:

【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七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胡适为驻美利坚合众国全权大使,十月六日赴华府上任。十月十七日就收到蒋介石致罗斯福总统长电,辨识:“中国人民深信惟有美国政府为惟一可以为获取公证和平之领导者;如美国有意发起邀集有关国家举行谋致远东永久和平之会议——如华盛顿会议之先例,此正其时。”(电文见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一册,页一七八)十九日,白宫回电婉谢,“实则谓调解时期未到”。(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十三册)二十一日,经济部长翁文灏又写信给胡适说,中国的出路,“似莫由美国严重压迫日本,联络英法,召开会议,共图解决,国命存亡,关系系巨”,希望胡大使与美国要人面商具体办法,以达救国目的。(见《胡适往来书信选》中册,页三八三至三八四)十一月八日晚上,翁又来电,,“说国内有一部分人鉴于实力难持久,愿趁此媾和。”(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十三册)于此可见,胡适出任大使的要务,除了借款之外,就是希望美国政府干预媾和,抗战的决心云乎哉?】

蒋氏派胡适去美国的用意,就是要他为蒋日合流,做好美国的工作。以蒋介石的“慧眼”,胡适的媚日嘴脸是不会错的,胡适说动美国为蒋日合流做中间人,他认为是找对了人。

所以说,胡适先生在美国的抗日演讲,千万要当成一场场的作秀,不必当真以为他真想抗日!

那么,胡适大使听蒋氏的话,和美国要人接触,力促蒋日合流了吗?那不可能!蒋日合流,以日本的贪婪必定要独霸中国,岂容美国其中插足?“世界公民”,心向灯塔,他的大方向是不可能背叛美国的。所以,胡适先生也就“大义凛然”了一回:给翁文灏回私人电报一通,大意:恕难从命。不仅这样,近一月之后,胡适先生在纽约来了一个公开演讲:《日本在中国之侵略战》。

这依然是在“秀”,为美国马首是瞻的胡适,对美国高层奉上的“政治秀”!包括他之前一年的所谓抗战演说,全是作秀!这就是胡适先生在美国“宣传抗战”的原委。

胡大使的这个演讲象是冷灰里的一个响炮仗,把老蒋崩了个满脸花。既没有得到一分钱美援支撑“挺住”信心,又指望不上胡适为蒋日合流出力的蒋氏,当然愤恨,这是后来蒋氏换马胡适的一个原因。按着汪荣祖与李敖的记录,重庆不止一次传来要换掉胡适的风声 ,最早的风声是1939年7月放风以颜惠庆取而代之,直至后来:反共“民国大师”蔡元培咽气之后,重庆有意安排胡适回国做中央研究院院长,但是胡适坚决不允,放言:即便不做大使,也绝不就任“院长”(《蒋介石评传·下》411-412)。原因很简单,心中有灯塔,脚下生了根,要我回中国,休想!

对美作秀,胡适胡大使猛力、卖力,对蒋介石要换马的警告他也怀恨在心,加之他也亲善日寇,所以悄悄地对蒋介石寻求美援“掺沙子”,拆蒋介石的台。

争取美援,对蒋介石来讲那可是“生死大事”,驻美大使就是这件事情的主力担当,在胡适上任之前,一切对美借款交涉都有驻美大使王正廷一手经办。但是胡适胡大使9月上任之后,就在10月初,给在“财长”孔祥熙去了一封电报:

【借款、购械、宣传、募捐四事,虽属重要,均非外交本身,宜逐渐由政府另派专员负责】

这个胡大使,知道美援对撑持蒋氏“抵抗”信心的作用,然而他委实不愿意让日本“太受屈”,所以对争取美援事宜作壁上观,树起“无为”大旗做甩手掌柜的!

对于这样的“无为主义”,他自有另一套厚颜无耻的说辞:

【无为不是不做事,只是不乱做事,不求立功】

在如此“无为主义”指导下,胡适,和胡适为代表的民国外交系统,对于蒋政府急盼的美援入华毫无建树,反倒是财政部成了主角!在抗战的民族危亡之际,争取美国广义上的军事、经济援助用以抗日,理应是外交部和驻美大使最该做的事情;可是,有胡适那样的“无为”大使,民国外交系统也成了个摆设!

这个胡适胡大使,很成问题!

蒋氏求美援,大使来砸锅

然而,就是这样的“胡大使”,该文却这样说话:

【1938年 9 月,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授予了他更大的行为权限。自此,胡适在美国的外交活动开始丰富起来。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胡适在争取贷款、推动美国修改“中立法案”、废除《美日商约》以及获得美国对中国的支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当时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之一,就是争取国际贷款来维持抗战。但是,美国坚守中立政策,不能通过官方渠道给中国贷款。于是,胡适在接任驻美大使之后,开始参与国民政府与美国财政部的谈判,利用商业贷款的方式来争取国际贷款。他协助在美国专门从事借款活动的银行家陈光甫,先后达成2500万美元的“桐油借款”和2000万美元的“滇锡借款”】

真个如此?当然不是!胡适的不作为,当然要被孔祥熙转告他的连襟蒋介石。蒋氏也看到了事情不对头,而且也应美国人的要求,另外指派陈光甫入美专职对美借款。

陈光甫入美商洽美援,乃是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亲自点名。摩根索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有一评价——正直的商人。也正是凭借这一深厚的美国人脉,美援才能由陈光甫引入中国。胡适胡大使,这位倡导“无为”的胡大使,于陈光甫商洽借款,无与焉。

1939年9月,二战中的欧洲战场开打,美援中的“桐油借款”已经花光了。民国又向美国伸手。陈光甫和胡适商量如何在向美国开口。商量的结果,再用桐油“加押”,不足时“加锡”质押。同时,商定由胡适张嘴,时间在1939年9月7日。然而,陈光甫这位“正直的商人”,甚至于是重庆,似乎没料到就将商洽美援大事托付给胡适,几乎导致不可逆的恶果:

第二天,胡适面见罗斯福:

【希望美国再打一强心针,作二次之借款】

9月10日罗斯福照准,具体办理由胡适和财政部长摩根索交涉。可是这位胡大使9月8日见过罗斯福后,并没有马上找摩根索,而是延宕近三星期之后,才找摩根索。陈光甫忙于采购物资也顾不上问询。等胡适与摩根索交涉时,摩根索吃惊的问:

【大使先生,我等了两个星期,一直没听到您的消息。】

胡适的回答很绅士:

【鉴于局势纷扰,我未敢前来拜访。我知道您一直很忙,因此不感冒失前来。】

摩根索实在不能理解胡适的这个原因,所以一再追问到底什么原因让胡适迟来近三个星期。而胡适再三强调这个原因:

【战争期间您的政府一定很忙很忙,我感到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冒然来访。】

摩根索更加的不可理解,但是也明确地告诉胡适:

【当您要求见我的时候,我总会安排时间与您会面的。】

在接下来与摩根索的谈话中,这位胡大使在未与陈光甫沟通前,就把外交部新发来的电报透露给美国人。电报的内容是说,法国政府禁止中国通过印度支那运输军火、汽车、汽油。而美国人最在意的就是美援款项采购的物资如何安全地运到中国。胡适透露的这个电报内容,加深了美国人的担心。所以当陈光甫与摩根索具体商谈美援的事项时,摩根索就有取消这笔美援的意思。最后少不得陈光甫大费口舌解释再解释保证再保证。(曹嘉涵《抗战时期中美租借援助关系》28-30页)

我们知道,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从它那里得来的每一点“援助”,都要日后拿十倍、百倍的代价偿还,然而在迫在眉睫的战争时期,尽可能争取必要的借款也是需要的,而这也是胡适大使应有的职责之一。因而,就是论事地讲,他绝对是在玩忽职守!深究根源:他发泄对蒋的怨愤,暗中帮助日本。于此,精于算计人的蒋氏岂能不知?

国舅进美国,宋、胡勾心斗

国舅:宋子文。

对于胡适胡大使竭力争取美援入华,这篇文章还这样说:

【后又协助宋子文达成中美1亿美元的信用贷款合同,这些对于中国的抗战来说都是强有力的支持。】

说到这一节,太有必要澄清了。因为胡适与宋子文水火不容,在争取美援上,二人几乎是有你没我式的对立,“协助”二字从哪里说来?

宋子文入美经办美援事宜,是因陈光甫告病回国。陈光甫告病时曾对蒋介石说:

【“今后抗战必须基于自力更生之原则”,“我先自助,人方助我,否则,求人之事难如登天”。】

这是陈光甫看到美援入华,对中国害大于利,急流勇退,不做将来美国侵华之帮凶的睿智。但是,蒋氏的打算却是:

【我于外交、军事、经济各端,莫不集目标于华盛顿。】

所以在陈光甫告病归国后,蒋介石派宋子文以蒋氏“私人代表”身份去美国求美援。从1940年6月宋氏入美,到当年10月22日《钨砂借款》签订,宋氏算是做成了第一单“买卖”。在这个过程里,胡适大使无与焉!

宋子文敢于这么做——绕过胡适这个大使,是有“尚方宝剑”在身的——蒋氏给他的“双不准则”,其中一条就是

【借款事不必与胡适相商(曹嘉涵《抗战时期中美租借援助关系》41页)】

所以说,胡适协助宋子文做成什么借款,纯属无稽之谈!一派胡言!

另据《宋子文传》,在宋子文经办美援之前在美国活动时,就在1939年被胡适打了一棒子:白宫开宴请客,胡适主持的大使馆送去的宾客名单里,宋子文被列为“一等秘书”,这可让国舅爷气不打一处来;宋子文想拜见罗斯福、国务卿赫尔、财政部长摩根索,但是胡适却故意拖延许久才给宋子文办官样手续;而且,胡适主持的大使馆始终没有为宋子文举行过一次正式的鸡尾酒会。总之,在胡适的地头,宋子文受气吃瘪非止一端。等到宋子文以蒋介石“私人代表”身份接替陈光甫之后,宋子文也就无视胡适这个大使,越过他直接与美国高层政要接触,对胡适的“反杀”手段出笼:

某日,宋子文打电话给胡适:

【余今有要事与兄相商,今晚拟去访兄,请兄在大使馆相候。】

于是护士在大使馆等宋至深夜,不见宋子文登门。第二天清晨,宋子文打电话解释:

【昨夜因事羁身,致未能趋访,致歉!今晚必准时去访】

但是,当晚胡适又被放了鸽子。第三天清晨(4月15日),宋子文开车来向胡适致歉,并说要与他一起见罗斯福。见到罗斯福后没谈多久,宋子文就示意胡适,你先回。因为宋子文的身份特殊,胡适还违拗不得,所以蔫头耷脑回大使馆。第四天(4月16日)头上,胡适看报纸,“中美借款协议正式公布”。这时胡适才恍然大悟:借款事关重大,不能不让胡适知道,但是宋子文又怕胡适与他抢功,所以,废了三四天时间耍了这么一出戏。(王松、蒋仕民、饶方虎 《宋子文传》182-183页)

胡适与宋子文的关系就是这样的紧张与对立,凭谁说,胡适“协助宋子文达成中美1亿美元的信用贷款合同”??

胡适先生最后去职了,在这篇文章里是这么说的:

【1942年9月,国民政府行政国务会议决议魏道明继任胡适为驻美大使,胡适自此退出政界。《纽约时报》为胡适的去职发表评论道:“重庆国民政府寻遍中国全境,可能再也找不到比胡适更合适的人物了,他1938年来美上任,美国友人对他期望甚高,而他的实际表现,又超过大家对他的期望。”】

不过,在《宋子文传》里,可不是这样说的:

【宋子文在美的一些列活动,实际上已取代了胡适“特命全权大使”的位置。随后宋子文又当上了外交部长。在此情况下,胡适便向国民政府提出辞职。1942年9月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国务会议同意胡适辞去驻美大使的职务,由魏道明继任。(上书184页)】

严格地从程序上讲,不是蒋介石拿下了胡适,是胡适自己卷铺盖滚蛋。其实再深究一步,纵然没有宋子文与胡适的冲突,在得到美援腰板硬了一点点的蒋介石,也容不得胡适这个媚日派在美国继续活动下去,坏他“坚决抗日”的形象。拉上宋子文压制胡适,逼迫胡适自己走人,是蒋氏的手段,也对。

总的来看呢,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喇叭文,替胡适吹嘘的喇叭文。为什么一个三姓家奴这么受欢迎呢?

(参考文章、书目略)

【长河红阳,察网专栏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