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钱,心里慌张,现在还能不能买房?

手里有钱,心里慌张,现在还能不能买房?


虽然重庆已经陆续解禁,但很多地方管理仍然很严格,我昨天去了一处写字楼,保安又拦住了我,直击灵魂三连问:

1)你是谁?

2)你从哪里来?

3)你要到哪里去?

然后掏出枪对着我,问我有没有头脑发热。


租房住的阿莎说,她的实际经历和反思告诉她,这次过后,一定要买套房!告别租房可能进不了小区的胆战心惊!告别没有“户籍”的渝漂感!


2020魔幻开局。

病毒来袭、足不出户...数亿人在家里开启了“超长待机”模式。

吃吃喝喝一个多月后,其实大家开始慌了,没别的原因,一来心情闷得想挠墙,就想去九街看帅哥和豪车;二来

经济压力逐渐出来了,一个月一次的还贷款,家里开火柴米油盐,2斤排骨80多还要加小哥送货费4元...


只出不进的消耗,让人局促不安

失业或收入下降的恐惧感,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忧心忡忡...

1


身边朋友现在或多或少都在焦虑。

  • 手里的资产该如何经营,才能抵御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大震荡”?
  • 如何在不确定的危机事件面前,建立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 现在还有一些闲钱,
    既担心贬值,又担心风险,那么还能不能买房?该买什么房?

...

思来想去,这些其实都应该回到生活、事业的原点,即:

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社会价值;通过能力,获取财富;

再通过投资、理财,科学配置自己的财产,使其形成抗风险、稳回报、源远流长的家庭财富!

这一段时间,我也重新审视了买房这件事。

分享给大家。

买房自住,天经地义,买一套好房子,优待自己,回馈家人,这成了毋庸置疑的答案;

但对于投资型房产的配置,这次疫情,让过去的逻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2


过去我们理解买房投资,主要是住宅,投资收益的关键是买卖价差,并通过杠杆放大收益率。

投资住宅的稳定性基于两个判断:

(1)需求因素

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以及收入水平提高,导致10几亿中国人的实际住房需求旺盛。总能找到接盘的人!


(2)货币因素。

从过去几十年发展走势看,货币这东西,越来越多,房子成了某种应对通胀的工具。水涨船高

当然,还有地方财政、土地供给等相关因素,都影响着过去的住房升值。

但是,有些事变了!


从2月19日央行报告重申“房住不炒”,到中央层面的各种表态,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对于不动产的配置,不能一味只买住宅,博取差价获利

因为遏制炒房的核心,就是平稳房屋价格,消灭暴涨暴跌的预期

再考虑到老龄化逐渐到来,新出生率下降,住房需求趋势性不断减弱。住房投资盈利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而假如不靠差价,重庆住宅的出租回报率大致在2%上下,很鸡肋。


那么,有没有另辟蹊径的不动产配置策略

呢?

稳健的、长期的、会生钱的,且能兼顾不动产的抵御通胀价值!

这时候会有人考虑商业吗?


3

关于商业投资,有两点当前的商业投资误区,我想说一下。

第一,重庆的商业类型不动产是不是全部过剩?

第二,商业的投资回报率是不是都很差?

答案都是否定的。


大家一定认为现在重庆的写字楼很过剩,压根租不起价、卖不起价。

我们看一张统计图。他来自第一太平戴维斯。

手里有钱,心里慌张,现在还能不能买房?

事实上,近5年来,重庆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是下降的!总体从50%下降到了30%!

同时,哪些区空置率最低呢?

①杨家坪

②观音桥

③解放碑

为什么?

这完全得益于供需关系

没错,你想不到的杨家坪,居然空置率最低。


沙坪坝为什么没有上统计?

因为沙坪坝没有高档的写字楼啊!


至于租金。还是看戴维斯。

手里有钱,心里慌张,现在还能不能买房?

目前重庆甲级写字楼的租金,大致在75-100元/㎡/月,同样是杨家坪最高!

因为局部供需关系


4

当前一个很明显的变化:

在住房类投资被钉在政策的方向标上,难度越来越大的时候,选择一处投入不高、租金回报稳定、不用等待、低风险的不动产,当“包租公”。挺好!

当我们失业了,还有他...

当然,适合的目标,也很稀少,也要火眼金睛。


黑天鹅飞过,经济震荡之时,我相信大家的心态和预期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改变,而现在,是时候开始计划并行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