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宁可倒掉我也不给穷人,房企宁可破产也不会降价卖房吗?

嘉颜66


如果现在还延用这个观点,则很多大企业都将倒闭,中国汽车产量严重过剩,都不降价销售,让汽车企业全部破产吗?

钢铁产量严重过剩,不降价让这些企业破产吗?房产严重过剩,不降价让房企全部破产吗?那失业遍地,一片哀鸿,房子最终也成为废弃的砖头瓦块!能独善其身吗?不想让房子降价恐只是一厢情愿,拖到最后垮掉的恐怕不只是房地产吧!


宝润峰


别用个人利益的想法去批判别人 万事总有理由 我上个月扔掉九成新的两床 床盒和床垫还有沙发 被婆婆骂得狗血淋头 老娘我抠得很且是个穷人 根本不愿意浪费哪怕一粒米 因当时买的尺寸不对且工作需要经常要在限定一两天内极速搬家 连卖二手的时间都没有 且这么大件的家具送人还要掏钱掏时间租货车还不知道送谁去 不如扔了让有需要的人白捡 当时我就想起一堆人骂倒牛奶这件事 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我家狗子叫cici


牛奶宁可倒掉,也不给穷人;房企宁可破产,也不降价卖房。这两种现象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背后的逻辑是有差异的!小菜分享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供参考。

第一、牛奶为什么宁可倒掉也不给穷人?

01、回顾下故事的内容

这是一个在中学教科书中经常被提及的经典故事,说的是1929-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人们购买力普遍下降,在畜牧业产能没有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牛奶的消费量急速降低,导致牛奶滞销。

牛奶生产商、奶农们迫于经营压力,生存需要,不得不把牛奶倒入河中、海中。

同样的情形还发生在粮食和棉花等农业生产领域,农场主、耕农们也在焚烧粮食和棉花等农产品。

02、倾倒牛奶的原因

牛奶产品滞销后,还没有加工的牛奶就没必要继续投钱加工,及时倾倒就是生产商止损的最好方式。

如果将这些未加工过的牛奶分给穷人,对牛奶商来说,是不是明智的呢?

首先,赈灾不是商人该做的事情,责任在于政府。

其次,将未加工的牛奶直接给穷人饮用,会带来健康隐患,遭遇损害赔偿金额可能更高。

最后,人们得到牛奶后,会加剧牛奶产品的滞销,更不利于生产商生存。

03、政府的应对措施

出现牛奶倾倒,不是因为企业产能提升得太快带来的产品过剩,而是因为经济危机导致人们购买力急剧下降,对非生活必需品--牛奶的消费减少。

人们购买力普遍下降,直接原因当然是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但深层次原因还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

当时,胡佛政府推崇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危机爆发缺乏有效预警;危机爆发后,政府依然对经济秉持自由放任的态度,没有及时干预,导致危机蔓延。

在这种背景下,纽约州长罗斯福在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基础上,打出了“新政”口号,并成功竞选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开始实施竞选时的“新政”措施。

比如,制定《农业调整法》,规定各个生产商应当遵守的游戏规则,规定企业生产规模、销售价格、销售范围、工人最低工资、最长工作时间等标准。通过该法,限制住了企业垄断,保障了工人基本工资,恢复了工人的购买力。

在政府层面,通过行政命令调整农业政策,给予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政府补贴,稳住了农产品价格和初级农产品市场。

通过一系列政府基建投资计划,给市场“放水”,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中小企业和工人收入,恢复市场购买力。

还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规定年满65岁即可退休,并能获得养老金;规定失业保险制度,劳动者在失业时,可以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新政的有效实施,及时地调整了资本主义局部的生产关系,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成功地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因此,牛奶宁可倒掉也不给穷人,既是生产商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策略,也是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第二、房企为什么宁可破产也不降价卖房?

01、房企为什么会破产?

人民法院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内,有528家房企宣告破产;而今年疫情以来,又有近百家房企宣告破产。房企在近几年如此密集地破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房产是资金高周转行业,资金链断裂,极易发生企业破产现象。

前些年,有点买地的资金就可以玩地产项目了,地买下来就抵押融资,让施工方垫资进场施工,达到25%就办预售证销售回款,然后再跑马圈地,实现高周转。

摊子铺大后,开支就很大,资金一环扣一环!销售是地产主要的收入来源,一旦遭遇困境,无法回笼资金,在手资金又无法缓解现金流压力和覆盖到期债务,短期内就存在资金风险。

要是国家融资政策再收紧的话,房企无法获得借贷资金补充,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资金链无以为继,房企破产概率大增。

(2)房产投资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

从拍地,办土地手续,做规划设计,再到开工,达到预售条件,一般周期都在1年左右。业界比较快的碧桂园,周期也在6-8个月,几乎是地产界的极限水平了。

如果是实力偏弱的中小房企,项目资金跟不上,或者哪个环节办手续卡壳,开发周期将会被拉长,进也不能,退又不划算,资金耗尽后,破产就是其中的一个选项。

(3)项目不好,房子卖不出去

“活人不会被尿憋死!”

一般来说,房企也不会被房子销售问题憋死,特别是房子已经建盖成型,具备交付条件的,基本上很难会因为房子卖不出去而发生破产。

哪些会因为房子卖不出去而破产呢?

劣质的半成品房子!没钱继续盖了,要交付使用还得继续投一大笔钱,谁看了都不敢买,又欠一屁股债,天天有人闹,无法正常销售。

项目本身的区位差,定位不准,品质不行,刚需看不上,改善看不上,投资也看不上,没人愿意买这里的房子,房子卖不出去,也没办法交付,十有八九得破产。

(4)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洗牌

房产走过高速发展时期后,利润开始变薄,门槛开始变高,竞争会加剧,行业就会出现“弱肉强食”的分化局面,洗牌在所难免。

因此,房企破产更多还是房企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不是市场购买力下降导致的。倾倒牛奶的生产商更多是由于市场环境恶化导致的,两者有很大的差异。

02、降价能解决问题吗?

降价往往是个别房企在遭遇特殊情况后,不得不做出的个案选择,而对多数房企而言,降价往往是下下策,一般都不会采纳。

首先,销售价格是受到监管的,有备案价管着。开发商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给一定的折扣优惠,但也不是自己想怎么卖就怎么卖,不然,价格市场就要乱套了。

其次,作为单个房企而言,可能会降价甩卖。然后,自己填补备案价缺口,但这样“自杀式”的甩卖房子,不会成为多数房企的选择,也就不会造成整个市场的价格混乱。

最后,房企遭遇资金困境,比较理智的选择往往不是降价甩卖房子。资金无以为继,即将断裂,房企一般会选择引进合作伙伴联合开发,引入投资人继续开发,将项目转让回收资金等自救措施,这些措施取得的实效往往比降价甩卖房子更好。

所以,我们经常听说,一个项目烂尾了好几年,中间已经被转手了7、8次,但仍然还能继续建盖下去,并成功交房入住就是这个道理。

综合本节分析,房企破产更多还是自身资金链出问题了,而不是由于市场购买力下降导致的库存积压问题。因此,降价自救不是房企对症下药的“良方”。

第三、同样遭遇了恶劣情况,为什么美国生产商的牛奶得倾倒,而中国房企宁愿破产也不需要降价卖房子?

小菜认为,还是两种现象背后的本质决定的,也是两种商品的属性决定的。

01、产品保质期

牛奶的保质期一般就2个星期左右,而新鲜挤出来的牛奶保质期会更短,在市场购买力急剧下降,需求量大幅下滑的行情下,倾倒牛奶,缩减产能,控制成本就是合理选择。

房产的保质期是多久?

这个商品很特殊!产权角度看是永久,土地使用权角度看是70年,使用寿命角度看是不低于50年,在这种产品属性下,地产商有足够的时间去硬抗!

02、面临的市场环境

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后,市场萧条,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整体购买力下降,导致需求下降,出现产品过剩,倾倒牛奶,缩减产能求生存就是商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目前国内楼市存量很大,供应量也很大,但还未达到总量过剩的阶段。据恒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1)人均住房面积

我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为23.3平米,低于世界发达国家住房面积水平,比如,美国是66.9平米,德国是38.6平米。

(2)居民住房自有率

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看,在2018年时仅为70%,租赁占比为20%,其他居住状况占比为10%,仍有提升空间。

(3)城镇住房套户比

2018年末是1.09,显示房屋总量供给基本平衡,但仍低于世界正常值1.1,低于美国1.16,加上投资住房空置,人户分离等,城镇住房仍有提升空间。

因此,房企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宽松,房子依然还有前景,甩卖房子就是不理智行为,这和牛奶商面临的市场环境差异是很大的。

03、政府监管力度不同

胡佛政府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理念,不干预市场行为,对奶农和生产商的利益不管不问,导致不管是奶农,还是生产商,又或者是消费者,都只能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去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那么生产商倾倒牛奶就是合理选择。

房子关于金融稳定,关乎民生福祉,国家不可能置之不理。因此,我国楼市的调控政策就很多,比如“房住不炒”、“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和“一城一策”等,这些政策确保了楼市稳定,价格稳定,不会出现大面积“倾倒牛奶”现象。

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牛奶生产商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选择将牛奶倾倒进河流和大海中;但在我国宏观调控市场环境下,房企行为受到严格管理,楼市受到监测,房屋总量会得到预警,房企即便破产,也不会轻易降价求生,而是会采用联合开发、转让项目等方式自救。


房坛法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生产过剩的含义。

生产过剩,是指社会商品生产总量大大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量的经济现象。是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生产过剩可能会导致经济危机。大部分国家如英国、美国等都发生过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也就是生产过剩导致的。

在生产过剩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因此牛奶宁可倒掉,也不可直接送给穷人,会引起市场波动,而房地产一直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泡沫,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房价不会出现大面积往下走的趋势,同时如果出现经济大萧条,房价即使跌了也是卖不出去的[酷拽]。

牛奶与房子只是缩影,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烟雨任平生618


牛奶必须倒掉,因为挤出的牛奶,人是没有办法直接饮用的。已经亏本了,为什么还要花代价进行加工。

房子不一样,有人买的可以降价,没有人买的降价也没用。就像鹤岗的的房子,几百元一平米,比现在的建筑成本还低。但又有几个人愿意去买呢。

其实各个房企已经为了现金流进行多次降价了,只是无法降到最基层的收入群体可以买的地步,就像现在,人均工资4000多一个月。两口子最理想化的最高购房总价也就是70万这个样子。这个价格三线城市还是可以买到房子的。只是三线城市很多人的收入远远低于4000,他们能买得起的是总价40万以内的房子。7000多的价格降到4000左右,就不够成本了,那怎么还能盖下去呢。

如果国内销售的是现房,那么,房地产公司就会降价了,期房,降价太多,资金就撑不下去了。


苏霍姆林斯基


牛奶宁可倒掉也不给穷人,房企宁可破产也不会降价卖房吗?很多人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很多开发区到最后破产了,手中还有大量房产。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2019年的冬天早已开始。在行业融资“紧箍咒”下,金融去杠杆直接压垮了不少房地产公司,部分还不得不面临着出局的命运。2020年1月、2月迄今仅39天内,全国共计有95家房地产相关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工地停工、房子卖不出去等原因破产!其中大部分都是小型房企,因为这些企业几乎没有现金流,全靠融资来运作。其实,现在不仅仅是中小型房企的日子不好过,大型房企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而他们不好过的原因和小房企一样,那就是“缺钱”!今年买房成本会越来越低,而持币观望的人会越来越多!

对于千千万万还未买房的人来说,现在的房价就像一座横亘在前的大山,想跨过去太艰难了——一线城市没啥好说的,家庭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纯靠自己打工挣钱,这辈子恐怕都实现不了买房梦;二线城市想买房也没那么简单,遍地都是2万的均价,不起眼的一套房首付也得六七十万。不啃老,不动用“六个钱包”,年轻小伙恐怕要熬到四五十岁才能凑齐首付;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和收入就更不协调了,两三千的工资硬碰妥妥过万一平的房价,试问普通的农民工子弟有几人能承受得起?这次疫情,让很多人认识到了积蓄的重要性,这让很多准备买房的人都开始犹豫了,根据有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80%的购房者都向后延期了3-5个月的购房打算,而且至少20%的人甚至表示今年“不打算”买房了。

疫情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收入,都全国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影响,这其中,房地产行业受到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房地产企业是高负债高周转的行业,疫情的停工停产让房企没有了现金流来源,这让房企的资金链日益紧张。为此恒大集团推出了“7.5折线上卖房”的活动,虽然效果不错,但是大家也知道7.5折只是噱头,根本没有多少优惠。

为什么房地产开发商宁愿破产也不愿意降价促销呢?要知道现在中国的刚需也很多,如果房地产企业真的降价,房子是不愁买的。曹德旺认为:在中国,房地产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人们的心中房价会永远上涨,永远不会下跌。是什么人阻止房价下跌呢?已经购房的人在阻止房价下跌,咱们可能经常会在媒体新闻上看到只要房价下跌,就会有以前买贵了的业主到售楼部闹事退房,甚至阻止开发商降价,围攻售楼部、打砸售楼部等等,来威胁逼迫售楼部停止降价,这样导致开发商不敢轻易降价。

很多人吐槽倒牛奶的资本家,为什么不免费送给穷人呢?怎么送?卖不出去的牛奶还要自己掏运费和人力成本给别人一户一户的送到家吗?你知道保存储存要花多少成本吗?牛奶这种产品不具备投资价值,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牛奶会越来越不值钱,同时还会有不断有新的鲜奶生产出来,过期奶的价值为零。再说得简单一点,牛奶多了你宁愿倒掉。黄金大降价了,你会丢掉吗?

为什么很多房企宁可破产也不选择降价卖房呢?如果房企贸然的降价,那么肯定会有很多业主无法承受这个打击,势必会发生一系列的事情。而且如果房企现在将房价大幅度下降,那么未来就算想涨估计也很困难了。至于未来房价下降能够下降多少这个问题,潘石屹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说一旦超过20%这个底线,那么很多房地产公司将不复存在。而孙宏斌也曾经说过:房价未来既涨不上去也跌不下来。如果房价下跌30%,我们都活不下来了。

牛奶宁可倒掉也不给穷人,房企宁可破产也不会降价卖房吗?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区相互讨论。


大河涂


我觉得牛奶宁可倒掉不给穷人喝是存在的,我记得前几年看了个新闻报道,某某城市畜牧业发展过快,导致奶牛场的牛奶无处销售,最后这些早点最佳的营养品被倒入菜地,难道某某城市的农民都是养奶牛的吗?牛奶宁可倒掉真的是不会给穷人喝的。楼房烂尾,卖不掉最后导致开发商破产,跳楼的例子在国内是数不胜数,因为大部分人买房都是买涨不买跌,买少不买多,物以稀为贵,每个人买房投资时都会分析一个城市的人口,未来发展,销售量和饱和量,当基本饱和时房市就会市场低迷无人问津,连锁反应房产就会出现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就是压死开发商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这些房子让你住进去你可以生存,但是无法生活,因为后期配套设施不完善。


朗诗德水质处理设备


两者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牛奶倒掉也不掉价,是当年的资本家为了资本保值。现在这么多家奶企,有哪家能做到。非常之不现实。与这个逻辑相似的,是奢侈品行业,为了凹造型,很多商家都是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某个款式某年只限量生产几个,哪怕一时卖不出去,也绝不降价出售。用价格烘托出一种尊贵时尚的感觉,然后让那些对于价格不敏感的人来买单。这些人追求的就是少而精,世上只有我是独一份的。走价不走量,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奢侈品行业能做到,但是房企做不到。大部分奢侈品行业现金流是很稳的,不会大量借贷进行生产,因为人家生产的周期和销售就是很长的,所以尽量不产生资金借贷成本。有的是耐心等待命中注定的买家。

房企大部分是借贷的,少部分是自有资金。我也见过是用自有资金盖房的,看着房子不好卖,一点不着急该干嘛干嘛。但是借贷企业就不行了,他们急切的需要资金回笼,所以会想方设法卖房子,降低价格是最直接的手段,其他的还有附送装修、停车位等等。

房地产如果一旦资金断流,很可能就变成烂尾楼了。很多房企被腰斩,往往就是高价拿地之后,现金流断裂,直接破产的。

任何一家企业创立,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企业不是人,不具有那么强大的情绪功能,宁可自残也绝不好过别人,企业是法人,他们讲究的是合作共赢。


白水90944696


如果我是房企,我也不会亏本卖。因为什么呢,这么大企业,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和销售能力的。不会那么轻易就亏本。但是如果真的要我亏本去卖的话。我还不如倒闭。为什么呢?你想想一个企业那么多员工,那么多花销。一旦亏本卖的话,再加上员工,花销那些亏的就不是一点点。而一旦破产的话,我可以立即宣布破产。这样我起码不用背债。不用把自己搞得头破血流。


食 记


就如同炒钻石💎一样么,把没什么价值的钻石赋予了新的意义,然后高价卖给我们,又为了维持价格,就少量供应。

资本家的运作模式大都如此,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就不会轻易出手,资本市场上维持着一定的默契,何况房子也这类固定资产很难一贬到底,所以就有了很多开发商,捂盘惜售的情况,商人们坐等房价的高涨然后在一波出售,赚起高额的利润,甚至愿意为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买单。

但是要说破产,这个真的不大会,开发商可以把楼盘整体出售给另一家开发商,以此来摆脱资金的困境,同时获得相应的利润,接盘的开发商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前,将继续捂盘。

所以让利的都在资本家手上流转,而生为穷人的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

最近网上流传这么一句话,如果所有人两个月内都不买房,房价一定会降!我还是比较相信这么一句话的,前提是,我们真的能做到所有人都不去买房,那么我们穷人的联合体将作为一家拥有巨大现金流的资本家参与这场房价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那时候的我们也是哪宁可倒掉牛奶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