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相比俄羅斯,為什麼不重視坦克的運用,數量差的不只一點點?

用戶5512326918


這種區別主要緣於兩國的戰略定位。但前面還得說一下,美國的坦克數量並不少,而且質量都很高,加上封存貨恐怕也就俄羅斯能比一比了。



美國的戰略是全球卡點、戰略佈局,他們對區域性的控制更在意,所以需要的是部隊的快速反應和投送、對威脅地區的戰爭遏制。



所以,坦克在這種戰略條件下並不是很有用,能佈局的坦克美國已經佈局完畢。比如佈置在德國的第一裝甲師,這是美國最大的裝甲部隊,一方面以北約身份幫助歐洲遏制東面的威脅,一方面看住了德國等國的軍事力量,維持其控制能力。



在全球性的快速投送上面,坦克成了累贅。無論是海洋投送還是空中投送,美國的重型主戰坦克都與美國的戰略相悖。因此美國曾經在一段時間裡推出了“輕型化”的軍事改革思路,不過我們也看到了,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這套思路出現的問題很多,輕型化的快速投送是完美實現了,但部隊的戰爭支持能力卻下降了,戰爭還真離不開坦克這樣的重型部隊鎮邪。



“輕型化”和“治安戰”思路已經對美軍造成了很深遠的影響,也損失了太多的時間。儘管美國重新將M1A2 進行了重新一輪的升級論證,推出了TUSK等新型號,但受戰略思維決策,美軍依然在觀望和探尋更好的裝甲運用策略。



說白了,有強大的海軍在全球各地牢牢佔據戰略要點,美國人靠航母艦隊就能完成對國土的守護,坦克多了也沒地方開,能維持一定的封存數量以及生產線就行了。只要不是強國間頭破血流的死鬥,打打伊拉克這樣的國家,美軍坦克絲毫沒有數量壓力。



別忘了第一次海灣戰爭時,伊拉克可是號稱擁有5500輛主戰坦克,然而這種龐大的數字根本構不成對美軍的威脅,甚至都沒有組織起幾次正兒八經的作戰。



俄羅斯不一樣,廣袤的國土決定了他們相當依賴機械化部隊的推進,這是一種歷史積累和經驗的總結。且不同於美國人孤懸海外的地理優勢,俄羅斯人橫貫在歐亞大陸上,需要直面來自地面的軍事威脅,沒有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根本無法取得戰略主動性,很容易就被外敵長驅直入。



俄羅斯的坦克戰略思維一脈相承於蘇聯,他們
的坦克更輕一點,但具備高火力、高機動和成本優勢。儘管蘇聯已經不復存在,僅用來對付東歐人和曾經的小夥伴的話,俄羅斯的坦克大軍依然是無法忽視的力量。如果不維持這點威勢,處於大陸對抗的俄羅斯將沒有任何戰略威懾力可言。要知道,不是任何爭端都可以拿核彈來訛的。



事實上,只要處於大陸戰略的國家,對坦克的需求就不會小。作為地面機械化力量的核心,坦克的數量從來是研判一個國家軍力重要參數,畢竟沒有誰能在自己身周棋逢對手的爭端中,如美國那樣打出什麼“飛行戰爭”,拿飛機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美國自己遇到鐵板一樣不行。



如印巴戰爭、兩伊戰爭,中東戰爭,誰都不存在絕對的力量優勢,因此無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無論是伊拉克還是伊朗,無論是埃及、敘利亞還是以色列,都非常強調主戰坦克的數量,沒有這些東西,除非你讓步兵進城打巷戰或開著皮卡打游擊。



所以,這個問題真的沒必要單獨把俄羅斯摘出來說。何況俄羅斯2萬多輛坦克未必就比美國近千輛坦克強,除掉阿瑪塔、T90、T80,那些佔絕大多數成分的老坦克其實也就是掠陣的罷了。真要有大戰需求,看看當年海灣戰爭,連北約的坦克一起,很短時間內就湊齊了3700輛坦克的大軍,其中美軍自己就佔2000輛,這哪裡比俄羅斯差?


王司徒軍武百科


美國和俄國相比,由於兩國的地理位置不同,而且預設戰場不同,所以兩個國家對於坦克的重視程度並不一樣。

對於俄國來說,由於地處東歐平原,地形適於大規模的重裝甲作戰,在二戰中蘇軍的坦克兵已經是驗證過了這個問題,在蘇德戰場上,坦克部隊成為了戰場的主宰,而且是重裝甲部隊,蘇軍戰後總結認為,只要阻止了對方坦克部隊的推進就阻止了對方整個軍隊的進攻。蘇軍的主要作戰預想地域就是東歐西歐,這裡是便於坦克部隊作戰,而後來蘇軍進了阿富汗,坦克在阿富汗的山地中是明顯的水土不服。
蘇軍陸軍的核心是坦克部隊。


這個應該是蘇聯西方-81演習中的照片,鋼鐵洪流成為蘇軍的代名詞。

對於蘇聯來說,本身就是把坦克作為整個陸軍的核心,所以蘇聯的坦克數量極多,冷戰時期,華約集團的坦克數量一般都有北約的3倍左右。對於華約來說,作戰計劃就是要用所謂的裝甲洪流淹沒西歐國家。而且對於冷戰時期的西歐來說由於交通發達,更有利於裝甲部隊的行動,所以蘇聯人更重視坦克部隊。而作為蘇軍的繼承者俄軍,也是繼承了這一套作戰體系。而且現在俄國的國境線附近又是大片的平原地區,目前來說還是最有利於坦克部隊作戰,所以俄國的坦克部隊依舊陸軍的骨幹,不過現在俄國的現役坦克也沒有過去那麼多了,現在俄國的現役坦克也就是3000多輛,不過俄國人的庫存坦克是相當多的。

美軍在二戰中的作戰經驗是一種合成化的作戰,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體系作戰,美軍比較重視整體作戰,不是單獨突出某種兵器,所以美軍的坦克部隊在冷戰中雖然數量不如蘇軍多。但是在冷戰初期美軍整體機械化程度很高,不像蘇軍需要集中力量首先建設一些部隊,而是整體陸軍全部是摩托化,而當時蘇軍中還有不少馬。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坦克數量不如蘇軍。而且美軍在冷戰時期,西歐各個國家也有一隻強大的軍隊,比如德國,英國都有一隻強大的坦克部隊,當時其實美國人都是這樣算的就是華約國家的坦克數量是美國的3倍,但是如果是北約國家和華約國家的坦克數量對比基本上就是1:1了,而且在第三代坦克的質量上來說,西方國家是好於蘇制坦克的。



部署在德國的M1-A1,綠色的M-1現在看著不多,但是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的美軍裝甲部隊都是從歐洲調過去的。

有了強大的盟友,美國自然是可以不用那麼多的坦克,況且美國還有一隻強大的戰術空軍,美軍是計劃用戰術空軍抵消華約的坦克部隊。但是,美軍在面對著蘇聯空軍的發展,原來的用空軍抵擋蘇聯坦克的設想開始遇到了問題,於是美軍也開始重視坦克部隊,當時美國的條令中已經提出一切偉大軍隊的戰鬥力都要寄託在坦克身上。

不過西方國家對於坦克還是吸收了二戰後期德國坦克的思路就是要用質量抵消蘇聯坦克的數量優勢,所以西方國家的坦克質量要好於蘇聯坦克,象測距儀在戰後第一代的西方坦克就已經使用,而蘇聯坦克直到T-72才用上了這種玩意,而且T-72用的還是那種光學測距儀,而當時的西方坦克已經開始用激光測距儀了。

美軍在冷戰後期已經把坦克作為整個陸軍的核心,只有18個師77萬人的美國陸軍有一萬多輛坦克,這個比例並不低。只不過當時美國還是要考慮全球作戰,所以還是有5個輕步兵師。但是在歐洲的美軍已經是重裝甲化,連同北約其他國家的坦克,已經是和蘇聯形成均勢。

對於美國來說,作戰的地域不只是歐洲平原,而且全球各地,而坦克部隊在複雜地形下並不能有效的發揮自己的戰鬥力,所以從數量上,美國的坦克數量要少於蘇聯。但是蘇聯解體以後,俄國軍隊的數量已經減少到約100萬,現在美國坦克的數量和質量都是要好於俄國的坦克,美軍現在的坦克數量也是保有在3000輛以上,和現在的俄軍坦克數量是差不多的。


紅色手電筒


蘇聯是在蘇德戰場的廢墟上崛起的超級大國,因此飽嘗了德軍坦克在閃電戰中的威力,為了對抗德軍蜂擁而至的坦克集群,蘇聯一度拼命製造T-34坦克,硬是用坦克數量壓死德軍。二戰結束後,蘇聯紅軍發展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航鐵洪流。

冷戰開始後,美蘇都擁有了核武器,而蘇聯當時是把美蘇爆發全面戰爭當做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來對待,在戰備方面毫不含糊,快速將蘇軍坦克數量提升到五萬輛。



但蘇聯高層仍然不滿足,繼續裝備坦克,直至巔峰時期蘇軍擁有九萬餘輛坦克。


蘇聯為什麼會對坦克有近乎痴迷的追求,這源於蘇聯的一次戰爭形勢評估。

蘇聯通過測試核武器爆炸效果發現,在核爆現場只有坦克可以勉強生存,其他一切武器都徹底失去了戰鬥力。也就是說如果美蘇發生核大戰後,蘇聯可以用於常規攻擊的武器就只有坦克了。這就是蘇聯紅軍痴迷坦克的原因。


為此,蘇聯還專門設計出一款四條履帶的坦克,這種坦克穩定性高,密封性強,能抵禦核爆炸衝擊波,理論上可以在核爆區域繼續作戰。因此蘇聯在制定的侵略西歐作戰計劃也是基於這樣的理論,那就是核彈開路,坦克平推,因為坦克可以在對方的核打擊中生存下來。



冷戰本來就是全方位博弈,但蘇聯這種一根筋到底的做法也真是讓人醉了,尤其是煞有其事的準備核戰爭之後的戰爭,確實是“求真務實”到了極致。



美軍也很重視坦克運用,包括歷次中東地區用兵,美軍坦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只是美國不像蘇聯那樣痴迷坦克罷了。



不光是美俄,世界各國都重視坦克部隊的運用,畢竟坦克部隊是陸戰王牌部隊,包括解放軍在內,也都裝備有許多性能先進的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