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许广平,一些或许你不知道的他们的故事【人物情感】

鲁迅与许广平,一些或许你不知道的他们的故事【人物情感】

伊葉之秋,情感美文作者

01他是有妇之夫,她是民国才女

鲁迅,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但是他的思想先进,一生都为打破封建束缚而斗争。在20岁时,他母亲在没有征得他的同意下,贸然地做主,替他与朱安订下了婚姻大事,于是鲁迅就成了名不符实的有妇之夫,倔强的鲁迅对这事当然不同意,所以与朱安也从来没有夫妻之实。

许广平,曾经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参加“五四”运动,更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才女,是当时少数拥有新思想的民国青年。

鲁迅与许广平,一些或许你不知道的他们的故事【人物情感】

民国女子

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有妇之夫、师生恋、守旧派的反对,种种这些无不使他们举步维艰,况且在动荡的旧社会,生活更是颠沛流离,但他们的爱却能至始而终,弥足而珍贵。

故事要从那一次讲课开始,那一年他42岁,她24岁。

02钢铁直男与少女心思

1923年秋,鲁迅应好友之邀,来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课,那时候的他在台上铿锵而谈,可能没有留意到坐在第一排的那个身材高挑的广东姑娘,在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除了尊敬,还有一点爱慕。

鲁迅与许广平,一些或许你不知道的他们的故事【人物情感】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或许连她都没意识到,爱情早已悄然而至,于是,这样的师生关系延续了一年多,直到1925年的3月,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他写了第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关于请教校园风气的讨论。

而鲁迅是这样回信的,第一句称呼就是“广平兄”,然后就直接讨论起校园的学风等问题。显然,在鲁迅看来,许广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不过思想比较前卫,所以以平等的角度来探讨问题而已。

不过在许广平看来则不一样,她的回信其中有一句这样写的:当我打开信封,抽出那红线的白纸,打开笺面第一行那三个字中,看见贱名之后紧贴一个“兄”字,的确!先生吾师,原谅我太愚小了!我值得而且敢配当“兄”吗?不!不!绝无此勇气而且更无此斗胆当吾师先生的“兄”的。不曰“同学”不曰“弟”而曰“兄”!

最后,她的落款特意用了“小学生许广平谨上”,以此抗议。

鲁迅与许广平,一些或许你不知道的他们的故事【人物情感】

两地书

用现在的话来说,鲁迅简直就是一个钢铁直男,他完全看不透女孩的心思,许广平是又气又无奈,竟然称呼她为“兄”,对于内心里爱慕着鲁迅的她,自然是容不得的。

而正是这次的误打误撞,他们俩人的关系才得以迅速升温,来往的书信便多了起来,但他们信中既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也没有缠绵悱恻的柔情,更多的是对社会人生问题的严肃的探讨。


03我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以似海情深待你

有趣的是,他们信中吐槽最多的竟然是通信邮差太慢。。。

许广平:“何以同在京城内而邮政的交通要阻隔到前后三天之久”

鲁迅:“依我想,早该得到你的来信了,然而还没有。大约闽粤间的通邮不大便当,因为并非每日都有船。”

鲁迅:“此地的代办所太懒,信件往往放在柜台上,不送来,此后来信可于厦门大学下加‘国学院’三字,使他易于投递,且看如何。”

鲁迅:“我是每日去看的,昨天还未见你的信,所以心中很不安,现在放心了。”

许广平:“我以为:一两天的路程,通信邮期当然也差不多,甚至较多,需加倍,不过三四天了不得了,而乃五六,七八天,唉!这叫人从何说起?况又有时且又过之呢。”

鲁迅与许广平,一些或许你不知道的他们的故事【人物情感】

鲁迅与许广平

可能是年代不同,如今习惯即时通信的我们,无法明白他们期盼对方来信的焦灼心情,以及念着手中信纸文字的那种喜悦之情。将思绪寄于旧信纸,送给千里之外的你,盼路途遥远马如燕,千斤重担轻似箭!

信中更有趣的是,他们对对方的称呼和一些俏皮话:

刚开始的时候,鲁迅称呼许广平“广平兄”,许广平称呼鲁迅“鲁迅先生吾师左右”。

但随着感情的深入,接着许广平称呼鲁迅“my dear teacher”、并说“你知道处处小心,不多吸烟,喝酒。。。这是乖弟弟,做老兄的放心了。”

鲁迅则称呼许广平“乖姑,小刺猬”“不知道刺猬可能如此大睡,我怕她鼻子冻冷,不能这样。”、“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度过预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忧虑。”

即便是现在看来,这些话也是甜得过分,仿佛看到热恋中的我们自己一般。我想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在文学上猛烈抨击旧社会、旧思想,笔锋犀利的大作家,竟然也有着这样铁骨柔情的一面,我想也是,只有面对心爱的人,才会“目中无人”,才会“肆无忌惮”罢。

鲁迅与许广平,一些或许你不知道的他们的故事【人物情感】

民国女子

04我爱你,胜过一切

1927年10月3日,他们的爱情果如其然地遇到守旧者的讥讽和反对,面对旧封建、旧礼教的威吓,许广平在《国民新报》发表了《同行者》一文,公开表达了她对鲁迅的爱,像烈火一样炽热。她说:“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不相干!”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声音,重重回击了所有质疑,捍卫了他们的爱情。最终他们力排众议,一同到上海,开始了共同的生活。

日子过得很艰苦,他们一边要逃避战火,一边要躲避国民党的通缉与迫害。鲁迅以笔代枪,终日奋战在文化战争的第一线,而许广平则是他的同伴、助手,帮他整理稿件、校对文章、提出意见,她总是说:“我自己之于他,与其说是夫妇的关系,倒不如说不自觉地还时刻保持着一种师生之谊。”她也曾天真地问他:“我为什么总觉得你还是我的先生,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他听了,总是惬意地笑笑。

除了在工作上帮助鲁迅,许广平还是一个出色的主妇,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起居饮食,尽力让他不受无谓的干扰。虽然鲁迅身为主编,但是收入甚微,为了节约开支,她精打细算,生活俭朴,自己做棉鞋、打毛衣。有客来访,她亲自下厨,甚至连他的衣服也一概负责。对于这些,她总是毫无怨言。

1929年9月27日,他们的孩子出生,年近50的鲁迅终于做爸爸了,在医院等待的时候,医生说她难产,他毫不犹豫地说:“保大人”,庆幸,最后母子平安。随后他差不多每天都要来回医院两三次,送餐和其它用品,看着孩子的脸,他由衷地说:“真像我。”但马上又补充一句“比我漂亮”脸上泛起幸福的微笑。他们为孩子取名,周海婴,喻意上海出生的婴儿。

鲁迅与许广平,一些或许你不知道的他们的故事【人物情感】

鲁迅一家

抛开所有光环,鲁迅只是普通的一个人,也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情感,在感情方面,同你我一样,都有做丈夫的温柔,做父亲的慈爱。相比这下,我对这样真实的鲁迅更有认同感,更能感到亲切,对于自己爱的人,也一样,胜过一切。


05直教人生死相许

1936年10月19日,在鲁迅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紧握住许广平的手:“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但是她怎么会忘记呢。“我时时惦念着你,你也刻刻牵挂着我,彼此的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为对方而跳动。没有灿烂的花,没有热恋的情,我们的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许广平回忆起往事的时候如是说。

伟大如鲁迅这般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那动荡不安的时期,也可以有如此甜蜜的爱情,活在平安富足当下的我们,对于爱情更应该珍惜。

鲁迅与许广平,一些或许你不知道的他们的故事【人物情感】

鲁迅与周海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