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职场中“鞭打快牛”现象产生的原因


马斯洛说过:“组织存在的基本理由是为其成员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简单地讲,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个人的内在潜力。”


很多优秀的管理者,就是利用员工这种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心理需求,来获得非凡的管理效益。


而“鞭打快牛”现象恰恰相反,则是管理者通过不合理的人性规则,客观上助长了“懒人效应”,不仅容易形成反向作用,使团队管理缺乏标杆,难以形成合力,而且也不利于团队成员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


职场中为什么会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


  •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

很多管理者认为,“快牛”不仅贡献大,而且好管理。这些“快牛”不但善于创造高绩效,而且大都任劳任怨,所以这些“快牛”往往成了管理者为争取更好的绩效而经常鞭打的对象。

然而,长期或过分地“鞭打快牛”,不但起不到提高团队绩效的作用,反而会降低团队绩效和影响团队士气。


  • 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团队中“慢牛”之所以能有安身之处和滋生的土壤,往往是因为团队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而使这些“慢牛”有机可乘。

而同时,“快牛”也因为团队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而得不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回报,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动力。


  • 缺乏合理的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

没有建立能上能下的优胜劣汰机制,来让员工在相互竞争中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相反,“快牛”得不到更多的竞争获利,“慢牛”也缺乏相应的处罚,反而使团队成为了滋生懒散现象的土壤。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如何改变“鞭打快牛”的状况?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曾经通过数据模型,论证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一只身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不经意地扇动了几下翅膀,两周以后就足可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


小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怎么能引起破坏力惊人的龙卷风呢?

这是因为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周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产生一股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龙卷风的产生。


同样,在管理中,对一些看似小问题不以为然或听之任之,往往会象多米诺骨牌那样,导致满盘皆输。


如果任由职场中的这种“鞭打快牛”现象存在,必然导致“快牛”不快、“慢牛”更慢,最终影响的是整个团队效能的发挥。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应该从管理者和作为“快牛”的个人2个方面采取措施。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一、从管理者角度:


1、及时洞察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情绪,克服“螃蟹效应”。

“螃蟹效应”说的是,当把一只螃蟹放在不高的水池里时,很快就能爬出来。但当把几只螃蟹放在里面时,就会一个在上面,而其余在下面的就会拼命拉上面螃蟹的腿,结果谁也爬不上来。


作为领导,应该及时洞察团队每一个成员需求心理和情绪反应,做好工作分配过程的控制和优化,注重整个团队的效能输出,防止出现“螃蟹效应”。


2、建立员工价值与企业利益趋同的绩效薪酬模式。

人性都是趋利的,只有将员工的价值与薪酬挂钩,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人性是趋利的,没有不愿意干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励不到位!

正如任正非所言: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简单,粗暴,在理!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永远相信:

  1. 利益点在哪里,人的时间和精力就在那里。
  2. 物质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驱动力。
  3. 只有当员工主动为自己而干,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才是最强的。
  4. 人性是逐利的,如果没有利益驱动,员工不会拼命干;
  5. 人性是懒惰的:如果员工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高薪酬,他更不会努力干!

计销售、业务人员的多元化激励:如下图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业务人员的激励机制

解决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级业务员KSF薪酬体系:

1)入职3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1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性指标(如:跟踪量、询盘量、电话量、考核分值等),奖励力度偏较小值。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偏中间值。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3)入职1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如3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常规值。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4)高级业务员:1年平均业绩达500万以上,次年自动升级为高级业务员,KSF薪酬增长20%-30%,奖励力度为高值。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二、建立业务经理晋升机制及年终奖分配机制

只有高级业务员才资格晋升为业务经理,业务经理采用根据下属业务员人数定出相对应的团队业绩平衡点(不含个人),等级薪酬也将进一步提高。

1)业务经理:1年平均业绩达500万以上的业务员,均有机会成为业务经理带团队,业务经理享有团队业绩提成分配。

2)高级业务经理:1年团队(3个业务员以上,不含本人)人均业绩达500万以上,次年即可晋升为高级业务经理,享受更高的团队提成分配。

当然这种方式是在提成的基础上,年终时额外进行奖励优秀业务员,每年奖励金额分3年奖励,让员工一直在公司里有预留的奖金,员工如果主动离职,剩余的奖金就不再发放,这是通过增加员工的离职成本来降低优秀人才的流失。

三、建立更高级别的内部合伙人机制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凡是高级业务员、业务经理,即可成为企业当年的内部合伙人,一起分享企业增量利润。

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做3-5年的合伙人模式,再做股权激励是最好的,合伙人同样要员工掏钱入伙,但并不拥有公司的股份,并且合伙人不是分享所有的剩余价值,而是分享增值增量部分的剩余价值,我们主要匹配好企业的分配率、员工的回报率即可,员工有钱放在银行只有极低的利息,如果放在公司有20%以上的回报率,员工肯定希望把钱放在公司获取更高好的回报。

合伙人可分为两种方式:

  • 1.公司合伙人制:合伙人一起分享整个公司的经营成果;
  • 2.项目合伙人制:仅针对核心业务或项目做合伙人分配,员工可以成为多个项目的合伙人;


管理者的思维偏差:没有员工是“多功能型”的,企业都在用的薪酬

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别因为工资设计的不合理,而丧失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的机会,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