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在家兩月,我把自己吃到窮

在家悶了兩個月,杜絕了聚餐購物逛街娛樂等一切燒錢事宜。但看到月賬的那一刻,依然陷入沉思。只是在家做做飯,就這麼費錢?

肉太貴菜太費做菜不太會

曾經以為外賣和餐館定價高,自己做飯才知茶米油鹽貴。捲心菜看似一大顆,撕吧撕吧,鍋裡炒炒再一縮水,好像也沒多少;半斤牛肉下鍋小炒,吃到嘴裡好像就那麼幾塊了;煎雞翅炸薯條,看著鍋裡的一汪油心疼得直咋舌,這可是112元一瓶的橄欖油啊……

在疫情影響下,菜價肉價更是貴上加貴。據國家統計局消息,2月份畜肉類價格上漲87.6%,豬肉價格上漲135.2%,豬肉30元一斤,牛肉40元一斤,100元勉強能買兩斤小羊排;半斤蝦,指頭去尾沒吃幾口就沒了,還沒回過神兒30元下肚這也太費錢了吧!

悲催!在家兩月,我把自己吃到窮

早有高人總結出規律:吃素菜,在家做便宜,吃肉菜,外面吃便宜。問題是誰也不能在家兩個月一直循環西紅柿雞蛋、清時蔬、醋煙土豆絲和白灼西蘭花。別人曬蘆筍牛排、紅嫻大蝦和醬香豬蹄,總是要在朋友圈鄙視鏈裡贏一把的,做飯成本跟著水漲船高。晚餐做一條清蒸鱸魚,40元買魚;一盆健康大拌菜,生菜紫甘藍聖女果青椒黃瓜加來15元,再算上開火所的水電燃氣費……嗯,單人單頓吃了60元?在家涮火鍋,200克牛肉卷45元、180克鮮切羊肉52元、100克蝦滑32元價格跟火鍋店不相上下,何況還失去了火鍋店的免費小料水果飲料自助。

拎著滿滿一大袋食材回家,滿心以為至少能撐一兩週,結果才吃兩天就發現又沒菜了。除去正常消耗,還有相當多的食材變成了黑暗料理的犧牲品。據美團《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烘焙類商品搜索暴增100倍,酵母銷量漲了40倍,餃子皮銷量漲了7倍。

悲催!在家兩月,我把自己吃到窮

另有朋友嫌自己錢太多,準備表演水洗肉餡,從原料開始作;燒掉不少錢, “每天學習新菜譜”變成“每天一個拉稀小技巧"之後,很多人逐漸有了自知之明。廚藝太爛,肉就不要亂做了因為太貴;做做便宜的澱粉類食物就好了,就算搞壞了也能湊合吃;另外保質期短的蔬菜別買太多,它是隱形燒錢食材第一名。基本有1/3蔬菜的命運,就是從超市放到冰箱、再從冰箱送到垃圾桶裡而已。

飯做得越多 額外支出越貴

作為被高科技設備裹挾“對某事上心”的突出表現就是狂買配置。空氣炸鍋、電烤箱、意式咖啡機、榨汁機、鑄鐵鍋、陶瓷刀……裝備已經夠一整個炊事班使用,但廚藝成果依然配不上這堆總價近一萬元的鍋碗瓢盆。甚至一不小心燒漏了鍋、摔爛了盆,當之無愧當選最強敗家子。

悲催!在家兩月,我把自己吃到窮

時間和精力,也因做飯而變得格外緊俏。做飯兩小時,吃飯10分鐘,洗碗20年——我貧瘠的時間根本配不上做飯一條龍的工作量。一份普通的外賣套餐包含四份小菜和米飯,如果自己下廚做同款,至少要舉一人之力炒四次菜。洗菜,擇菜,切菜,準備蔥薑蒜等等各種配料,分別搞四遍。兩個鍋火力全開,這個悼下,掀開鍋蓋加點兒這、加點那,彷彿一個全職媽媽同時要伺候四個娃,四個啊!累到虛脫才吃上隆重的菜一湯,不禁惶恐地問自己:我配嗎?

水槽裡那些碗筷盤碟大鍋小鍋要洗,案板菜刀炒勺都要刷,灶臺牆壁飯桌的油漬要擦,抹布要晾,過濾網要清,廚餘垃圾要收……收拾完這一切很快又要去做下一頓,幾乎從早到晚都在廚房裡山霧罩地折騰,其他什事也幹不成。

悲催!在家兩月,我把自己吃到窮

更可怕的是在家辦和在家下廚時間隨時交疊,成年人脆弱的心情觸即崩。當你在廚房鼓搗一個半小時,精疲力端著香煎龍利魚走出廚房,卻發現有4個未接語音,公司群有人@你17次,新消息[78條]的部門群已經熱火朝天。連滾帶爬地回覆諸位客戶和老闆, 20分鐘過去,回頭一看這菜涼了。

就算以上干擾因素都不存在,還要殫精竭慮地思考明天吃什麼、能在哪裡買、什麼時候能搶到以及什麼時候預約,琢磨到半夜然後第二天睡過頭了,結果想買的菜又沒了……

編排:安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