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說的「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是什麼意思?

灑脫人生88


中國民間的讖諱文化,一直是大家非常喜聞樂見的東西。早在漢朝,先有劉邦斬白蛇起義,東漢年間又有『劉秀髮兵捕不道』,三國時期『代漢者當塗高也』等等,都是流傳到如今的讖語。別忘了,在三國志中,還有:

遼東殷馗善天文,言後五十歲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閒,其鋒不可當。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紹,天下莫敵矣。

這樣的記錄,說明官渡之戰的結果竟然是五十年前就預訂好的,神奇不神奇?

但是其實,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最後能對應到真實的歷史進程,所以才流傳了下來。而大量的讖語,因為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所以就此失傳了。就比如這一條『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

因為清朝開國的時候,在江南殺戮過重,著名的就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那一代的人對清朝政府長期以來存在仇恨,反清復明的運動也一直都有在地下組織。於是這條讖語應運而生。意思也就是:

下一朝的皇帝會出出三江口,而嘉興和湖州一帶則會成為戰場。

結果呢,其實在嘉興和湖州一帶,並沒有成氣候的反清起義,於是這條讖語也就沒有怎麼流傳下來。如果不是年羹堯因為太過跋扈,得罪了雍正,雍正也不會拿這條讖語來擠兌他。

雍正是怎麼說的呢?雍正說:

朕聞得早有謠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朕今用你此任,況你亦奏過浙省觀象之論,朕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自不肯為,有你統朕此數千兵,你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

這話既有嘲諷,也給年羹堯留了一條生路。嘲諷,自然是因為年羹堯本來就是因為『大不敬』而免官去杭州做了將軍,雍正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真要謀反,那我就給你一個謀反的機會,不是有『帝出三江口』的說法嗎?把你派到三江口去,你想當就當唄?

但是雍正接下來也說,如果你不想當皇帝,相信你帶著幾千精兵,肯定也足以鎮壓各種叛亂,不會讓這個讖語成真的。

如果這個時候年羹堯放下身段對雍正求饒,未嘗不能免去一死,但是年羹堯性情又太過剛烈,選擇了硬頂,最終落得不得善終的下場,也是可嘆。


經史通義


第125期總680期

為了製造“反清復明”氛圍,或者說就是為了反清復明而設計的謠言。巧合的是流傳了近三十年的謠言竟然成為了年羹堯的葬身之地。

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這十個字自康熙年間的中期就已經在這一帶流傳甚廣。

起因是清朝入關後在江南一帶遭到了強有力的抵抗,清朝統治階級為了真正的與鞏固政權,對江南開始了殘忍的屠殺,不乏有仁人志士為了號召反清復明編造了這兩句諺語說在“三江口”有戰場。


【李衛向雍正帝奏報年羹堯】

巧的很;年羹堯犯事了,原本就是杭州將軍出身的年羹堯又被雍正皇帝貶到杭州做將軍,看來這是雍正皇帝在一氣之下做出的決定,既然想造反又出在“三江口”的紹興,乾脆你年羹堯還會杭州。

畢竟是電視劇《雍正王朝》的精彩演繹,可年羹堯的確被貶回杭州為將軍,但是沒有死在杭州。

說這三江口位於浙江省會稽縣曹娥江、錢清江、錢塘江,即今浙江省紹興一帶,嘉湖也在此地。



【作死的年羹堯毫無悔意】

既然將有人在三江口揭竿而起,自立為王,到時候,嘉興、湖州、杭州一帶,讓你年羹堯去,如果你果真自行稱帝號,這也是天命所在。你年羹堯若不肯為,那你統率了數千軍兵,斷不會允許別人在三江口稱帝,可造反;年羹堯沒想過,不知天高地厚是真的。

看來年羹堯在劫難逃了,早期流傳的言語加到年羹堯身上了。不過雍正皇帝不想年羹堯就此死了,雍正皇帝不想背一個兔死狗烹的罵名留給後世。

【年羹堯怎麼就瘋迷了】

雍正皇帝是一位韌勁比較強的皇帝,出了名的刻薄,既然有這個“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的傳言,乾脆你年羹堯還是回你那個嘉湖,這句話我的看法也是雍正帝的一時之氣用到年羹堯身上。

無論如何年羹堯是活不下去了,可雍正皇帝給年羹堯的“上諭”把這句話引誘到了治罪年羹堯的聖旨裡,這就成了一段歷史記載。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帶你繼續解剖雍正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


日堯居k古史


這不是年羹堯說的,而是雍正帝在給年羹堯的上諭中提到的: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有一個情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時的上諭,其中有一句是:

“朕聞得早有諺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

那麼雍正帝說的這句話背後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一、

在真實的歷史史料中,也確實有這句話,而且這句話是雍正帝在《大義覺迷錄》中親自說的,這句話出自雍正七年上諭中:

“即如從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此語已流傳三十餘年矣。”

那麼從雍正七年往上推三十多年,差不多是康熙三十幾年的時候。當時康熙帝親征噶爾丹,但在征伐中生病,趕過來慰問的太子胤礽面無憂色,讓康熙帝大為惱火,也就跟太子的關係變得緊張。

也就是這個時候,江南一帶有人傳播這個言論,所謂的“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的意思是說,真龍天子(非清朝皇帝)將在三江口出現,到時候嘉湖將變成與清軍作戰的主戰場。

三江口,一般是指曹娥江、錢清江、錢塘江,差不多在浙江紹興一帶。由於當年清軍入關,在江南大肆燒殺搶掠,比如比較慘的揚州那些天,所以當地人們有“反清復明”的意向,這種傳言流傳了三十多年了,從康熙三十多年一直到雍正七年還在流傳。

所以從清朝的統治者來說,這就是妖言,這種言論的傳播,是不利於統治的!

那麼年羹堯有沒有傳播這條言論呢?

二、

年羹堯是在康熙三十九年才中的進士,而此時這句話一句傳播了十來年了,況且年羹堯一直沒有到浙江紹興一帶當過官。一開始一直四川和廣東當官,直到康熙四十八年才任四川巡撫。

可以說,這條言論跟年羹堯八竿子打不著,那麼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為什麼要年羹堯提這句話呢?

雍正帝給年羹堯的上諭是這樣的:

“朕聞得早有諺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朕今用你此任,況你亦奏過浙省之論,朕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自不肯為,有你統朕此數千兵,你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

說實話,不知道大家看完這個上諭什麼感覺?

我想年羹堯看到這個上諭,估計心都涼了半截,可以說雍正帝是在學習劉備,可惜他並沒有劉備那麼仁義!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講過如果阿斗不行,你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利用這份仁義拴住諸葛亮。而雍正帝,則是利用這份仁義拖死年羹堯,這已經不僅僅是批示了,其實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年羹堯的嗤之以鼻。

當然這句話沒有說死,意思是說只要年羹堯你到任後老老實實的,就不會有殺身之禍。

可是後來雍正帝還是食言了,為什麼?

三、

其實在楊角風前兩篇文章中,也詳細的分析過年羹堯的死亡經過,在雍正王朝中確實明面上是年羹堯作死,可是暗線裡卻是雍正帝的多疑和不能從始至終。

在年羹堯的心中,確實沒有任何要反的意思,他一直在賭他跟雍正帝的感情,這份感情超過了他自己的性命。只可惜對雍正帝來說並沒有那麼珍貴,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權力不容許任何的質疑和挑戰:

“上蒼在上,朕若負你,天誅地滅,你若負朕,不知上蒼如何發落你也。”

雍正帝這句話說的更加嚴重,甚至提到了自己如果辜負了年羹堯,天誅地滅。

其實這是他心虛的表現,也表明了此時的雍正帝已經有了殺心,只不過給自己找個由頭罷了。畢竟他們之間的感情在那裡擺著,直接給抹掉了,也確實讓人感到心寒,所以提前給年羹堯打個預防針。

其實這個場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經常上演,凡是口口聲聲說著我以後要對不起你,我遭雷劈。往往就是第一個對不起對方的人,生活如此,感情也如此!

我們往往只強調我這一方面的付出,卻不想想對方的付出。我們只會記住對方給自己的傷害,卻想不到自己給對方的傷害。

所以,見了雍正帝的批覆,年羹堯心中也就明白,自己必死無疑!

四、

很多人覺得年羹堯傻,為什麼都被貶了還那麼高調?是不是收斂一點就不會死了呢?

不會的,即使雍正帝想留他,那些看熱鬧的大臣們也不會放過年羹堯。

他們的心理其實也很好分析,嫉妒之心而已,類似於現在人們的仇富心理,中國人自古如此。同時也是暗地裡反對雍正帝的火耗歸公政策。

年羹堯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賭一把,其實年羹堯拿著兩個籌碼在跟雍正帝賭:

一個是賭他們之間的感情,畢竟幫助了雍正帝太多,甚至整個大清江山都是年羹堯幫忙穩住的。不管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個人情感來說,雍正帝是知道年羹堯絕不會造反的,念在情面上,是不是能饒一命?

另外則是賭雍正帝的臉面,雍正帝是一個好面子的人,這毋庸置疑,自古帝王沒有不好面子的。年羹堯把當年雍正帝親手披到他身上的黃馬褂做賭,意思是說,我年羹堯一直沒變,希望你也不要變!

那些大臣們估計知道了雍正帝所說的年羹堯要造反的事,與其等著他真反,不如先給他扣個造反的帽子!

於是刑部大臣們就造了一個年羹堯和算命先生鄒魯“要稱帝”的假口供給雍正帝,雍正帝批示是:

“鄒魯乃無知小人,相與謀逆之情雖實,而事蹟尚未昭著。”

可見,雍正帝給年羹堯批示貌似是警告他別造反,其實就是楊角風剛才說的那樣,雍正帝就是提前給自己即將下達的殺令找個藉口而已!

最後殺年羹堯可是集了幾十項大罪,既然有了這些罪過,那麼當初雍正帝想著他造反的罪過也就用不上了,反正目的達到了……

再用年羹堯自盡後的牧童唱的曲子結尾吧:

“牛兒牛兒為誰忙喲,忙完春耕忙秋糧,風霜雨雪它不怕,搖著鈴兒走四方……”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戰場”的傳言幾次出現,首次出現是在雍正與李衛的談話之中,隨後雍正撤了年羹堯西北大將軍之職,聖旨中也提到了這點。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戰場

三江口位於今浙江紹興,嘉湖指杭州、嘉興、湖州所圍繞的杭嘉湖平原。

“帝出三江口 ,嘉湖做戰場”是民間流傳已久的謠言,在雍正登基之時已經流傳三十餘載。

清軍入關,在江南大興屠戮之風,以致坊間傳聞在此地有人意圖反清復明。而若在此反清,杭嘉湖平原會作為第一戰場,稱帝也必然在三江口,只不過一直都沒有實現。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原本在杭州做過參將,因此雍正藉此傳言,將年羹堯貶到杭州做將軍,看他是否會造反。

聖旨中所言“朕想你若自稱帝,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不肯為,則有你統朕數千兵,也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

意思是:如果你造反稱帝,我也難以挽回;若你無心稱帝,那麼你統帥我幾千兵馬,也斷不會容許有人在此作亂稱帝。

史書所載——

年羹堯被貶導火線是給雍正上的奏章上誤把“朝乾夕惕”寫作“夕惕朝乾”,雍正藉此大興問罪。

上圖是年羹堯上謝恩摺子,雍正給的批覆,屬於君臣二人的“悄悄話”。在這裡才出現“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的傳言。

實際上年羹堯在此之前並未在杭州擔任過任何職務,但是因為杭州有這個謠言,於是刻意把他貶到此處,看他如何做法。

形勢大於人,在這個時候,太晚了,無論年羹堯作什麼,在雍正那裡都是錯的,結局已經註定了!


小屏窺人生


雍正搞年羹堯,不僅是嫉恨年羹堯擅作威褔,還因他在朝野遍植黨羽,結成小集團,會危害朝政的清明。年羹堯炙手可熱時,確實大肆任用私人,排斥異己,於是在他身邊聚攏了一大批人,結成了以他為核心的朋黨。

年羹堯任人唯親,剛開始雍正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任其發展下去,大搞宗派主義,則是雍正無法容忍的了。雍正命他“解散朋黨,洗心革面”,又以明珠和索額圖黨爭、禍亂朝綱的事例,說明朋黨的禍害,還威脅說若不自行解散,必加重責。

致年羹堯敗死的原因還有大開競奔之門,貪贓受賄、侵蝕錢糧、軍餉,貪取財富。加上他是經略西北的陝甘總督、大將軍,手握重兵,深為雍正所忌憚。

雍正曾在一份奏摺上批示道:“年羹堯深負朕恩,擅作威褔,開賄賂之門,奔競之路,因種種敗露,不得以執法,以為人臣罔上負恩者戒,非為其權重權大疑懼而處治也”。

把這段話與年羹堯的日常行事結合起來看,他的擅權跋扈、作威作福已經引發雍正的極度不滿與忌憚,這是導致年敗死的一個主要原因。

封建專制統治極注重名分,君臣大義不可輕易違背,做大臣的必須按各自的官職爵位,做自己本分內該做之事,行本分內該行之禮。

年羹堯本來就位高權重,卻在自己的權限範圍之外干預朝政,奪取同僚權力,還濫用朝廷名器,於是招來百官不滿、攻訐和皇帝的疑忌與厭惡。相比較而言,同僚的側目、不滿還不算嚴重,引起皇帝猜疑問題就嚴重了。雍正奪嫡上位後大權獨攬,且為人自尊心極強,非常喜歡錶現自己,年羹堯勢焰熏天而又不能謙虛謹慎、低調做人,將會使雍正帝落個被人架空、受人支配的惡名,權謀狠辣、為人陰鷙、喜歡任事的雍正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這個。雍正最恨年羹堯不守臣節。

此外,雍正多少都有點懷疑年羹堯會鋌而走險,舉兵造反,他再三轉述“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的民諺,把年羹堯與爭奪皇位聯繫起來,就是對握有軍權的年有這種疑懼心理的反映。

所謂“帝出三江口 ,嘉湖做戰場”,是民間流傳已久的謠言,在雍正登基之時已經流傳了三十餘載。

清軍入關,在江南揚州、嘉定、江陰大興屠戮之風,殺人數十萬,以致坊間傳聞在此地怨氣沖天,有人意圖反清復明。而若在此反清,杭嘉湖平原會作為第一戰場,稱帝也必然在三江口。

把這句流傳已久傳言生搬硬套到年羹堯身上,確實有欲加之罪的嫌疑。

要說雍正懼怕尾大不掉的年羹堯,倒也未必符合歷史事實。他一步步整治年羹堯,年只能俯首聽命甚至引頸就戮,毫無防衛能力,更別說有任何招架之功與還手之力了,從年的一些言論可以看出,他惟有幻想著舊日君臣的情分,期待雍正能高抬貴手,放其一條生路。即便他節制數州,麾下兵多將廣,他也反叛不了。

所以雍正才會說:“朕之不防年羹堯,非不為也,實有所不必也”。至於年羹堯與鄒魯等人慾圖謀不軌的事,顯然是鍛鍊成詞的冤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既不能反映出年真的要造反,也不能表示雍正帝真的相信他會密謀反叛。總之,年羹堯的肚子裡藏了太多秘密,無論他怎樣做,都難逃一死。什麼“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都是說辭。總之,一切都是套路。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雍正三年三月後,年羹堯被調任杭州將軍。

在老年的例行謝恩折上,雍正出乎尋常地做了大段批示,其中有一段即不陰不陽地說:

“朕曾聽過一個謠言,說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你之前倒也奏過浙省觀象之論,朕如今就讓你去做這個杭州將軍。

如果你果真自稱帝號,這也是天命所在,朕難抗拒。你若不肯為,那你統率了數千軍兵,斷不會允許別人在三江口稱帝。這個謠言,不知道你聽說了沒有?

另,你交回的兩份奏本我已看完,實在令人心寒之極!看樣子,你並不知感悔。

朕曾對上天發誓,若是我對不起你,就該天誅地滅;相反,若你背叛了我,那也怕難逃天誅!

舉頭三尺有神明,你我二人都該捫心自問,你若總是慣用譏諷文章,口是心非,暗裡給朕安上聽信讒言、猜忌功臣的惡名,那朕也只能顧及我的君道而管不了你的臣節了。

總之,天下後世,朕先佔了一個“是”字。你若是想當然的自作聰明、想矇混過關,那你我君臣一場,昔日的暢心快事,無非讓天下後人笑話一場罷了!

每想至此,朕簡直羞愧滿面,沒法落筆,真是可愧!可怪!可怪!”

那麼,雍正為何會突然對年羹堯說這一大通呢?還還得從三個月前的覲見說去。

眾所周知,年羹堯在雍正即位後擊敗羅卜藏丹津,取得青海大捷,此舉為雍正穩固皇位幫助極大。

另外,年羹堯的妹妹年妃又是雍正寵幸的妃子,一時間,雍正對老年的寵幸可謂無以復加。

但是,就在雍正二年十月入京覲見後,雍正對年羹堯的態度突然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

原來,據各種線報,年羹堯不但在軍中與地方上貪贓枉法,而且來京後狂傲無禮。其自以為立下大功,又是皇親國戚,因而在雍正面前,也絲毫不知收斂。

結果,把雍正給惹怒了。三年正月,雍正在給年羹堯的回折中批答說:

“可惜朕恩,可惜己才,可惜奇功,可惜千萬年聲名人物,可惜千載寄逢之君遇合。若不知悔,其可惜處不可枚舉也”。

其語含譏帶諷,口氣顯然大不尋常了。三個月後,年羹堯被貶到杭州,其政治生命算是徹底完結了。

雍正之所以要對年羹堯說“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其實是針對當時“年羹堯手握重兵想要造反”的謠言,他說這話,實際是有意試探並藉機敲打老年。

可是,老年哪有這個造反的實力和本事呢?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雍正既然在心裡給老年打了個叉,那其下場可想而知了。

隨後,在各路大臣的猛烈揭發下,年羹堯之前的各種貪腐罪行相繼暴露無遺,被貶為杭州將軍的老年又相繼被削去太保之銜,後又降為二等公、三等公;

緊接著,又從杭州將軍的位置上被趕下而貶為閒散章京,之後又相繼降為一等子、一等男、一等輕車都尉,一辱再辱。

到雍正三年九月,年羹堯所有職銜都被革去,雍正仍不解恨,又下令將之鎖拿進京治罪。

最終,年羹堯以九十二項大罪被令自盡。昔日威風八面的“年大將軍”,竟然落得如此下場,令人唏噓!


坑爹史冊


“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是一句康熙末年流傳在江浙一帶的謠言,雍正本人在《大義覺迷錄》所載的雍正七年上諭中自己主動說“即如從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此語已流傳三十餘年矣”,雍正七年是公元1729年,往上推30年是公元1690-1699年,也即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八年期間,此期間康熙一直以皇嫡次子胤礽為太子,儘管父子間已生嫌隙,但還沒有流露廢儲跡象(胤礽康熙四十七年即1708年才第一次被廢),且即便廢儲,當時熱門人選也是皇長子胤褆(年齡最大,個人最積極)和皇八子胤禩(朝臣最擁護),而扮低調的皇四子胤禛則是不折不扣的冷門。

此時的年羹堯屬於鑲白旗,只是個頭銜高權力不大的清要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他和胤禛攀上關係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的妹妹成為胤禛側福晉,他被抬入胤禛任旗主的鑲黃旗,算是親戚兼同旗。但此後兩人關係仍然平平,年極力討好皇三子胤祉和康熙本人,以至於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被胤禛寫信痛斥“六七個月無請安啟子,視本門之主已同陌路人”。年直到這一年才首次介入軍事(時任四川巡撫),同年十月初一日自己上密摺給康熙請求賞給總督銜以方便指揮軍事,並獲得批准,才真正成為“大帥”,且這個“大帥”還遠在四川,和“三江”、“嘉湖”風馬牛不相及。既然這句謠言17世紀末已經產生,其與雍正、年羹堯無關當可斷定。

不過1690年康熙親征噶爾丹途中患病,認為趕來問病的太子“無憂色”,此後父子關係趨於緊張,江浙一帶也得到風聞,當地是反清會黨活動密集區,這一條謠言很可能是反清勢力藉此時機編造,意思是“江浙會出新的真龍天子(”大明朱皇帝“),一旦出現這裡會變成反清復明的戰場”,用於號召群眾和製造聲勢。但當時社會秩序趨於穩定,這種小動作終究起不了大作用。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四月,已飽受猜忌的年羹堯被解除陝甘總督、撫遠大將軍職務,降調杭州將軍,四月二十二日,仍在路途上的年羹堯向雍正寄出密摺謝恩,此時雍正通過各種手段得知年隨從千人,行動招搖,“仍似大將軍氣象”,已起殺心,遂在其密摺上寫下硃批:

“朕聞得早有謠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之語……朕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自不肯為,有你統朕此數千兵,你斷不肯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

這段話十分露骨,意在威脅、警告,同是也留有一點點餘地,暗示“只要你老老實實就不會要你性命”,結果年到任後“怨望”,而雍正也終於動了殺機。不過即便這段硃批也稱“早有謠言”,並未將“稱帝造反”的罪名扣在年頭上,也沒有牽強附會地把三十多年前就開始流傳的謠言,說成與年有關。此後(同年陰曆十二月)群臣希旨彈劾年羹堯罪狀,刑部曾通過刑訊整理了一份年羹堯和算命先生鄒魯“要稱帝”的假口供(因為最初口供不滿意,刑部索性逼著鄒魯照自己意思又寫了一份),上報雍正後雍正批覆“鄒魯乃無知小人,相與謀逆之情雖實,而事蹟尚未昭著”,可見雍正心裡清楚年羹堯並不想稱帝,在其它罪名已經坐實的情況下,就不願多提牽強附會的那句謠言了。


陶短房


這是諺語,出自影視《雍正王朝》,並非史實,權當茶餘飯後談資,不可過分解讀。

影視中說:“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在雍正之前就已經在民間流傳了將近30年。這裡的帝指的是造反自立的新帝,並非雍正或者任何一位滿清皇帝。

意思是說,滿清早年管理太多殘暴,屠戮太多,百姓怨聲載道,將有人在三江口(浙江紹興)揭竿而起,自立為王,到時候,嘉興、湖州、杭州一帶,將成為與清軍的首要戰場。

影視中,年羹堯自恃功高,恣意妄為,被雍正貶到杭州為將,也有刻意試探年羹堯的意思。

在年羹堯回奏表謝恩到杭州為將的摺子上雍正回覆說“我聽說民間一直有一句話,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現在派你到杭州去,如果你有意反,那也是天意,我沒辦法挽回,如果有人要反,你帶著我的幾千精兵,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對年羹堯的嗤之以鼻已躍然紙上。

但是,按照影視來看,年羹堯的死早就埋下了伏筆,早在他血洗江夏鎮的時候,劫擄了幾百萬銀子,隱瞞不報雍正,雍正就在心裡罵著“狗奴才,竟敢貪財不報!”只是他還有用才一直留了那麼久。


不書公子


其實早在年羹堯和雍正皇帝講這句話之前,“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的謠言就已經流傳了近三十年。這裡的三江口是指江南地區三條河流匯集入海之處,這三條河流分別是錢塘江、富春江、黃浦江。而所謂的嘉湖實際上則是指杭嘉湖平原,即今日的杭州、嘉興、湖州地區。

那麼這句話的意思也就變得清晰起來,那就是將會有帝王自三江口出世,而杭嘉湖平原地區則是這位皇帝的首戰之處。這句話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呢?在雍正帝親筆書寫的《大義迷覺錄》中,雍正就寫道:“即如從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此語已流傳三十餘年矣”。也就是說在雍正前三十年,這句話就已經在中原大地廣為流傳了,並傳到了統治集團的耳朵裡。

而三十年前大概就是康熙三十年到康熙四十年之間,可是年羹堯在康熙三十年才高中進士,後改庶吉士。他一直在四川和廣東任鄉試考官,做過最大的官是內閣學士。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堯才得以升為四川巡撫,躋身地方實力派之列,可這時離這句話最開始流傳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的時間。

縱觀年羹堯的履歷,他從未在杭州做過官,所以這句謠言和年是一點關係也扯不上的。這句話亦絕非年羹堯成為撫遠大將軍之後才開始流傳的,所以這句謠言根本說的就不是年羹堯。那麼為什麼會平白無故的流傳起這樣一句謠言,正所謂空穴不來風,這句話自有淵源。

眾所周知,清廷在勾結吳三桂得以入主中原之後,下發剃髮令,命令於十天之內,江南人民一律剃頭,“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然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對此項政策江南人民多有反抗,清廷對反抗的地區採取了殘忍的屠殺手段。始有“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可憐一片“俏江南”變成一片斷壁殘垣。

因江南一帶被屠戮太重,而有志於“反清復明”的仁人志士多有出於杭嘉湖平原之地,所以當時多有此地將有起義的謠言,“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也就順理成章了

。那麼這句話為什麼又會和雍正及年羹堯扯上關係呢?

年羹堯因倨傲獲罪於雍正,被雍正撤去撫遠大將軍之職,補以杭州將軍。而在年羹堯給雍正上了謝恩摺子後,雍正在給他的硃批上寫道:

朕聞得早有諺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朕今用你此任,況你亦奏過浙省之論,朕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自不肯為,有你統朕此數千兵,你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此二語不知你曾聞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覽之實實心寒之極,看此光景,你並不知感悔。上蒼在上,朕若負你,天誅地滅,你若負朕,不知上蒼如何發落你也。

這時年羹堯已經被貶為杭州將軍,但是朝中大臣落井下石之人不少,紛紛彈劾年羹堯,欲置其於死地而後快。其中就有人在給雍正的彈劾摺子上寫了這句“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提醒雍正年羹堯還是要殺掉為宜

而雍正之所以用這句話來提點年羹堯,不過是給自己尋一個藉口,讓自己誅殺功臣的吃相看起來不那麼難看罷了。此帝王家事,哪裡有什麼道理可講呢。

以上。


逆流時代



《雍正王朝》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部歷史熱劇,劇中寫年羹樣飛揚跋扈,藐視皇權,致使民間有“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的傳言。那麼“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到底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電視劇把真正的歷史混合在了一起。把歷史修改過了。此話的本意上面已經有朋友說過了,其實和年羹堯一點關係沒。年羹堯是在雍正3年才被貶到杭州的。以前從未在杭州過,但電視劇裡一開始就說年羹堯是在杭州將軍手下作參將。最後是因為做過杭州參將所以再讓他去杭州當將軍。所以電視劇是把時間線竄改了。

其實這句話是年羹堯被貶杭州時候年羹堯的謝恩摺子上的批示。其大致意識是說:杭州有這樣的一句諺語,但還是把你調到杭州,看看這句諺語是不是會變現實。如果你想當皇帝造反。那也是天數,如果有別人造反,你也不會容許。大致意思就是這樣。下面是批文:雍正在年羹堯謝恩的摺子上寫道:“朕聞得早有諺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朕今用你此任,況你亦奏過浙省之論,朕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自不肯為,有你統朕此數千兵,你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此二語不知你曾聞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覽之實實心寒之極,看此光景,你並不知感悔。上蒼在上,朕若負你,天誅地滅,你若負朕,不知上蒼如何發落你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