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山海关失败西撤


在山海关李自成被吴三桂和清军打败以后,李自成帅军返回京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是守还是走?

李自成山海关失败西撤


大顺军在进入北京城的鼎盛时期,被吴清联军当头一棒,前后对比的心理打击可想而知,而且北京城周围的可用兵力很少,充其量就几万人,恐怕不是正处于势头上的吴清联军的对手。

李自成山海关失败西撤


那么选择只有一个了,那就是走?往哪走?很简单,从哪里来,往哪里走。

大顺军西撤路线

李自成山海关失败西撤


李自成从西安经山西进入北京城,现在只能原路返回,在离开北京之前,李自成在紫禁城进行了登基大典,虽然在西安已经登基称帝了,但是中国人都有一个情结,那就是一定要在京城皇宫里面登基,才觉得名正言顺。

李自成山海关失败西撤

李自成东征失败,在返京途中就杀了随军为人质的吴三桂父亲吴襄,并将其首级挂于高杆示众,进城之后又杀了吴家老少三十八口,制造了灭门惨案,陈圆圆当时是刘宗敏的爱妾,李自成来不及处理,陈圆圆就留在了京城。

灭门之仇、辱妾之恨,彻底地激怒了吴三桂,吴三桂不做修整,一直愤怒地追击李自成

李自成山海关失败西撤

除了过把瘾以外,李自成在撤出京城时,还一把火烧了皇宫。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大顺政权回老家西安了,回得很彻底。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要受陕西,必先受山西。即使大顺军要撤回西安,那么至少应该在山西境内留下大批的守军和得力的将领,作为陕西的屏障。

我们看看闯王在山西的兵力布置:在固关留下了大将马重禧;在大同、阳和留下了制将军张天琳;在晋东南长治地区留下了大将刘忠;路过省会太原时留下明朝降将陈永福守御;在晋西北保德地区留下了降将唐通;晋南临汾地区又有绵侯袁宗第统兵万人屯于挂甲庄。

李自成山海关失败西撤


这些人光看名字就知道他们并不是大顺政权的一流名将,并没有刘宗敏、李岩甚至刘芳亮级别的大将坐镇指挥,所以山西的局面可以说是一盘散沙,并不能形成较大的抵抗力。

至于闯王为何急于返回西安,并且没有在山西留下得力干将进行防守,实在令人蹊跷。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三种可能是:

一、后方西安出现变故,比如兵变政变等。但是从后续的事情发展来看,西安方面并无大的事情,李自成身边的重要将领都出现在随后的抗清斗争中,如果非重要将领的小哗变,并不值得李自成亲帅大军回救,所以兵变政变的可能性很小。

二、李自成被清军吓破了胆,不敢与之交锋。也许有一定的因素,但是随后在潼关保卫战中,李自成帅大军与清兵鏖战半个月,说明李自成并非不敢与之交战。

三、后撤是为了积攒力量与清兵大决战。综合以上两点,最后的原因恐怕也就是李自成认为带到北京的兵力经过山海关一战以后并不足以与吴清联军抗衡,所以他一边撤退,一边积攒大军,准备与之决战。

应该说第三点是最有可能的原因,但是李自成在撤退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山西的局势进行精密的布置,导致最终陕西面临两路清军的夹击,由此可见,李自成在战略层面还是有所欠缺,并不具备一流战略家(如韩信,岳飞等)的大局观,身边也缺少张良、刘伯温这样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

所以在李自成撤退到西安,而清军紧逼山西的时候,当地的大顺军或被原明朝降将杀害,随之投降清朝,或被清军击败逃归陕西,整个山西分崩离析,大部落入清军手中。

李自成山海关失败西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