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一個禿頂、長著鬍子的胖胖父親,一個淘氣、一頭炸毛的頑皮兒子,構成了一對經典的父子形象。

不知道有多少人,童年的記憶中,有這對父子。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德] 埃 · 奧 · 卜勞恩丨繪

楊瑩丨譯

2003年4月 中國工人出版社

至少對我而言,這本漫畫書小時候的我翻了又翻,即便知道下一格漫畫會出現什麼畫面,仍不捨放下。

作者埃 · 奧 · 卜勞恩,用簡單的幾筆,就描述出了一對充滿德國式幽默的父子相處日常。

今天也正是這位漫畫家的誕辰,就讓我們一起,重新翻開這本漫畫。或許你不僅能回想起曾經對這些漫畫小故事的痴迷,也能用成年人的眼睛,再次從他們的故事中,發現感動。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卜勞恩的一生很短暫,藝術創作也不多,但一部《父與子》卻足以讓他成為德國漫畫家中的代表人物。

一個禿頭、大肚子、滿臉鬍子、愛叼著菸斗的父親,和一個可愛、淘氣、愛闖禍、耍小聰明的兒子,這對父子之間的生活鬧劇,為一代又一代人送去童年笑聲。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然而創作出這對可愛父子的

卜勞恩,一生過得並不算順風順水。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他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從小就喜歡塗塗畫畫。然而因為家庭經濟不算富裕,卜勞恩在該繼續上中學的年紀,去當了一個鉗工賺錢。在持續了三年的艱辛學徒生活裡,卜勞恩並沒有放下對藝術的追求,後來去了萊比錫皇家繪畫與出版學院求學。

畢業後卜勞恩被一家報紙賞識,開始為報社繪製漫畫。在這段快樂的時光裡,卜勞恩還與妻子相遇、結婚,生下了兒子克里斯蒂安。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然而那時的德國,納粹的陰影正悄然來襲,希特勒上臺後,曾經畫過一幅政治諷刺漫畫的卜勞恩,很快被封殺。

在柏林避風頭的卜勞恩,開始在《柏林日報》上連載幽默漫畫,《父與子》中那對令人捧腹的父子,就這樣第一次在公眾前亮相,而很多故事都來自卜勞恩和兒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實生活。

在當時氣氛壓抑緊張的德國,這些充滿了生活溫情、成長嬉笑的漫畫,為不少人送去了心靈的慰藉。

最終卜勞恩沒有逃過被拘捕的命運,他在審判前夜在獄中自殺,給妻子寫下的最後一封信中,這樣叮囑道:“……我為德國而畫……還望把他(克里斯蒂安) 撫養成人。帶著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在如今的德國卜勞恩市,立著一座父與子雕像,既是紀念這對經典漫畫父子,也是紀念那個生平坎坷、卻仍舊心懷熱愛與追求的漫畫家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重新翻開《父與子》,撲面而來的,是一種不故作好笑的幽默。上世紀30年代,這部漫畫來到國內,得到了魯迅和豐子愷等人的讚揚。

作為一個被生活疲累環繞的成年人,再翻開這本漫畫,也仍舊會笑出聲。

這些小漫畫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父子的性格與相處很真實,因為他們正是卜勞恩父子的真實化身。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這個叼著菸斗的父親,會帶著兒子在一棵樹上“記錄”身高,來年卻發現小樹也在成長。這一瞬間就讓人想起,小時候我們在牆上、門框上記錄身高的那一道道“痕跡”。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他也會玩心大發,陪著兒子一起“調皮搗蛋”,誰小時候沒騎過“爸爸牌大馬”,和爸爸一起捉弄家人呢?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這對父子也是幽默的,他們在日常的每個小角落,發掘快樂,互相調侃,樂此不疲地給彼此“製造麻煩”。

一起在浴缸裡“打仗”,而且“戰爭允許一切手段”;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一起捉弄攝影師,拍一張與眾不同的親子照;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他們更多時候,還會讓人心頭一暖,覺得父子之間的成長與陪伴,雖然會有煩惱和矛盾,也有小小的無言的溫情

比如聖誕節的時候,瞞著彼此,偷偷準備禮物;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比如打水漂沒盡興的時候,父親就偷偷搞來一車小石子;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當兒子的禮物被摔碎時,父親從殘局中撿起“禮物”,開心地給兒子展示這個禮物有多“實用”。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當然如果《父與子》僅僅是“父慈子孝”的故事,它還不至於成為人們心中的念念不忘之作,最重要的,這對父子身上還時刻顯示著人性

在兒子闖禍的時候,父親也會把他抓過來教訓,即便發現了褲子的破洞,也不耽誤打屁股。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甚至有時候,“老子打兒子”也不需要講道理;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還有時候,父子在一起,吃大餐還不如路邊的一根烤腸開心。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父親是一個完美的爸爸嗎?他也有不講理、暴躁、跳腳的時候,然而,毫無疑問,他是一個真實的、值得愛的父親

兒子是一個完美的小孩嗎?他也會惡作劇、裝病逃學、打碎餐具,然而,毫無疑問,他也是一個有好奇心的、善良的、值得陪他長大的小孩

或許正是這樣的真實、幽默、溫情與人性,才讓這部漫畫,在當時陰雲籠罩的德國,被稱為“人性的綠洲”,讓無數普通人心裡,覺得生活始終是熱鬧的、有希望的。


重溫《父與子》這部童年漫畫,我想我爸了

在卜勞恩的筆下,幾乎沒用什麼文字,只用畫面就能講述一個完整的幽默故事。

這部漫畫,能教會我們什麼呢?

它並不是要警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但它提醒每個大人,記得陪小朋友們一起學習探索、玩耍打鬧,有時候也可以搞搞惡作劇;

它提醒對繁雜日常厭煩的人,普通生活裡,也會有天馬行空的想象與快樂

它提醒追逐財富、失去自我的人,成名之路也充滿煩惱,金錢面前也可以保持初心

它提醒自認為困難無法逾越、自怨自艾的人,哪怕流落荒島,我們也可以苦中作樂,也還有自我拯救的創造力

最最重要的是,它提醒我們,不管多少歲,身在何方,都要回頭看看自己的父親

畢竟,不管我們在電影、音樂、漫畫裡聽過看過多少個嚴厲的、溫情的、古怪的父親,最終會想起的,還是自己的那個獨一無二的父親。


本文轉自:未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