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鄉愁不僅看得見摸得著,還能助力群眾脫貧!

鄉愁是什麼?是在外鄉親味覺的思念,是忘不掉的鄉音。但若走進瓦子街鎮,你會發現鄉愁藏在群眾的脫貧夢裡,煥發出熠熠生輝的生命力。


借鄉愁讓群眾愛家

磨盤古井、木門古燈,是在外遊子的“兒時”;時間軸、歷史沿革,是鄉里鄉親的“回憶”,裝進民俗院的是物件是牽掛更是未來。

這裡的鄉愁不僅看得見摸得著,還能助力群眾脫貧!

瓦子街鎮依託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紅色故事等加強群眾思想教育,促進村風民風改善,凝結同富裕的精神力量;通過閱讀村史,讓大家切實體會和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瓦子街村的發展變化,堅定大家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通過“鄉村振興下的瓦子街”,讓更多群眾看到機會與機遇,增強發展產業、自主創業的信心與決心。藉助移風易俗、鄰里和睦、家庭和睦等鄉風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內容,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脫貧攻堅氛圍,也讓在此納涼休憩、經過的群眾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更加認識到“小康路上跟黨走,脫貧致富靠雙手”的硬道理。

這裡的鄉愁不僅看得見摸得著,還能助力群眾脫貧!

“我們就是期望通過‘新舊故事’的銜接,來鼓勵群眾;通過老宅新生的對比,來振奮人心,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砥礪奮進,為家鄉做貢獻。”鎮長侯國峰說。

留鄉愁讓群眾戀家

“留住歷史,記住鄉愁,傳承文明”泥巴牆上的大字是初衷是精神更是一種延續。

瓦子街鎮充分發揮鄉愁的感召作用,教育引導群眾牢固樹立“人窮志不窮,脫貧最光榮”的理念,充分調動貧困戶思脫貧、想脫貧、謀脫貧的積極性。

這裡的鄉愁不僅看得見摸得著,還能助力群眾脫貧!

結合“七一”活動等,選樹一批“最美共產黨員”、“好村民”、“最美脫貧光榮戶”、“最美幫扶隊員”等各類先進故事,通過典型示範引領作用,著力解決了部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嚴重等問題,大大激發貧困戶主動脫貧的鬥志和決心。

“有些貧困戶以前經常到鎮上要低保要救濟,當了解到柳雲河靠超市自力更生,張成有種大棚發家致富的事蹟後,再也不要低保了,還主動參與到各項工作中。”扶貧主管呂政陽說。

延鄉愁讓群眾富家

“教育群眾、壯大產業、致富鄉村”,鄉愁這股隱匿起來的精神力量被時代賦予新的含義,凝聚成脫貧攻堅的總合力。

加強村容村貌整治,開展農民課堂、尋找最美鄉賢等一系列活動引導貧困群眾自立更生、艱苦奮鬥,凝聚廣大幹群合力脫貧攻堅的力量,鼓勵廣大貧困群眾用勤勞雙手改變生活、擺脫困境。

完善產業後整理項目,建產業加工中心,建紫蘇油榨油坊,通過發展產業、外出務工、家門口扶貧車間就業,讓當地貧困戶成功脫貧,實現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同頻共振。目前,建檔立卡戶135戶325人投入產業轉型,吸收220餘人在產業基地務工。

這裡的鄉愁不僅看得見摸得著,還能助力群眾脫貧!

同時,通過分享招聘用工信息,與縣扶貧局聯合實施貧困戶定向招聘、推薦當地農戶進入樹頂漫步景區務工等形式,增加群眾創業就業機會。通過多茬次、不間斷的農業技術培訓,提高了群眾投入產業轉型的積極性,轉變了傳統思想觀念,為產業轉型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2020年2月瓦子街鎮加工中心成為黃龍縣唯一一個授牌的“扶貧車間”,新的光環下,小車間將成為點亮鄉村振興的又一密碼。

這裡的鄉愁不僅看得見摸得著,還能助力群眾脫貧!

“鄉愁文化讓村民們的心聚攏在一起,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一定能過上好日子!接下來,我們不光要繼續完善基礎設施,發展農業經濟,還將不斷提升村民素質,發展農村文化,讓群眾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瓦子街鎮黨委書記趙軍鋒說。

黃龍縣融媒體中心 劉永權

H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