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喻伤寒中风

伤寒论中的中风与现在西医说的口歪眼斜,偏瘫的中风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先来看看伤害论里关于中风的定义:“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用白话说,就是你的身体有发热的感觉,出汗,怕风吹,风一吹就难受,脉象摸上去是浮和缓的,就是中风了。

为什么叫中风呢?

这是根据病症的形成原因来命名的。比如一个人出了一身汗,被冷风一吹,然后出现发热,出汗,风吹难受的病症,就是中风了。中风就是这样来的,因为感受风邪,生病了,所以叫中风。

先看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段话的意思和上面的原文差不多,只不过多阐明了发热和出汗的原由,以及治疗的方剂。

中风为什么会发热?

首先要明确,大家在看的时候一定不要用西医的观点去套中医的说法,否则会出现偏差。中风里说的发热是说自己感觉身体发热,但不一定是发烧了。中风发热的原因一般说法是风邪袭表,风本身是阳邪,然后风阳伤到了卫阳,t卫阳为了保卫人体,在体表和风邪斗争,两阳相抗,阳在中医里都有热的含义,所以出现发热。关于风阳和卫阳的概念,不理解的可以翻看我以前的文章,里面有说。

我对于发热的理解是当身体受到风时,就像一个城池受到外敌攻击,体表就是城墙,阳气就是城墙上的士兵,起到守卫城池的作用,当外敌来攻击时,现有城墙上的士兵会立即与敌人战斗,同时,为了尽快打败打败敌人,后方也会快速向城墙增援士兵。为什么不只依靠城墙现有士兵去作战呢?迟则可能生变,在那里都是通用的,人体的防御系统也不是傻子。我们的身体是通过什么渠道把士兵运输到城头呢?中医讲血能载气,身体为了快速的把外敌打垮,会把身体内部的阳气大量的通过血液输送到体表。这里也是为什么在医生误治的时候,表证或变为里证的原因。阳气有行血的作用,会推动血的运行,这里和脉象有关。在大量的血液在体表输送阳气,阳气和外敌(比如病毒)对抗,两重作用下,人体会感觉到发热。

中风为什么会出汗呢?

正统常见说法是:首先,中医讲卫阳有固表的作用,固表就是阻止身体内部的物质外泄,就像一个国家的海关,不是你想出去就能出去的。当外袭来临时,体表的卫阳们都去和外敌战斗了,自然对于其他方面的管控能力就降低了,平时出不去的津液也就能溜出去了。其次风邪的特性是疏泄,把你城墙上刺出一个个口子,那里面的水能不往外流吗。

我的理解是:第一,你热了能不出汗吗?热了不出汗不正常啊,当然后面写伤害的时候会有这种情况,热了不出汗是病。第二,中医对汗的认知是,身体里的津液受到火的炙烤,蒸发出来的,当中风时,风邪的热和人体卫阳的热都积聚在体表,体表的热比平时多了很多,炙烤体表的水分排查体外,所以出汗了。第三,出汗是把外邪带离身体的一种方式,所以人体的防御系统要身体出汗。

恶风,为什么风一吹感觉不舒服呢?

如上,先说现在都认可的正统说法,一是卫阳和风邪干仗去了,导致体表温煦失司,另一方面是因为出汗了,出汗的时候毛孔是打开的,风一吹就跑到身体里了,所以怕风吹,风吹不舒服。

这里我的理解和正统说法是一样的,平时不出汗的时候,冷风一吹都起鸡皮疙瘩,何况正出汗的时候。而且,在出汗的时候,风一吹,毛孔一收缩,一些汗没有出去,留在身体里,本来该出去的东西没出去,堵在那里,能不难受吗,堵的多了,就是伤寒里的身体酸痛。

脉象为什么是浮缓呢?

这里的脉缓不是说脉的速度变慢了,而是说脉摸起来松弛柔软。我的理解是,血运输大量的阳气来体表抗敌时,运输气的血也是大量的,所以脉是浮的。那血多了为什么摸起来是松弛柔软的呢?第一因为血承载了大量的阳气,是热的,所以是柔软的,比如水只有在寒冷的时候,结成冰的时候才是硬的。第二血为气之母。血为气母是指气在生成和运行中始终离不开血,大量的阳气去抗敌,需要血液提供能量,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提供含在血里水谷精微,血里的能量去了气里面,所以血是柔软的。第三,汗血同源,中风发热出的汗来自血液,大量的出汗会伤到营阴,使血里面的水分减少,所以脉缓。综上所述,我认为就是“阳浮而阴弱”的含义和脉缓的解释,脉象轻取即得,重按无力。

人生的马拉松中,拼的是健康,欢迎关注,继续收看中医伤寒论里中风的治疗方剂解读

汇诸家之言,学以归真

以中医经书为依据,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传播中医文化。本文由杂家归真原创,转载请注明。欢迎指正交流,喜欢请关注。

小喻伤寒中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