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廣電局推出17條演播室復工指南

電視指南:3月20日消息,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在全國率先制定推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視聽產業園區演播室復工防控指引》,明確人員要求、場地要求、出入及後勤管理等細則。

來源:《電視指南》雜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管)

綜合自北京市廣播電視局

3月20日消息,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在全國率先制定推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視聽產業園區演播室復工防控指引》(以下簡稱《復工防控指引》),並由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歸口發佈,指導全市視聽產業園區科學有效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穩妥有序復工復產。

要點總結

(一)提交復工復產申請

在演播室製作視聽節目,節目製作方應當按照演播室運營管理方的要求,制定並提交疫情防控預案;

至少於七日前向演播室運營管理方報備所有參加節目製作人員信息(包括身份證、聯繫電話、戶籍地、在京居住地址、工作單位、近期是否離京、來(返)京日期、來(返)京工具(航班/車次、車廂、座位號)、來(返)京後是否滿14天隔離要求、14天內是否有境內外疫區或疫區人員接觸史、近20天內是否發熱或其他不適症狀等)。

(二)人員要求

所有參加節目製作的人員(主持人、嘉賓、化妝等隨行人員),以下三種情況必須滿足其一:

(1)近30天內未離京的身體健康人員;

(2)來(返)京後已完成14天居家或集中隔離觀察的身體健康人員;

(3)京津冀區域內、非在京居住,但已獲得當地、當日內有效驗證健康碼的人員。

(三)場地要求

1、演播室:

演播室現場應當保持1.5米以上安全工作間距,現場舞美置景施工採取錯峰進場,不同工種選擇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搭建;

節目類型優先安排無現場觀眾的節目錄制,現場施工人員數量嚴格控制在50人以下;

通過增加50%以上的演播室面積,有效疏解現場人員密度;

有嘉賓參與的節目設置隔離線,人數控制在50人以下,間距保持在1.5米以上,確保嘉賓場地面積不少於2.5㎡/人;

要充分利用臨近閒置場所,分散安置劇組候錄人員,切實消除人員聚集隱患。

2、播室配套化妝間、試裝間:

播室配套化妝間、試裝間等功能用房應當保持良好通風條件,及時做好開窗通風和空間消毒處理,化妝臺、鏡、門把手等在使用前後應當用酒精或消毒劑擦拭;

室內人員應限定在設計使用規模50%的標準以下,與工作無關的人員不得進入。

3、公共區域:

公共區域每2小時消毒一次,衛生間便池及周邊應使用配製濃度為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殺30分鐘以上,洗手池、水龍頭、檯面等直接接觸物使用配製濃度為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殺30分鐘以上,達到消殺時間後均用清水擦淨,並保持乾燥、通風,同時配備洗手液或其他消毒用品。

电视指南 | 北京广电局推出17条演播室复工指南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視聽產業園區演播室復工防控指引

演播室屬於空間封閉、人員聚集的工作場所,應當嚴格按照市、區主管部門的要求,實行分區分級精準復工。為實現北京市各類演播室分時有序穩妥復工復產,特制定本指引。

一、總則

1.演播室運營管理單位復工前應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向屬地主管部門提交復工復產申請,經批准後方可復工,並報市廣播電視局備案。

2.在演播室製作視聽節目,節目製作方應當按照演播室運營管理方的要求,制定並提交疫情防控預案;至少於七日前向演播室運營管理方報備所有參加節目製作人員信息(包括身份證、聯繫電話、戶籍地、在京居住地址、工作單位、近期是否離京、來(返)京日期、來(返)京工具(航班/車次、車廂、座位號)、來(返)京後是否滿14天隔離要求、14天內是否有境內外疫區或疫區人員接觸史、近20天內是否發熱或其他不適症狀等)。

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京政辦發〔2020〕10號)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京津冀聯防聯控聯動工作機制,對當日內有效驗證的健康碼予以互認。

3.復工復產期間,所有節目製作團隊及視聽產業園區演播室工作人員,須嚴格遵守市、區主管部門防疫規定,服從統一指揮,自覺接受健康檢查,如實填報信息,及時上報情況,做好健康安全防護各項工作。

二、人員要求

4.所有參加節目製作的人員(主持人、嘉賓、化妝等隨行人員),以下三種情況必須滿足其一:

(1)近30天內未離京的身體健康人員;

(2)來(返)京後已完成14天居家或集中隔離觀察的身體健康人員;

(3)京津冀區域內、非在京居住,但已獲得當地、當日內有效驗證健康碼的人員。

5.疫情結束前,不符合上述三種情況的人員,暫時不得參加節目錄制;錄製過程中演播廳運營管理方和屬地防疫部門可以隨時到現場檢查;節目製作期間發現人員出現發燒或身體異常等情況,應立即對相關人員進行隔離,並報疾控部門甄別處置。

6.演播室現場,除正在錄製中的主持人、嘉賓、演員外,其他人員必須全程佩戴口罩,所有工作人員在交接、操控錄製設備時應當使用一次性醫用檢查手套,現場須設置口罩、手套等廢棄物專用收集設施,即時消殺防止二次汙染。

7.在化妝、服裝等環節,除化妝師、服裝師外,其他工作人員均應與梳妝者、試裝者保持1.5米以上的工作間距;除化妝中必要階段,所有人員須全程佩戴口罩,使用獨立化妝用品,避免共用引發交叉感染。

三、場地要求

8.演播室現場應當保持1.5米以上安全工作間距,現場舞美置景施工採取錯峰進場,不同工種選擇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搭建;節目類型優先安排無現場觀眾的節目錄制,現場施工人員數量嚴格控制在50人以下;通過增加50%以上的演播室面積,有效疏解現場人員密度;有嘉賓參與的節目設置隔離線,人數控制在50人以下,間距保持在1.5米以上,確保嘉賓場地面積不少於2.5㎡/人;要充分利用臨近閒置場所,分散安置劇組候錄人員,切實消除人員聚集隱患。

9.演播室配套化妝間、試裝間等功能用房應當保持良好通風條件,及時做好開窗通風和空間消毒處理,化妝臺、鏡、門把手等在使用前後應當用酒精或消毒劑擦拭;室內人員應限定在設計使用規模50%的標準以下,與工作無關的人員不得進入。

10.疫情結束之前,演播室使用中央空調應關閉迴風,採用全新風運轉,並按規定對空調系統進行消毒處理,節目錄制間歇和休息時段應當敞開入口門及進景門或開啟排風設備通風換氣;演播室及導播機房在節目錄制開始前和結束後,應當採用大功率紫外線消毒燈實施全區域徹底消殺;錄製持續時間較長的節目,應當中間暫停錄製並在實施紫外線照射消毒後再繼續錄製;導播臺使用前後應當用酒精或消毒劑擦拭,機房(轉播車)每天應不少於3次開啟門窗或排風設備通風,不具備通風條件的應當暫停使用或增加消毒頻次。

11.公共區域每2小時消毒一次,衛生間便池及周邊應使用配製濃度為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殺30分鐘以上,洗手池、水龍頭、檯面等直接接觸物使用配製濃度為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殺30分鐘以上,達到消殺時間後均用清水擦淨,並保持乾燥、通風,同時配備洗手液或其他消毒用品。

四、出入及後勤管理

12.交通方式應以自駕或專用車輛接送為主,儘量減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演播室錄製節目,當天錄製工作完成後,人員不在園區居住、留宿。

13.演播室現場實行“北京健康寶”“疫情防控行程卡”數據核驗、綠碼通行。進入節目製作區域人員必須與報備名單的身份證一致,且全程佩戴防護口罩,並接受現場體溫檢測,進行人員信息登記。

14.所有人員、車輛必須事先辦理出入證,從指定出入口和通道進出工作現場,分別設置單一出入口,實行人車分行,除裝景設備車輛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由演播室進景門處通行;所有進入演播室的設備在進場前必須進行消毒處理,節目製作方必須向演播室運營管理方出示運載車輛與設備在裝、卸前後的消毒照片憑證和消殺記錄。

15.在演播室等節目製作區域儘量減少乘坐廂式電梯,確需使用每次不得超過4人,使用牙籤、消毒紙巾等觸碰按鍵;樓梯間阻隔門應保持開啟狀態,減少接觸面,避免交叉感染。

16.園區應做好基本用餐需求服務,根據首都之窗公佈並更新本市具有“點對點”配送能力的食材供應配送企業、蔬菜直通車企業名單,幫助開工企業(製作團隊)精準對接,根據訂購需求,集中加工、分送餐品。

所有用餐人員應當在指定地點、區域錯峰分散就餐,就餐方式應當採用分餐制,人員間隔應保持在1.5米以上,就餐時切勿相互交談;就餐地點須提供自來水源和洗手液、肥皂、紙巾等消毒清潔物料。

17.節目製作方、演播室運營管理方應採用音視頻電話會議方式,確需現場開會,應當選擇空氣流通的場所進行,會場應事前作預防性消毒並保持室內通風30分鐘以上。辦公區域和節目製作區域無關人員不得進入。

本指引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制定並解釋,由北京市疾控中心歸口併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2020年3月19日

电视指南 | 北京广电局推出17条演播室复工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