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崗位應聘,別人到手1萬,你到手6千。HR不會告訴你的薪酬套路

文:冠群職說 本文共1800字,閱讀約2分鐘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面試的時候,HR說這個崗位月工資1萬,入職後才知道,有20%是績效。

入職前,HR說公司繳納五險一金,入職後才知道,原來是按照最低工資基數。

入職後才知道,同一批來公司的同事,都有補助,只有自己沒有。

以上這些坑,我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遇到過,雖然知道後很生氣,但大多數時候是不是都忍氣吞聲了,因為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隨著疫情的趨穩,各省市也都在有序的復工,“金三銀四”的招聘季很快就會復甦。

與其入職後“生氣”,不如在面試談薪的時候,把應聘公司的薪酬制度摸個門清,咱們今天就來聊聊,HR不會主動告訴你的那些“談薪套路”。

同一崗位應聘,別人到手1萬,你到手6千。HR不會告訴你的薪酬套路

別把HR想的太高大上,不專業的一抓一大把

我剛畢業頭幾年,換工作去面試,應聘公司的HR問我薪資要求,我說最低6000,HR讓我回去等消息,過去兩天,告訴我被錄取了。等發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到手不到4000塊錢,我去找HR,為什麼和說的不一樣,HR告訴我我,有20%也就是1200塊錢,是績效工資,得等考核過了之後才發。

我問她:為什麼不在面試的時候告訴我,她說我沒問她。後來,機緣巧合之下,我做了HR,一路從助理做到HR總監,見過太多這樣不專業的HR。尤其是去中小企業應聘,千萬不要想著HR能夠主動把全部和薪酬相關的事項都告訴你。

為了自己的權益,在談薪酬的時候,應聘者必須知道,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你每個月的到手工資?

同一崗位應聘,別人到手1萬,你到手6千。HR不會告訴你的薪酬套路

求職季,彆著急談薪,先來看看這“8個”薪酬套路

咱們在求職應聘之前,一定要知道,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你的“荷包”,只要把這些都搞清楚了,你才能和HR談薪,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要一個比較合理的價位。

1、工資構成

HR問你期望的薪資是多少的時候,不要直接說你期望的工資數額是多少。因為你說的工資,在HR看來,就是工資總額,而這個工資總額可能包含很多項目。

如:你去應聘程序員,HR問題你期望薪資是多少,你說1萬。那HR就主觀認為你要求的工資總額是1萬。

其實,公司程序員的工資是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項目津貼等等子項構成的。所以,在談薪之前,你要提前詢問HR:咱們公司的工資是怎麼構成的?以此來判斷,你期望的薪資高低。

2、績效工資佔比

現在很多公司都會在工資總額中設置績效工資的部分,而大部分公司,績效考核就是形式主義,尤其是中小企業,很多情況下都是“變相扣錢”的手段,考核全憑領導心情。所以,在談薪酬之前,一定要問好,績效工資的佔比情況。

一般情況下,行政、人事、財務這些平臺部門,績效工資佔比20%;業務部門,佔比40-60%。具體每個公司情況不一樣。

3、績效考核週期

這也是在談薪的時候必須要了解清楚的問題,因為月度考核和季度考核,對你的工資是有影響的。如果是月度考核,那就是績效部分一個月一發。如果是季度考慮,那就是3個月一發。如果你剛入職1個月就辭職了,這個績效部分是不是就不發了。

這一條,也是很多小夥伴在談薪酬的時候經常會忽略的一條。

4、五險一金的繳納基數

面試的時候,HR會告訴你,公司有五險一金,但是有和按照工資基數繳納,是兩個概念。現在社保併入地稅之後,社保的繳費基數基本和工資總額一致,但是公積金目前沒有併入,所以很多公司的公積金都是按照最低基數繳納。

因為公積金是可以提取的,而且現在提取比較方便,所以繳費基數的高低,直接影響你的荷包。

5、工資的發放方式

雖然社保併入地稅,但是有些公司還是會運用一些方法,進行合理避稅,所以要問清楚,工資的發放形式,是統一發到一張工資卡,還是有其他的方式。

6、個稅繳納

這點很關鍵,因為現在個稅涉及到買房、買車、孩子上學,所以必須要問清楚,公司是不是全額申報納稅,像北京,如果要辦理《工作居住證》,對個稅的交稅額度是有要求的。

7、其他福利待遇

問清楚,公司有沒有其他的福利待遇,如:車補、房補、交通補助、電話補助等等,根據這些補助,在綜合評估自己的期待薪資。

8、工資晉級制度

這一條,也是在面試的時候,經常被忽略的一點。我們要知道,去一家公司面試,能夠主動談薪的次數屈指可數,如果公司沒有公開明確的工資晉級制度,那想要要求加薪就難如登天。

如果HR告訴你,只要你乾的好,就能加薪,那多半情況下,這家公司沒有明確的工資晉級制度。加薪全憑領導心情和自己申請。

同一崗位應聘,別人到手1萬,你到手6千。HR不會告訴你的薪酬套路

結語

疫情很快會過去,求職招聘季很快就會到來,希望所有求職找工作的小夥伴,都能夠認真掌握上面8條談薪套路,找到一個滿意的、高薪的工作。祝大家馬到成功!

我是 ,國家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11年企業管理經驗、聚集職場、趕走焦慮、攜手防坑。願你我共同成長!歡迎評論區留言,期待你獨特的觀點和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