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武汉地处中国版图的战略中心,九省通衢,抗战时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

1937年底,上海、南京相继失陷后,武汉实际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对溃退的中国军队穷追不舍,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1.如何保卫大武汉?

面对即将到来的武汉保卫战,中国方面吸取了淞沪、南京、太原等会战失败的教训,决定“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并吸取毛主席《论持久战》的精髓,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将日军拖入持久战的泥沼。

从华北到华中几乎是一马平川,如果任由华北日军沿着平汉铁路由北向南进攻武汉,那么高度机械化的日军几乎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占武汉;而假如能让日军由东向西进攻武汉,那么中国军队还可以依托东部地区沿途的山川河流,逐次抵抗日军,为撤守大西南赢得时间。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6月9日,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花园口大堤,造成黄河决堤改道,下游数千万民众流离失所,也打乱了了日军沿淮河主攻武汉的计划,改以主力沿长江两岸进攻。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6月18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实施汉口作战的准备命令。

日军华中派遣军由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2、第11军共9个师团约25万兵力负责对武汉的作战。

其中,以冈村宁次指挥第十一军5个半师团沿长江两岸主攻武汉;东久迩宫稔彦王指挥第2军4个半师团沿大别山北麓助攻武汉。

此外,另有海军120余艘舰艇、航空兵团500余架飞机配合此次作战。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中国方面也豁出了几乎所有家底,决定以第5、第9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大武汉。陆军、空军、海军,总计14个集团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10万人。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也将参加这次会战。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各部队自6月开始沿鄱阳湖、大别山脉等天然屏障展开,组织防御。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2.战斗过程

6月11日夜,日军波田支队趁雨夜攻占安庆,揭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6月下旬,日军抵达马当要塞封锁线外,由于指挥不力,国军苦心经营的马当要塞很快失守。而后,日军又很快攻占九江。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长江南岸战况

攻战九江后,南岸日军兵分两路,松浦106师团沿南浔路攻向德安,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继续沿江西进,8月24日攻占瑞昌。

战至10月22日,阳新、大冶、鄂城相继失守,日军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向岳阳急进,以期截断粤汉铁路。

当西进日军进攻瑞昌的同时,第106师团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南犯。中国守军英勇抵抗,日军进攻受挫。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指挥中国军队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马回岭地区与敌战成胶着状态。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万家岭大捷

9月底,见南浔路进展缓慢,冈村心急如焚。

通过空中侦察,冈村宁次决定派出奇兵出奇制胜,从中国守军防线的缝隙直插背后。

冈村把日军106师团分成五部分,进至德安西面万家岭地区后,因地图失误而迷路。

中国守军将领薛岳很快发现日军企图,指挥第4、第66、第74军等10多万部从侧后迂回,将日军包围。

日军为了挽回106师团全军覆没的败局,多次增援,并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军官。中国军队各部组成敢死队拼命进攻,日军孤立无援,补给断绝,战至10日,第106师团被歼3000余人,遭到毁灭性打击,中方取得了“万家岭大捷”,为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长江北岸战况

1938年6月初,日军第六师团从合肥南下,13日攻占桐城,17日陷潜山;7月,日军占领了太湖、宿松;8月4日,占领广济门户黄梅。

9月24日,日军波田支队攻陷富池口;29日,长江最重要的江防要塞——田家镇失守,长江的大门被撞开。

冈村宁次为抢在日本第二军前面抢占汉口,组织了由36旅旅团长牛岛满率领快速纵队,长途奔袭。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大别山北战况

8月27日,日军第2军同时向大别山门户六安和霍山进攻。

攻占六安、霍山后,第2军兵分两路;9月11日,日军增援部队16师团到达富金山。

从9月18日一直打到10月下旬,日军第13和16师团终于突破了小界岭防线,穿越了大别山。

而后,信阳失守,平汉路正面门户洞开。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3.日军突袭广州

青岛、上海等地失陷后,只剩广州成为中国对外接收援助物资的港口。

武汉会战打到10月中旬,在国军的顽强抵抗下,日军大本营等不及了,迅速抽调三个师,由古庄干郎大将统领,在海军第5舰队支援下,奇袭广州。

10月11晚,日军7万多人,2.7万匹马在广州大亚湾成功登陆,一路乘势而进,连下淡水、惠州、博罗和增城。

广州守军余汉谋第12集团军仅仅10天就被日军打败,广州于21日下午沦陷。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广州一失,粤汉铁路被切断,武汉的战略地位就此下降。

大战了四个多月,武汉的外围阵地尽失,但中国方面已赢得了往大西南转运和撤退物资的时间,武汉作战的目的已经完成。

此时,毛泽东给蒋介石亲自写了封信,重申了持久战的要义,蒋介石也吸取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不做孤城困守,遂决定放弃武汉。

日军26日占领武昌、汉口;27日,占领汉阳,历时近五个月的武汉保卫战至此结束。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4.会战结果

武汉会战是是抗日战争初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双方先后投入了一百五十多万部队。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根据国民党方面统计,国军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

而按照日本《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方面的统计,武汉会战日军第2军战死2300人、负伤约7300人,共伤亡9600人。第11军战死4506人(包括将校172人)、负伤17380人(包括将校526人),共伤亡21886人,总计伤亡31486人。

由于双方的统计都有些偏颇,根据军史专家的综合估计,日军在此战中总伤亡应该在5.5万人~7万人之间,同时还有10多万战病人员,这个数字大致可靠。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5.战役影响及意义

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控制了中国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日本已开始步入中国的战略陷阱。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日本集中了全国的资源来进攻武汉,以为攻占武汉就能使中国屈服。

但是,日本得到的是一座空城。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武汉的失守而结束。相反,全中华儿女在这场保卫战中空前团结,全民族的抗战热情达到高潮。

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军,随着战线的延长,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略进攻,从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新的战略相持阶段。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在日军已经占领的后方,大批的抗日人民武装成长起来,大片的国土又被收复。而日本侵略军则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日本是一个岛国,战略物资极度缺乏,且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

为了进行武汉会战,当时日本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更由于兵员的不断增加,国内劳力、粮食、能源进一步紧张。

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超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加速了其崩溃的步伐。

82年前那场决定国运的武汉大会战

武汉,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注定是一座不屈之城,一座充满光辉的英雄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