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與季節的關係,五臟和自然界的四時陰陽相通應


五臟與季節的關係,五臟和自然界的四時陰陽相通應

(1)心氣通於夏。夏季氣候炎熱,在人體則心為火髒而陽氣最盛,同氣相求,故夏季與心相應。

(2)肺氣通於秋。時令至秋,暑去而涼生,草木皆凋。人體肺臟主清肅下行,為陽中之少陰,同氣相求,故與秋氣相應。

(3)脾氣與四時之外的“長夏”(夏至~處暑)相通應。長夏之季,氣候炎熱,雨水較多,天氣下迫,地氣上騰,溼為熱蒸,蘊釀生化,萬物華實,合於土生萬物之象,而人體的脾主運化,化生精氣血津液,以奉生身,類於“土爰稼穡”之理,故脾與長夏,同氣相求而相通應。

另外,脾氣通於四時,又稱脾主四時。《素問·太陰陽明論》說:“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髒,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提出脾主四季之末的各十八日,表明四時之中皆有土氣,而脾不獨主一時。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依賴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養;心肺肝腎的生理機能,賴脾氣運化及其化生的精微物質的支持。脾氣健運,則四髒得養,功能正常發揮,人體康健,正氣充足,不易得病,既病也易於康復,即所謂“四季脾旺不受邪”。

(4)肝氣通於春。春季為一年之始,陽氣始生,自然界生機勃發,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體之肝主疏洩,其氣升發,惡抑鬱而喜條達,為陰中之少陽,故與春氣同氣相求而相通應。

(5)腎氣通於冬。冬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一派霜雪嚴凝,冰凌凜冽之象。自然界的物類,則靜謐閉藏以度冬時。人體中腎為水髒,有潤下之性,藏精而為封藏之本。同氣相求,故腎與冬氣相通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