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倒塌之夜

二戰之後一道柏林牆把德國分為西德和東德,這個國家就成了蘇聯與美國在政治上博弈的地方。那個不可一世的國家,在希特勒的自殺下,失去歷史的輝煌。

柏林牆倒塌之夜

柏林牆

柏林牆的修建的原因?

柏林牆的真正名稱叫"反法西斯防衛牆",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東西方冷戰關係的產物。1945年美、英、蘇三國克里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東普魯士和奧得--尼斯河以東的約11.4萬平方公里的德國領土分別割讓給了蘇聯和波蘭,另外的德國領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則由美蘇英法4國分區佔領,建立4個佔領區,並由4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的最高權力,這就給柏林牆的修建坐下鋪墊。

柏林牆倒塌之夜

工人修建柏林牆

隨著冷戰的加劇,美蘇由戰時的盟友關係轉變為競爭對手,蘇聯佔領區和西方佔領區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德國的分裂逐漸加劇。

1947年至1949年期間,美、英、法先後將其在德國西部的佔領區合併,召開西佔區立憲議會,制定臨時憲法,實行貨幣改革,用西馬克取代原來的帝國馬克。1949年5月10日,西佔區立憲議會決定以波恩為首都建立聯邦國家,5月23日通過《基本法》,即臨時憲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7日,蘇佔區的德國人民委員會宣佈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從此,在德國土地上形成了兩個德意志國家。

柏林牆倒塌之夜

分裂之後的德國,處在東西方政治、軍事較量的漩渦之中,成為在歐洲相互對峙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前沿。1954年10月,聯邦德國同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簽署了巴黎協定,翌年該協定生效,西德結束被佔領狀態,成為主權國家並加入了北約。幾天之後,5月14日,以蘇聯為盟主、包括民主德國在內的東方軍事集團--華沙條約組織也宣告成立,東德、西德的格局就此形成。

在以上的情況下,原德國首都柏林的東半部蘇佔區和西半部美英法佔區形成了兩套體制:兩個市政府,兩套警察體系,兩種貨幣。1948年12月又出現了兩個市議會。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馬歇爾計劃中的鉅額援款,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櫥窗”。

柏林牆的建立

1961年8月13日,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燈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東西分離的開始。
當柏林人一覺醒來時,發現40公里長的帶刺鐵絲網沿著蘇聯佔領區界限被匆匆佈下。民主德國人民議院發佈命令,用鐵絲網封鎖西柏林,後改為混凝土牆,建成舉世矚目的"柏林牆",切斷了東西柏林間的自由往來。

柏林牆倒塌之夜

柏林牆遺址紀念公園

柏林牆於1964年建成,1975年對柏林牆的最後一次工程竣工。柏林牆全長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牆104.5公里、水泥牆10公里、鐵絲網55公里。牆高約3.6米。沿牆修建了253個瞭望塔、136個碉堡、270個警犬樁、108公里長的防汽車和坦克的壕溝。還有一接觸使會發出信號的鐵柵欄119.5公里和供邊防軍士兵巡邏用的巡邏道119.5公里。

柏林牆的推倒之夜

柏林牆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強烈反對和指責,邊境事件層出不窮。西方常以“違反人權”為由,要求拆除柏林牆。民主德國領導人昂納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對拆除,但這必須是在導致建牆的因素消失之後。到80年代後,隨著東西方關係的緩和及兩德關係的改善,柏林牆一帶的緊張氣氛大為緩解,埋在兩德邊界上的自動射擊裝置和地雷被拆除,往來人員明顯增多。

1989年,波蘭和匈牙利颳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風,民主德國的萊比錫等地也爆發了要求"自由化"的群眾遊行。民德執政的統一社會黨內部鬥爭激烈,昂納克被迫辭職。在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影響下,新上任的民德領導人克倫茨作出了突破性的決定—開放柏林牆關卡。

柏林牆倒塌之夜

柏林牆倒塌

1989年11月9日,在宣佈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牆的那個晚上,約10萬人象潮水一般從柏林牆的東邊湧向西邊,所有的護欄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為阻隔就這樣被撤掉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開始拆除全部柏林牆,標誌著柏林牆倒塌的開始。 1990年10月3日兩德實現統一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以德國分裂為基礎、蘇美分治為特徵的“雅爾塔格局”徹底完結。一個嶄新的德國政府從新站在世界之上,柏林牆倒塌之夜帶來了不一樣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