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洪秀全的族侄洪全福想要恢復太平天國,很可惜,胎死腹中

洪秀全(1814年-1864年),廣東花縣(今花都區)人,太平天國農民運動領袖。創立拜上帝會組織,發動金田起義,建立太平天國,自稱天王。1853年,頒佈《天朝田畝制度》,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辦法。力圖實現“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1864年3月,天京合圍後,城內斷糧。洪秀全帶頭吃“甜露”(草團)充飢。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南京。對於太平天國運動及其領導人洪秀全的評價,至今史學界仍褒貶不一,存在廣泛爭議。

1903年,洪秀全的族侄洪全福想要恢復太平天國,很可惜,胎死腹中

對此,我們的看法是,洪秀全一定是丟棄了自己當初的理想,“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最終被變成了“人人都被封官,人人都想成王”的搞笑局面。太平天國早期只有東西南北王,楊秀清是東王、蕭朝貴是西王、馮雲山是南王、韋昌輝是北王,再加似乎可以通天的天王洪秀全和長著翅膀可以飛上天或者“羽翼天朝”的翼王石達開,但後來,事情就不是這樣的了,其後期居然出現了兩千七百多個王,甚至連馬伕都被封為列王!大家一起反清,最後變成了一起撈“王”,最後的最後就是“王” 濫了,沒什麼價值了,也就大勢傾頹了,起義失敗了。

《清史稿》中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改元易服,建號定都,立國逾十餘年,用兵至十餘省,南北交爭,隱然敵國。當時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氣遂已傷矣。中國危亡,實兆於此。成則王,敗則寇,故不必以一時之是非論定焉。唯初起必託言上帝,設會傳教,假“天父”之號,應“紅羊”之讖,名不正則言不順,世多疑之;而攻城掠地,殺戮太過,又嚴種族之見,人心不屬。此其所以敗歟?

1903年,洪秀全的族侄洪全福想要恢復太平天國,很可惜,胎死腹中

《清史稿》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記載了清朝歷史的未定稿的一部紀傳體史書,這裡面不存在後來起義者對前面起義者的同命相憐,應該是相對客觀也真實的評價。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洪秀全的家人大多被清廷殺了,洪秀全的屍首也被曾國荃令人挖出,拖至長江邊上澆油燒掉,然後將骨灰填進火炮,點燒引信,打到江中。但是,有一個人卻成了例外,他就是洪秀全的族侄洪春魁。

洪春魁,道光十六年(1836年)出生於廣東花縣正徑村(今花山鎮),後轉籍東莞鳳崗鎮黃洞洪屋圍村。幼隨洪秀全生活於廣西。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追隨洪秀全反抗滿清政府,揮師北上,轉戰桂、湘、鄂、皖、蘇、浙各省,晉封左天將、瑛王,人稱“三千歲”。

1903年,洪秀全的族侄洪全福想要恢復太平天國,很可惜,胎死腹中

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洪春魁逃至到東莞鳳崗洪屋圍,但洪氏族長不讓他入祠堂,意思很明顯,洪家沒有他這個人。洪春魁很生氣,在象山東邊劈地,蓋了十間房屋,自造一間小祠堂洪氏宗祠,還購置了一批田地,自此成家立室。意思也很明顯:你不要我,我單幹。但是,這種“單幹”的日子過了不長時間,清廷追捕洪秀全餘部的風聲,就讓洪春魁隻身逃往香港了。

這時候,洪春魁改名洪和,安全了很多,但香港的日子並不好過,沒辦法,洪和漂洋過海到古巴當起了鳥糞工。應該說,這也算是遠走高飛了,但數年後,洪和又返回廣東,掛名在香港義和堂行船館,在洋船上當起了廚師。廚師是個體力活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洪和覺得越來越不好乾,其時,他大約有了一些積蓄,就定居香港,改行當醫生了,專治疑難雜症。

1903年,洪秀全的族侄洪全福想要恢復太平天國,很可惜,胎死腹中

逃亡並且能夠在逃亡過程中活下來是需要本事的,而逃亡並且能夠在逃亡過程中活下來也是可以學到本事的,洪和學到的本事就是在逃亡並且能夠在逃亡過程中活下來掌握到七國的語言,這個本事讓洪和有了一定的聲望,並在聲望裡有了“復國”的想法。

1899年11月19日,洪和走訪老友謝日昌,在謝家他認識了謝日昌的兒子謝纘泰。洪和沒想到謝纘泰是自己的“粉絲”,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洪和(洪春魁)的大名,對洪和仰慕不已。見到洪和,謝纘泰兩眼放光,稱讚洪和見多識廣、深知人情世故,還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認為洪和“有大志,日以光復舊物為事”。後來,大家商議,由洪和聯絡會黨,再次起義爭奪廣州。

1903年,洪秀全的族侄洪全福想要恢復太平天國,很可惜,胎死腹中

事情就這麼被定了下來,但是,起義需要銀子,怎麼辦?謝纘泰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人——李紀堂。廣東新會七堡人。出生於1873年。香港富商李升之第三子。20歲任日本郵船公司香港分行華籍經理。性任俠,好結納秘密會黨。1896年其父病逝,分得遺產百萬。1900年加入興中會,被委為該會財政主任。自此,常以家資捐助革命活動。1901年9月26日,謝纘泰拜訪李紀堂,提出想籌集五十萬資金。李紀堂慷慨答應。

經費落實了,那就幹吧。此後,洪、謝、李三人多次會晤商談,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精心準備,他們把起義的時間定了下來——1903年除夕之夜——想趁大家都在過年,廣州文武官員在萬壽宮行禮時,召集各路人馬,同時發動起義。為此,他們還定好了國號——“大明順天國”。洪和也就在這期間又改名洪全福,自稱“大明順天國南粵興漢大將軍”並以“革命大將軍”的名義發佈《反清復漢檄文》:“凡我漢人一絲一粟,皆重徵稅,而彼滿人乃依然飽食暖衣,不耕不織……本將軍鳴其不平,愛集同志,特舉義旗,扶持漢裔。”

1903年,洪秀全的族侄洪全福想要恢復太平天國,很可惜,胎死腹中

在這段檄文裡,人們同樣不難看出讓追隨者過上好日子的豪言壯語,但讓洪全福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密謀的起義活動卻被告密了,起義本部在除夕的前三天查抄,會黨名冊、往來信件以及起義所需裝備和各個據點的武器均被攔截沒收。對此,《孫中山年譜》在1903年條目中有記載:“1月25日至28日,事先由興中會謝纘泰、李紀堂與太平天國將領洪全福共謀在廣州起義,建立‘大明順天國’,預定容閎為臨時政府總統。是時,事洩失敗。”

洪全福逃脫,隱居香港九龍,其後避居新加坡,1910年因病返回香港就醫,於當年7月病逝,終年74歲。安葬於香港英國墳場第六千七百八十一號墓。洪全福的起義沒開始就夭折,多少有些胎死腹中的意味,但有人也許會問:當時如果沒有人告密,洪全福能成功嗎?這個問題不好直接回答,但有個細節卻很能說明問題,即是:有人說,洪全福所刻的印信上有天國天父的字樣,給部下的委任狀也寫在黃絹上,沿襲太平天國的舊習。

1903年,洪秀全的族侄洪全福想要恢復太平天國,很可惜,胎死腹中

因為是道聽途說,我們也不好對這個細節有所評價,但若在此回到太平天國“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之上,卻讓人感慨很多——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陳勝在起義前對和自己一起耕種的同伴說:“苟富貴,無相忘。”起義後,陳勝發達了,當上了王,他的同伴再去找他,卻被他殺了。2000多年,中國的農民起義之所以一次次不能成功,原因可能就在這兒吧——那些起義的首領,在起義火候差不多的時候,都成王稱霸了,都當“官”了,把當初的使命給忘了,就連哥們義氣十足的“苟富貴,無相忘”都給忘了,還能談到什麼“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呢?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旦拿出所謂的理想來騙人,就會成為一件很怕的事情,而這應該不侷限於起義,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