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皇帝不是突然死亡,为什么没有指定继承人?

读出历史中的不得已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明朝有国二百多年,曾经几次遇到过皇权危机,最后是在兄弟之间完成皇权的交接。比如土木之变,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获,而他还没有册立皇太子,而且他只有一个弟弟,就是明代宗。另一次是明熹宗早早死去,没有儿子,也是只有一个弟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还有一次更为极端,就是我们这里要说的明武宗朱厚照,这位皇帝早早把自己玩死,没有儿子,而且更绝的是,没有兄弟。

一个人没有儿子,自己多少都有一些责任,但如果没有兄弟,那应该负责的就是他的爹妈。

明武宗的父亲是明孝宗朱祐樘,明孝宗对自己的皇后张氏极为宠爱、专一。史书上说,张皇后给明孝宗生过两个儿子,长子就是朱厚照,次子名叫朱厚炜,比哥哥小三岁,但在三岁时夭折。

二儿子朱厚炜夭折之后,张皇后再没有生育,所以当时有人怀疑这两个儿子究竟是不是张皇后生的,还闹出了案子,最后也没有定论。

不管怎么说,张皇后牢牢抓住了明孝宗的心,擅宠专房,不给别的妃嫔任何机会,明孝宗也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专情的皇帝。

但朝中的许多大臣和一些亲王都认为,皇帝子嗣稀少,提醒皇帝广纳妃嫔,明孝宗表面答应,似乎并没有采取行动。

朱厚照不到一周岁就被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五月,明孝宗去世,他的独苗儿子朱厚照即位,就是明武宗,张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按理说,明武宗的后宫中有一大群女人,如果他能够生下几个甚至十几儿子,不愁没有自己的继承人,也可以多少弥补一下父皇当年的错误。但明武宗在位十六年,折腾了十六年,做了许多荒唐事,宫廷内外宠幸了不少女人,奇怪的是没有生出一个儿子,也是老天要绝了明孝宗这一枝。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反叛,七月,明武宗决定御驾亲征,讨伐宁王。此后宁王迅速被擒,但明武宗却留在江南,迟迟不肯返回北京。到了正德十五年底,明武宗终于从南京动身,返回北京,结果在途中乘船打渔时,翻船落水,让他染上重病。

正德十六年三月,三十一岁的明武宗死在豹房中。

从明武宗落水生病,到最后去世,中间有四个月的时间,完全来得及选定自己的继承人。问题是,明武宗没有一个儿子,没有一个兄弟,无人可选。

另一方面,明武宗此时刚刚三十出头,没有致命的硬伤,得的又不是绝症,说不定哪天就会好起来,所以大家很忌讳谈起他死后的事。对于明武宗来说,将来让谁来做这个皇帝,都对他毫无妨碍了,还是由活着的人斟酌,更为妥当。

所以他临终前对身边的太监们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他所说的天下事,就是皇位的继承人,他让皇太后与内阁大臣们商量。这种事其实很简单,只能到明孝宗的兄弟中去寻找,明孝宗最大的弟弟是兴王朱祐杬,此时已经死了,他的继承人是朱厚熜,从亲疏、长幼的顺位来看,他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张太后和大学士杨廷和等人商议之后,派太监谷大用、大学士梁储等人前往荆州,迎立朱厚熜。朱厚熜即位,就是很难缠的明世宗。


于左


《明史武宗本纪》和《明武宗实录》我都看过,可以很明白地说,真的皇帝朱厚照这个人绝不是笨蛋,但是也绝不是正常人。即位后,正德皇帝有一次在奉天殿这么庄严的地方,他让猴子骑在狗身上,然后燃放鞭炮,受到惊吓的猴子和狗,落荒而逃,真是好不快活。

内阁首辅刘健等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频繁上书规劝真的儿皇帝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说最近天灾不断,老天都发怒了,劝皇帝敬天保民,以便让上天息怒。历朝历代,如发生天灾之类的事情,皇帝一般会检讨自己,或者吃斋几天,有的还会下罪己诏,向老天爷表个态。正德皇帝怎么回复大臣?他说:这天灾和我有什么关系?尧舜之时也有天灾。大臣们惊得呆若木鸡。这回答完全符合唯物主义精神。

在刘瑾等太监引诱下,正德皇帝接下来开始了更大的离谱。在宫中模仿街上建了许多店铺,让太监扮做服务员、群众,正德皇帝自己扮做大老板消费。正德还觉得不过瘾,又模仿妓院,让宫女扮做妓女,正德皇帝去嫖娼。后来干脆住在豹房,不回宫里办公了。

正德十二年开始,26岁的正德皇帝再也在北京待不下去了,他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带着手下武官沿着长城一直玩到了山西太原,这一出门就是一年半,直到正德十四年春才回到北京,一个月后又要下江南,群臣死谏,甚至有人破腹自杀,阻止正德皇帝南巡,后来有14名大臣被廷杖打死,正德皇帝这才放弃了南巡计划。

到这年九月,封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造反,正德皇帝南巡有借口了,他御驾亲征,走到半途,宁王就被王阳明抓住了。即便这样,正德皇帝还是要坚持继续南巡,说要把宁王放了,自己再抓一次。到了南京一住下来,就住到正德十五年底才回到北京,又是一年多。回北京三个多月后去世。

正德皇帝玩的这样嗨,但是一直没有生小孩,难过吗?肯定难过。普通人家生不出小孩都急的团团转,何况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的皇帝呢!但是当年医疗条件不发达,生不出 就生不出,没别的办法。但是,皇位继承问题是大事情啊,如果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前没有确定继承人,按照《皇明祖训》,正德皇帝死后,皇位应该由四叔兴王朱祐杬的儿子继承,可是朱祐杬只有朱厚熜一个儿子,如果把朱厚熜过继给明孝宗朱祐樘当儿子,那兴王朱祐杬就绝嗣了。

为此,当时有大臣向正德皇帝提议,皇上的五叔益王朱祐槟家里男孩多,可以从益王家找一个后辈作为武宗的继子,养在宫中,如果将来正德皇帝生了亲儿子,就把养子送回去,哪怕给他封个亲王也可以,如果一直生不出儿子,届时就让他继位。这真是个好建议,可是正德皇帝贪玩,一直没有重视这个事。

正德十六年三月,30岁的正德皇帝驾崩,武宗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只好按照祖训要求,把老五兴王朱祐杬家的独子朱厚熜接到北京继承皇位,这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正德皇帝的堂弟,两人同一辈,因为朱厚熜是独子,所以后来引发“大礼仪之争”,君臣关系搞得一塌糊涂,影响了明朝后世的政局。

如果当初接受大臣的建议,从武宗朱厚照的五叔益王朱祐槟的孙辈中找一个“载”字辈作为正德皇帝的继子,将来继承皇位,顺理成章,继嗣继统,都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大礼仪之争”,明朝的政治格局将彻底改写。

朱厚照对这样的大事不提前布局,也说明他确实是玩心太重,做事没有章法,心思不缜密,轻重分不清楚。从叔叔家过继个孙子过来给自己当继子,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嘉靖皇帝朱厚熜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把伯父孝宗朱祐樘培育的良好君臣关系彻底破坏,把正德皇帝的母亲张太后欺负的以泪洗脸,把正德皇帝的两个亲舅舅都杀了头。


坐看东南了


关于提问者所说的一个问题,答案是明确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确不是暴毙,他死前有足够的时间指定继承人。而且,明武宗并没有像提问者所说的那样,没有指定继承人。虽然明武宗的遗诏是杨廷和等人奉旨草拟的,但是不要忘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奉旨”!换言之,遗诏虽然是杨廷和等人捉刀代笔,却是明武口述的,是明武宗本人的意愿,而不是杨廷和等人。彼时的杨廷和虽然位居内阁辅臣之位,却不是“权臣”,上有明武宗的生母张太后,下有宦官集团的制衡和文官集团的内部矛盾,杨廷和等人还没有能力跨过明武宗私自指定皇位继承人!



明武宗遗诏

“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从史籍所载的明武宗遗诏来看,明武宗是明确指定了皇位继承人的。他就是“朕皇考弟兴献王长子厚熜”。这位兴献王长子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因此,提问者所谓明武宗没有指定继承人纯属子虚乌有,明世宗就是明武宗明确指定的继承人。那么,明武宗为什么要指定自己这位叔伯兄弟继承皇位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明武宗绝嗣

明武宗虽然号称“风流天子”,与李凤姐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还被改编成了《龙凤店》等影视作品。但是,无论明武宗多么“风流”,有一点确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明武宗一生也没有生出儿子来!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绝嗣

明武宗绝嗣也就算了,可偏偏他这一死,他的父亲明孝宗也绝嗣了!明孝宗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尊奉“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请看清楚,是“一夫一妻”不是“一夫一妻多妾”!换言之,明孝宗只有一个老婆,那就是后来的张太后。因此,明孝宗虽然有生育能力,却只有两个儿子。而且,小儿子蔚悼王朱厚炜还死在了长子明武宗之前,同样没有留下子嗣。也就是说,明孝宗也绝嗣了!



这种情况如果是在其他朝代,通常会给皇帝过继一个儿子来继承皇位。在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下,过继嗣子等同亲子,过继了就必须与生父断绝父子关系,以嗣父为亲父。原本张太后和杨廷和等人也是这样的想法,那就是让潜邸时期的明世宗先继嗣,再继统——先过继给三大爷明孝宗为嗣,再以皇子身份继承皇位。



但是,初抵北京的明世宗却不干了,坚持不以皇太子身份从东华门进紫禁城!甚至不惜以不当这个皇帝相威胁,宣称自己是来继统而不是继嗣的!而这也为后来的“大礼议”埋下了伏笔。那么,明世宗的底气何在?难道他真的不怕被换掉吗?对,不怕!他的底气就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



《皇明祖训》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明太祖在开元建国伊始便在苦心设计一套避免宗室相残、祸起萧墙的皇帝传承规则。最终,他制定出了一套比历朝历代都更为严苛的“嫡长子继承制”,个人更喜欢称之为“嫡长房继承制”。这一制度与历朝历代普遍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一房一房地轮,而不是一子一子地轮!



简单说就是,皇位、爵位由嫡长子一房承袭,嫡长子已故则由嫡长孙继承,继而是嫡长曾孙。直到嫡长房绝嗣,才轮到嫡次房。如果无嫡次房、嫡三房等等,才轮到庶长房,以此类推。或许有人要说了,明朝没有任何官方史料提及所谓“嫡长房继承制”。诚然,的确没有白纸黑字。但是,人数众多的皇太孙、亲王世孙、郡王长孙,甚至亲王世曾孙在史籍中却是事实存在的!如果嫡长子去世了,转由嫡次子或者庶长子担任继承人,要这些皇太孙和亲王世孙、世曾孙干什么?皇太孙,多么扎眼的封号!明太祖一生都在尽力避免宗室相残、祸起萧墙,此举岂不是自相矛盾,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根据这一原则,明孝宗一房绝嗣了,自然应该由“嫡次房”继承。但是,明孝宗本身就是庶出,即便在其生母被追谥为皇后之后,明孝宗拥有了嫡子身份。但是,并没有“嫡次房”存在。那么,理所当然,就应该由庶长房继承。因为明孝宗的两个庶出的哥哥都夭折了、没有子嗣,他最大的弟弟兴献王朱祐杬便成了唯一的候选人!彼时虽然朱祐杬不在了,但是他并没有绝嗣,皇位理所当然应当由他的继承人——时任兴王的明世宗继承。这就是明世宗敢于公开拒绝先继嗣、后继统的底气所在和法理依据!因为她的皇位既不是堂兄明武宗赏赐的,更不是张太后、杨廷和等人施舍的!是依据《皇明祖训》合法取得的。明武宗临终前之所以指定明世宗为继承人,也不是因为什么“兄弟情深”,仅仅是因为明世宗本身就是合法继承人。



既然是合法的,张太后和杨廷和等人想要换下明世宗那就是“非法”的!因此,明世宗以拒绝继承皇位相威胁时,张太后和杨廷和等人只能妥协。最终,明世宗得以直接以皇帝身份进入紫禁城而不是皇太子或皇子,此即所谓继统不继嗣——我大爷还是我大爷!



自嘉靖元年起,明世宗便因为“生父问题”与群臣展开了拉锯战,史称“大礼议”。形势终究比人强,一边是现任皇帝,一边是已故皇帝和过气“宰相”,群臣重新站队在所难免,甚至连九品观政张熜这样的微末小官都加入了站队的行列之中,公开支持明世宗。最终,明世宗成功把杨廷和等人逐出了朝堂,为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争来了“皇考”身份,一步步把朱祐杬从兴献王变成了兴献帝、睿宗献皇帝!而明孝宗就只能委屈委屈,继续当“皇伯考”了。“大礼议”以明世宗完胜收官,“我爹就是我爹,我大爷还是我大爷!”


农民工歪说历史


如果要说明朝那一位皇帝最会玩,那非这一位莫属了,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很少有皇帝能像他一样放飞自我的。

幸福的太子

在明朝有两位太子的位置最稳,一位是开国太子朱标,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另外一个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了,甚至说他的皇位根本没有人去争强,因为啥,因为他的老爹明孝宗朱佑樘只有他这一个儿子,本来他还有一个弟弟,不过幼年的时候就夭折了,但所以皇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那么皇位也只能传给他了,根本没有选择,所以他的位置比开国太子朱标还要稳重。

幼年时期老爹对他是百般疼爱,舍不得打,舍不得骂,这也能理解,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呀,随他去吧,所以朱厚照同志幼年过的十分幸福,即使有些做的很出,大臣们也不敢说杀,这是皇帝唯一的子嗣,未来的继承人,咱们还是好好教导他。

朱厚照剧照

放荡不羁的皇帝

当上皇帝的以后的朱厚照真的没有人能关注了,皇帝那是至高无上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在明朝不是那样的特别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大臣们就想让皇帝当一个泥胎,做个标本,站在那里,他们治理国家就好了。但是这位新皇帝不乐意,他要反抗。

也不去上朝,建造豹房,我就在豹房里住,没事出去转悠一下,一不小心转悠到边塞,和外族大了一场,还胜利了。不行咱们去江南吧,宁王在那边叛乱,什么王阳明已经平定了,不行,你赶紧将宁王放了,我再抓他一次。这就是朱厚照,一个放荡不羁的皇帝,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让大臣人们都感觉到头疼。也正是在南方,朱厚照落水了,以至于到他驾崩都没有好。

为什么没有指定继承人

正德皇帝在南巡回来的途中不小心落水了,他是北方人,也从来没有到过南方,根本不会游泳,呛了不少的水,从此咳嗽不止,落下了病根,引发了肺炎。这是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到了正德十六年正月,正德皇帝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在南郊祭祀的时候口吐鲜血倒下了,到了这一年的三月,他已经是处在弥留状态了,他的遗言是:

“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可以看出来正德皇帝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给自己找一个继承人,不过开头咱们也说了,正德皇帝只有他自己,他的一个弟弟也早早的夭折了,他没有儿子,根据朱元璋的遗训,有嫡长立嫡长,没有嫡立长,兄终弟及,他都不符合,那只有从藩王里面去选了,但是朱厚照和这些藩王也不熟悉,甚至他也不会认为自己会这么早死,而且即使预见了也不会立一个外人继承自己的皇帝。

所以这些事情都交给了他的母亲和大臣们,最后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了皇帝,就是嘉靖皇帝,也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所以他的名声在史书声并不怎么好。所以不是他没有想到要选个继承人,而是没得选,或者说根本不想。


天枫说


后一个问题很好回答,皇帝三十多岁大臣要是瞎上疏说皇帝你这么大岁数了,还折腾不出个娃来。赶快从侄子里过继几个侄儿给自己当儿子吧。肯定是要被杀头的。要是四五十岁还折腾不出一儿半女,皇帝自己比谁都着急。肯定会挑几个侄儿给自己当儿子。好以后吃冷猪肉


北漂叔叔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明朝皇帝是2000多年封建历史上最奇葩的一届,而正德皇帝又是明朝奇葩皇帝的代表。他的一生放飞自我,把一众老朽的大臣们逗得一愣一愣的却又无可奈何,用现代的话说,正德就是一个十足的逗比。

1、奇葩过往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朝第9位皇帝(不含朱允炆),明孝宗朱佑樘唯一的成年儿子,从小备受溺爱,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个性,他有哪些奇葩之举呢?

紫禁城太压抑,他不喜欢住:朱厚照是一个喜欢放飞自己的青年,紫禁城则是庄严的象征,在紫禁城里,有一整套宫廷礼仪,还有内阁的白胡子老爷爷们对自己指指点点,所以说朱厚照天生与紫禁城八字不合。

于是他抛弃了紫禁城,建了自己的别居,名曰“豹房”,从正德二年一直到驾崩,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豹房里。豹房里都是他的心腹太监,他在这里才是真正的皇帝。而且豹房里养着狮虎等猛兽供其玩乐,还有大太监刘瑾搜罗的美女无数。

有着一颗在战场上飞扬的心:朱厚照极爱军事,从小他就有一颗上战场的心,但是太子的身份把他束缚住了。登基之后,他决定突破这个阻碍,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豹房里,他和心腹爱将们一遍遍做沙盘推演,幻想着上阵杀敌。后来不满足于此,他封自己为镇国公,为自己在宣府(与蒙古前线)建了一座镇国公府,后来把主阵地从豹房迁到镇国公府,因为这边离前线近,一旦有战事他可以随时上阵杀敌!

终于让他等到了机会,公元1517年,蒙古小王子进攻应州,朱厚照亲自领兵杀敌,最终击退蒙古人,朱厚照甚至亲自斩杀了几个敌兵,史称应州大捷,看来在豹房的纸上谈兵还是有点作用的。

爱玩的天性无处不在:宁王在南昌造反,朱厚照非常兴奋,准备御驾亲征,大军走到一半,朱厚照接到奏报,宁王之乱已经被不识抬举的王阳明平定了,大怒,因为这样他就师出无名了。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把宁王放了,等他到南昌之后亲自指挥大军攻城,再抓他一次!真的是把国家大事都当作玩的儿戏。

因为爱玩丢掉了性命:”平定“宁王之后,朱厚照在江南玩得尽兴,在一堆白胡子老爷爷的催促下,终于准备回北京,在经过淮安的时候,看到江上有人在捕鱼,觉得挺好看的,于是乘小船也想尝试一下。皇帝出手,天下我有,果然上了一条大鱼,活蹦乱跳,却把朱厚照吓住了,脚下不稳跌入水中,自此染病,回到北京,几个月后病逝,此时他才31岁,结束了“丰富多彩”的一生。

2、终生不育导致皇位外传

不像他父亲朱佑樘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朱厚照身边从来都不缺女人,豹房内美女无数,但是肚子都不见动静,从现代角度来看,朱厚照应该是患有终生不育,之前还看了一本小说(《明朝败家子》,写得不错,很有历史功底),说朱厚照因为包皮过长导致不育,要给他做包皮切除手术。

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驾崩之后只能挑选宗室子弟继承皇位,这个幸运儿就是朱厚熜。

朱厚熜是朱厚照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选定的,为什么朱厚照不指定继承人呢?

朱厚照虽然没生出儿子,但是他年轻啊,他认为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未来有可能生出儿子,所以就没有像宋仁宗提前过继宗室子弟培养。皇帝不说,大臣自然不敢提,谁要是提了就是在说你朱厚照现在生不出儿子,未来也生不出儿子,以朱厚照的秉性,绝对将这个家伙一撸到底。

朱厚照的驾崩是个意外,等他意识到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就算他想要指定继承人,他能指定谁呢?自己没有培养,各地藩王平时都不来京城,朱厚照对他们也不甚了解,如何来制定继承人?

所以未来的皇帝人选只能交给母后和朝臣去确认了。


荣耀历史


明朝自朱元璋开国以后,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按理说,不应该出现皇帝没有后代继承人的问题。道理很简单。明朝皇帝的后宫嫔妃有不少,这些人大多是从民间挑选出来的。而且,后宫当中,又有许多宫女。为了鼓励皇帝繁衍后代,并不禁止皇帝宠幸宫女。相反,明朝有多位皇帝,都是宫女的后代。而且,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和司礼监后,许多事情都可以交给内阁和司礼监处理。除了像朱元璋、崇祯这两个劳模皇帝外,大部分皇帝都是可以选择偷懒,却不会影响国家事务的。所以,他们在后宫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但即便这样,仍出了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就是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如果把古代皇帝的标准模板放在朱厚照身上的话,一定会得到一个结论,这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每天就是吃吃喝喝,胡搞游玩。不老老实实的处理公务,天天想着跑到外面去体验生活。而且,还在皇宫里搞“豹房”这种场所。最后,也是死在豹房。所以,在过去的史书评价里,朱厚照得到的评语并不高。

但是,在近代以来,朱厚照得到的评价却高很多了。不少人都认为,朱厚照是一个追求自由天性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有才干的皇帝。他亲自带兵出征,击败了蒙古小王子。在打仗的时候,都是跟士兵住在一起,很有平民风范。处理赈灾救济的事务,也是有条不紊。

同一个皇帝,得到的评价为什么会相差那么多呢?这是因为,朱厚照实在不是一个愿意走寻常路的皇帝。对于历朝皇帝都尊崇有加的祖训,朱厚照完全不放在眼里。别的皇帝都自称“朕”,他却给自己封了一个“镇国公”的名号,自己给自己封为大臣,还厚颜无耻的管户部要银子。皇帝做到这样的,真的算是一朵奇葩了。

就连出征的时候,用的也是“镇国公”朱寿的名号,搞得底下大臣一片茫然。当年王阳明平定叛乱后,想要把俘虏交给朝廷,彻底了结这件事。可朱厚照却死活不愿意。王阳明没办法,就上了一道奏折,说这些功劳,都是“镇国公”朱寿干的。最后,好劝歹劝,才把皇帝劝回去。

朱厚照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乐比较多一些。而且,也不上早朝,听大臣讲课。不是往豹房钻,就是往妓院走。这样一个皇帝,肯定评价不会高。说实话,朱厚照能这么折腾,明朝江山却不亡,也是跟当时明朝内阁办事能力有关。要是换一个能力一般的,或者干脆没有内阁的,朱厚照再有能力,也没办法继续这么折腾了。

按说朱厚照后宫佳丽也不少,但不知为什么,却一直没有嫔妃。他也不着急。毕竟还年轻。

可谁也没想到,一场意外事故的发生,让年富力强的朱厚照,迅速的走向死亡的终结。当时朱厚照正在钓鱼,忽然钓到水里,被捞上来后,迅速的精神萎靡,身体虚弱。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毕竟皇帝还年轻。再过不久,朱厚照居然在举行祭祀典礼的当场吐血。又过了三个月,朱厚照驾崩。

因为去世得实在突然,朱厚照根本就没有后人留下,皇位出现了短暂的空缺。明朝大臣按照朱元璋当年定下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从明朝宗室中挑选继承人。也就是那位“一意玄修”的嘉靖皇帝继承了皇位。


欣轩华


明朝皇帝的继承顺序是明初就被朱元璋订死的。嫡长子继承制,无子则兄终弟及。后面的皇帝无权变更。所以明朝皇帝并没有立储的自主权。万历皇帝试图越次立储,也没有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