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永徽年間,權力的二元結構隱藏著巨大的內在危機。高宗李治日益年長成熟,卻仍然只是名義上的君主;一切大權都還掌控在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手中,並沒有任何還政放權的跡象。權力的危機就這樣,一步步走向引爆邊緣。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唐高宗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長孫無忌

永徽五年(654年),高宗又一次向五品以上高級幹部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 頃在先帝左右,見五品以上論事,或仗下面陳,或退上封事,終日不絕,豈今日獨無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

以前先帝的時候,我看你們一個個能說會道,政治氣氛很是活躍,為什麼今日大家都不說話了,啞巴了,難道到我這就沒話說了嗎?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法門寺壁畫上的唐高宗

想必在表達這番不滿的時候,高宗已經能夠意識到,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沉悶局面,根源在於下面眾臣個個都清楚:掌權的不是您皇帝老人家,而是長孫大人。誰知道哪句話該說,還是不該說,說輕了,還是說重了。

輔政的長孫無忌以及他那個集團已經成為橫亙在君主與眾臣之間的一道巨大障礙,而此時正享受著大權獨攬的長孫無忌也沒有任何收手的意思。

一個天子無論如何“昏懦”,這都是很不愉快的感受。唐高宗當然試圖打破這樣的僵局,但是永徽初年他所能利用的政治資源的確非常稀少,只能繼續等待。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被架空權力的唐高宗李治

在傳統的政治模式之中,外戚和宦官往往是比較弱勢的君主用來制衡外廷權臣的重要而有效的武器。唐初的宦官基本不參與政治運作,所以遠沒有形成一個宦官參政機制,那麼剩下的就是外戚了。正如長孫無忌本人,其實很大程度正是憑藉著太宗外戚的身份佔據權力核心。

高宗李治也不是沒有想過建立一個自己的外戚勢力小團體。還是太子的時候,由父親李世民操辦,李治已經早早成婚。太子妃也就是如今的王皇后,出自名門太原王氏,母親那邊則是河東柳氏,家庭門第極高。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王皇后影視形象

永徽三年(652年),中書侍郎柳奭(shí)被任命為中書令,步入到宰相的行列,這位柳奭正是王皇后的親舅舅。

這樣皇帝的舅舅長孫無忌和皇后的舅舅柳奭就都成為了當朝宰相。很顯然,這一人事安排的目的,正有著分長孫無忌之權的考慮在其中。

長孫是前朝老臣,資歷無人能比,做到宰相位置是理所當然,而無甚功績的柳奭能夠位居宰相,當然是因為他的外甥女。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柳奭影視形象

在正常的邏輯裡面,這位舅舅無論如何應當是站在外甥女這邊,維護外甥女的利益。而能夠維護外甥女皇后利益的最終辦法,必定就是死心塌地地置身於外甥女婿皇帝的陣營裡。要不然要你來幹什麼?

可惜偏偏這位皇后的老孃舅可能政治悟性不高,摸不清那些只能意會不可言說的政壇要領。在擔任了宰相以後,非但沒有幫著外甥女婿說話,還一屁股坐到長孫無忌那個陣營裡面去了,當然很大原因是稀裡糊塗,眼光不夠長遠。

王皇后結婚幾年,一直沒有孩子。照理說,這個時候高宗李治25歲左右,皇后應該比皇帝還要小一些,如果沒有什麼身體問題的話,完全可以再等一等。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唐高宗和王皇后

但是柳奭這個人有些坐不住了,給外甥女出了一個主意,說皇上有個大兒子李忠,李忠他媽劉氏出身微賤(很可能是個宮女),建議皇后把李忠抱過來當自己的兒子,這樣有兒子了皇后的地位才能穩固。

這個主意當然不算什麼特別不好的建議,畢竟當時高宗所寵幸的蕭淑妃(不知道這位蕭妃與當時另一系重要皇家結親對象南方的蕭氏家族是否有關)已經為李治誕下二女一兒,對於老生不出來的皇后的確是壓力山大。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王皇后聽從了舅舅柳奭的建議,去跟皇帝說了。史料上沒有明確記載當時李治的態度,但從後來很多人都被牽扯進來進行遊說,顯然李治一開始是持否定態度的,王皇后在老公那裡碰了一個釘子。

聰明的話,這事到這也就完了。畢竟家裡的家務事還是得聽老公的,至於怎麼維護皇后的位置,那也只能再想其它的辦法。

然而,柳奭此刻犯了一個大錯,見這事被皇帝否決了,竟然去聯繫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希望他們能夠出面作皇帝的工作。這就有了永徽三年“(柳)奭與褚遂良、韓瑗、長孫無忌、于志寧等繼請,遂立(忠)為皇太子”的事件。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長孫無忌影視形象

一件本來是自己家庭內部的事情,結果搞得滿城風雨,最關鍵還招惹來了長孫這些外臣介入。在這麼一群人“繼請”“固請”之下,李忠最後是被過繼到了王皇后名下,也被立為太子。但是可以說,王皇后此時就註定了此後被廢黜的命運

外有權臣長孫無忌、褚遂良,內有王皇后,下有被他們這群人擁立的太子李忠,這種從上到下被違背自己意志的勢力所包圍的局面,換了誰都無法接受。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蕭淑妃影視形象

王皇后這個見識不高的可憐女人,是一門心思紮在了把老公從狐狸精蕭淑妃那搶回來上面,直到最後也沒有顧及到這些招數是否有效,以及其背後可能潛在的致命性危險。

不是那麼自信的王皇后,又聽說感業寺裡有個出家尼姑,是老公的老相好。這位姓武的尼姑年紀比大家都大,快三十歲了,以前是先帝太宗身邊的才人。(才人是皇帝一大堆老婆裡面地位偏下的職務,比宮女地位略高,負責在後宮向皇帝彙報宮裡的女人每天都在幹什麼。)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武則天像

太宗死了以後,按老規矩武才人被髮配去感業寺當武尼姑,這事本來也就到這了。結果沒想到太宗忌日那天,高宗李治去感業寺給他老爸上香,偶然間看到了在一邊暗自啜泣的老相好武才人。

昏頭昏腦的王皇后竟然想出了一招以毒攻毒,勸老公幹脆把武尼姑接回家來算了,她以為這樣既能討老公歡心,又可以讓武尼姑跟蕭淑妃兩人鬥個你死我活,自己漁翁得利。不得不說,王皇后太年輕太簡單,有時候還天真。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歷史話劇《武則天》

在武媚娘入宮之前,高宗李治無論是在外朝還是內廷都屬於孤立的狀態,處處受制於人,事事被人安排指定,除了自身性格比較被動逆來順受的主觀因素之外,高宗也沒有一個可以用來對抗外界壓力的知根知底的私人小集團。

而武媚孃的橫空出現,對於整個永徽政局來說是關鍵性的轉折點。

首先,她性格剛強意志堅定,而高宗最缺的就是勇氣和自信。在遇到困境和阻力的時候,李治都習慣性有心退卻,一味忍讓,但武則天卻毫不妥協一往直前,迎著問題硬上,有時候甚至蠻幹。這一性格特點對於他們沖垮強大的對手陣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唐高宗(左)武則天(右)像

其次,武則天非常聰明,特別是對那些複雜的表面關係和潛伏在這些關係下面的事情本質,能夠迅速掌握其核心,不但不會像王皇后那樣給老公添亂,反而能夠成為最好的政治幫手。

在和長孫集團的幾次交手之後,武則天立刻就看準了保守是這個集團的最大弱點,很快就挖掘拉攏出一批政治新人和強有力的政治打手。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武則天影視形象

永徽六年,唐高宗力排眾議,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在完成了“廢王立武”這件重要的政治舉措之後,唐高宗立即改元,年號換成顯慶,之後就幾年一改,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這麼一路改了下去。

而朝廷上的政治清洗也同樣緊鑼密鼓,永徽六年(655年)罷柳奭、褚遂良,廢太子李忠,顯慶二年(657年)罷來濟、韓瑗,顯慶四年(659年)罷長孫無忌,龍朔三年(663年)罷李義府,麟德元年(664年)誅上官儀和原太子李忠。

唐高宗VS長孫無忌:外甥和舅舅的權力之爭

長孫無忌像

短短十年功夫,宰相就像走馬燈一樣地一個個被拉出去廢黜斬首,而外甥李治和舅舅長孫無忌的政治權力鬥爭也就此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