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永徽年间,权力的二元结构隐藏着巨大的内在危机。高宗李治日益年长成熟,却仍然只是名义上的君主;一切大权都还掌控在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手中,并没有任何还政放权的迹象。权力的危机就这样,一步步走向引爆边缘。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唐高宗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长孙无忌

永徽五年(654年),高宗又一次向五品以上高级干部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 顷在先帝左右,见五品以上论事,或仗下面陈,或退上封事,终日不绝,岂今日独无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

以前先帝的时候,我看你们一个个能说会道,政治气氛很是活跃,为什么今日大家都不说话了,哑巴了,难道到我这就没话说了吗?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法门寺壁画上的唐高宗

想必在表达这番不满的时候,高宗已经能够意识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沉闷局面,根源在于下面众臣个个都清楚:掌权的不是您皇帝老人家,而是长孙大人。谁知道哪句话该说,还是不该说,说轻了,还是说重了。

辅政的长孙无忌以及他那个集团已经成为横亘在君主与众臣之间的一道巨大障碍,而此时正享受着大权独揽的长孙无忌也没有任何收手的意思。

一个天子无论如何“昏懦”,这都是很不愉快的感受。唐高宗当然试图打破这样的僵局,但是永徽初年他所能利用的政治资源的确非常稀少,只能继续等待。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被架空权力的唐高宗李治

在传统的政治模式之中,外戚和宦官往往是比较弱势的君主用来制衡外廷权臣的重要而有效的武器。唐初的宦官基本不参与政治运作,所以远没有形成一个宦官参政机制,那么剩下的就是外戚了。正如长孙无忌本人,其实很大程度正是凭借着太宗外戚的身份占据权力核心。

高宗李治也不是没有想过建立一个自己的外戚势力小团体。还是太子的时候,由父亲李世民操办,李治已经早早成婚。太子妃也就是如今的王皇后,出自名门太原王氏,母亲那边则是河东柳氏,家庭门第极高。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王皇后影视形象

永徽三年(652年),中书侍郎柳奭(shí)被任命为中书令,步入到宰相的行列,这位柳奭正是王皇后的亲舅舅。

这样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和皇后的舅舅柳奭就都成为了当朝宰相。很显然,这一人事安排的目的,正有着分长孙无忌之权的考虑在其中。

长孙是前朝老臣,资历无人能比,做到宰相位置是理所当然,而无甚功绩的柳奭能够位居宰相,当然是因为他的外甥女。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柳奭影视形象

在正常的逻辑里面,这位舅舅无论如何应当是站在外甥女这边,维护外甥女的利益。而能够维护外甥女皇后利益的最终办法,必定就是死心塌地地置身于外甥女婿皇帝的阵营里。要不然要你来干什么?

可惜偏偏这位皇后的老娘舅可能政治悟性不高,摸不清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说的政坛要领。在担任了宰相以后,非但没有帮着外甥女婿说话,还一屁股坐到长孙无忌那个阵营里面去了,当然很大原因是稀里糊涂,眼光不够长远。

王皇后结婚几年,一直没有孩子。照理说,这个时候高宗李治25岁左右,皇后应该比皇帝还要小一些,如果没有什么身体问题的话,完全可以再等一等。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唐高宗和王皇后

但是柳奭这个人有些坐不住了,给外甥女出了一个主意,说皇上有个大儿子李忠,李忠他妈刘氏出身微贱(很可能是个宫女),建议皇后把李忠抱过来当自己的儿子,这样有儿子了皇后的地位才能稳固。

这个主意当然不算什么特别不好的建议,毕竟当时高宗所宠幸的萧淑妃(不知道这位萧妃与当时另一系重要皇家结亲对象南方的萧氏家族是否有关)已经为李治诞下二女一儿,对于老生不出来的皇后的确是压力山大。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王皇后听从了舅舅柳奭的建议,去跟皇帝说了。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当时李治的态度,但从后来很多人都被牵扯进来进行游说,显然李治一开始是持否定态度的,王皇后在老公那里碰了一个钉子。

聪明的话,这事到这也就完了。毕竟家里的家务事还是得听老公的,至于怎么维护皇后的位置,那也只能再想其它的办法。

然而,柳奭此刻犯了一个大错,见这事被皇帝否决了,竟然去联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希望他们能够出面作皇帝的工作。这就有了永徽三年“(柳)奭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继请,遂立(忠)为皇太子”的事件。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长孙无忌影视形象

一件本来是自己家庭内部的事情,结果搞得满城风雨,最关键还招惹来了长孙这些外臣介入。在这么一群人“继请”“固请”之下,李忠最后是被过继到了王皇后名下,也被立为太子。但是可以说,王皇后此时就注定了此后被废黜的命运

外有权臣长孙无忌、褚遂良,内有王皇后,下有被他们这群人拥立的太子李忠,这种从上到下被违背自己意志的势力所包围的局面,换了谁都无法接受。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萧淑妃影视形象

王皇后这个见识不高的可怜女人,是一门心思扎在了把老公从狐狸精萧淑妃那抢回来上面,直到最后也没有顾及到这些招数是否有效,以及其背后可能潜在的致命性危险。

不是那么自信的王皇后,又听说感业寺里有个出家尼姑,是老公的老相好。这位姓武的尼姑年纪比大家都大,快三十岁了,以前是先帝太宗身边的才人。(才人是皇帝一大堆老婆里面地位偏下的职务,比宫女地位略高,负责在后宫向皇帝汇报宫里的女人每天都在干什么。)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武则天像

太宗死了以后,按老规矩武才人被发配去感业寺当武尼姑,这事本来也就到这了。结果没想到太宗忌日那天,高宗李治去感业寺给他老爸上香,偶然间看到了在一边暗自啜泣的老相好武才人。

昏头昏脑的王皇后竟然想出了一招以毒攻毒,劝老公干脆把武尼姑接回家来算了,她以为这样既能讨老公欢心,又可以让武尼姑跟萧淑妃两人斗个你死我活,自己渔翁得利。不得不说,王皇后太年轻太简单,有时候还天真。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历史话剧《武则天》

在武媚娘入宫之前,高宗李治无论是在外朝还是内廷都属于孤立的状态,处处受制于人,事事被人安排指定,除了自身性格比较被动逆来顺受的主观因素之外,高宗也没有一个可以用来对抗外界压力的知根知底的私人小集团。

而武媚娘的横空出现,对于整个永徽政局来说是关键性的转折点。

首先,她性格刚强意志坚定,而高宗最缺的就是勇气和自信。在遇到困境和阻力的时候,李治都习惯性有心退却,一味忍让,但武则天却毫不妥协一往直前,迎着问题硬上,有时候甚至蛮干。这一性格特点对于他们冲垮强大的对手阵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唐高宗(左)武则天(右)像

其次,武则天非常聪明,特别是对那些复杂的表面关系和潜伏在这些关系下面的事情本质,能够迅速掌握其核心,不但不会像王皇后那样给老公添乱,反而能够成为最好的政治帮手。

在和长孙集团的几次交手之后,武则天立刻就看准了保守是这个集团的最大弱点,很快就挖掘拉拢出一批政治新人和强有力的政治打手。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武则天影视形象

永徽六年,唐高宗力排众议,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在完成了“废王立武”这件重要的政治举措之后,唐高宗立即改元,年号换成显庆,之后就几年一改,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这么一路改了下去。

而朝廷上的政治清洗也同样紧锣密鼓,永徽六年(655年)罢柳奭、褚遂良,废太子李忠,显庆二年(657年)罢来济、韩瑗,显庆四年(659年)罢长孙无忌,龙朔三年(663年)罢李义府,麟德元年(664年)诛上官仪和原太子李忠。

唐高宗VS长孙无忌:外甥和舅舅的权力之争

长孙无忌像

短短十年功夫,宰相就像走马灯一样地一个个被拉出去废黜斩首,而外甥李治和舅舅长孙无忌的政治权力斗争也就此告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