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政法故事#网格员李娜:盯好台账上“132” 筑牢疫情防控墙

战“疫”中的政法故事#网格员李娜:盯好台账上“132” 筑牢疫情防控墙

“3月19日,星期四,睛,今天要走访的居民有115号、126号、127号……”

早晨8:30,李娜坐在电脑前,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照电脑中的台账,她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抄写下了一些关键数字和信息,后面还有一行行不同的备注。

有的数字后面,写着买菜、买米;有的数字后面写着送体温计;还有的数字后面写着再次核实人口信息……

战“疫”中的政法故事#网格员李娜:盯好台账上“132” 筑牢疫情防控墙

战“疫”中的政法故事#网格员李娜:盯好台账上“132” 筑牢疫情防控墙

要知道,这些数字对于李娜的意义非凡,因为每一个普通的数字都代表了一户外地返津居民。

34岁的李娜,现任东丽区华新街华富家园社区第12网格的网格员、华富家园社区第五党支部书记。入户走访、电话询问、卡点检测、人员摸排、劝导宣传……和本市众多的网格员一样,自疫情发生以来,她始终在网格内开展疫情摸排、宣传巡查等防控工作,实现疫情防控网格化摸排全覆盖。

“华富家园社区属于商品房,不少居民老家都在外地,春节后陆续返津的情况,给小区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李娜回忆道,大年初二,在接到社区通知后,她利用近一周的时间,挨家挨户张贴防疫明白纸,通过隔门宣传、小喇叭循环播放等方式,确保网格内居民对科学防护知识全部知晓。

新一轮疫情排查开始后,考虑到小区的特点,李娜及时在电脑中建立了外地返津人员台账、体温监测台账等,结合日常掌握到的情况,她自己拟了一份特别名单,仔细筛选哪户可能有上学、探亲、务工回来的人员,数字标注,并一一反复走访摸排,确保信息及时准确。

疫情给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针对网格内返津人员的隔离情况,李娜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帮助采买、缴费、送快递、收取生活垃圾等等,切实将“有事找网格员”的理念落到了居民的心坎里。

2月下旬的一天,在入户摸排中,有一位王奶奶家里只登记了一人信息,起初李娜觉得她是独居老人,需要更多的关爱,总是想着询问她的情况,后来经过多次接触,李娜了解到奶奶家可能还有其他人员。

“有一次入户走访,发现王奶奶家单元内传来一名男子的说话声,敲门核查,对方却不开门。”

“并且,我在小区大门口为居民测量体温时,发现王奶奶外出采购频率明显增多,购买的蔬菜也多了,不像是独居……”

战“疫”中的政法故事#网格员李娜:盯好台账上“132” 筑牢疫情防控墙

战“疫”中的政法故事#网格员李娜:盯好台账上“132” 筑牢疫情防控墙

战“疫”中的政法故事#网格员李娜:盯好台账上“132” 筑牢疫情防控墙

回忆上述反常情况,李娜立即提高警惕。“您确定家里真没有外地返津人员吗?如果后面查出来,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一天不间断的回访,进行宣传、引导,终于在第五次沟通的时候。王奶奶的亲戚、暂住她家的外地返津市民周某主动接起电话说,“之前也是怕麻烦,对不起,让您费心了,下一步您看我需要怎么做?”

在掌握了对方的情况后,李娜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算是落了地。在台账上登记备注后,周某每天坚持报送体温,14天隔离期满后,对方搬离了小区。临行前,他专程找到李娜告别,“遇到您这么负责的社区工作者,真是小区居民的福气。从台账上的1号返津居民开始,到如今最新的132号返津居民,李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随着一组组“14天隔离期满”的后缀,大部分数字也已经由“重点关注”降为了“普通关注”。

“刚开始也挺担心的,毕竟我们接触的人员非常复杂。”面对看不见的敌人,起初李娜也害怕过,但想到身边有这样一群同她一起战斗的前线网格员,她说自己无畏无惧。如今,防疫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她积极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20余人到门岗轮流值守。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李娜没有好好陪父母、两个年幼的孩子吃过一顿饭,舍小家为大家,她像一个母亲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着自己的网格。

记者 高锴

通讯员 宗苏 胡贞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