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美食,是一種記憶,亦是一道思念。

對很多人而言,經歷過物質和食物匱乏的年代,童年的記憶便盛滿了食物的各種香味兒。

簡單的食材,在家人以愛之名的精心烹飪下,成為讓人魂牽夢縈的盛宴。每一次的味蕾邂逅,都能勾起內心深處的情愫和思念。

本期,我們繼續邀請網絡電臺兼職主播艾米老師,帶領恭和家人們走進《恭和美食手記》特刊,找尋舌尖上的記憶,感受一代人的親情故事。

一本心情料理

一段恭和回憶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 正文 —

恭和大家庭的家人們,早上好。我是本期恭和美食故事的主播,艾米。今天,帶領大家打開的《恭和美食手記》,是香噴噴的茄盒子。

茄盒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名餚,外焦裡嫩,鮮香適口。主要食材的準備也極為簡單:茄子、豬肉、洋蔥、蘑菇、香菜,雞蛋。雖是家常菜,做法簡單,但千家萬戶的主婦們卻能在各自的鍋中,烹調出截然不同的味道。

來自恭和苑的長輩易阿姨對茄盒子情有獨鍾,不僅愛吃,而且會做。她說,這是從媽媽那裡傳承下來的手藝。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神奇的菜地童年裡的幸福

在易阿姨的記憶中,小時候家前面有一塊菜地,面積不大,但從春天到秋天,地裡總是不停生長著各種蔬菜。放學以後,她總是待在自己的小房間裡,一邊寫作業,一邊等著媽媽做好晚飯。有時候,媽媽在廚房做著飯,會突然急切地喊她:“快去地裡掐幾根蔥給我!”這個時候,她就會扔下手中的筆,飛奔到地裡,摘下媽媽急需下鍋的菜,速速趕回。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那塊神奇的菜地,常年長著神奇的蔬菜,吃完摘,摘了長。季末的時候,沒吃完的蔬菜還會開出五顏六色的小花朵,蘿蔔花粉白相間,白菜花鮮黃清香。儘管家裡條件不好,一個月很難吃上一頓肉,但眼前的這片沃土,加上媽媽的一雙巧手,讓餐桌前的一家人總是吃得津津有味。

媽媽的味道每一口都是回憶

易阿姨說:“總是吃蔬菜,大人們有苦不說,小孩子比較實在,有時候會嚷著要吃肉,這個時候媽媽總會變著法子做特別的美食——大家最愛的茄盒子。” 每次做茄盒子,媽媽在砧板上虛一刀實一刀切著茄子,她在旁邊幫著媽媽拌餡兒。媽媽說:“沒有肉,就多放點菜。沒有雞蛋,就多裹點面。茄盒子厚了,送進嘴裡就像吃肉!“等到出鍋上桌,看到盤子裡都是金黃色胖乎乎的茄盒子,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好香!媽媽看著我急切的樣子,一邊忍俊不禁地幫我吹茄盒子,一邊生氣又著急地提醒我,“慢點慢點,小心燙!”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後來,生活條件好了,一家人搬到了城裡生活。茄盒子裡的菜少了,肉多了,進廚房的人,也變了。每次易阿姨做這道茄盒子給她的家人,總是遵循著媽媽的刀法,一刀虛一刀實,還要少放肉多放菜!


美食菜譜茄盒子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茄盒子的做法如下: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1.茄子洗淨去頭尾,切成4cm左右的墩,從中間開一刀,不要切斷。大蒜切成蒜泥,大蔥切末,青椒切丁。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2.牛肉洗淨切成肉沫,加入蔥末、青椒丁、鹽、五香粉、黑胡椒粉、料酒、蒜末、生抽、澱粉,進行醃製。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3.麵粉加雞蛋、加水調成麵糊。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4.將醃好的肉末夾在茄子裡。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5.裹上面糊,加少許鹽。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6.油鍋燒熱,下茄盒炸至深金黃色即可出鍋。

生活有苦有甜,當我們遇上不如意的時候,別忘記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念一聲:茄子。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樂成養老人力資源總監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15年,擅長心理學、管理學研究與實踐,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愛好朗誦,任職多家網絡電臺兼職主播。

- END -

恭和電臺 下期預告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下一期,將由雙橋恭和家園入住長輩張俠老師,為大家分享《在特殊時期,從朗誦中尋找快樂》,歡迎大家繼續收聽,不見不散。

樂人達己 美好豐盛

讓世界,傾聽您的溫暖

錄播諮詢

關注“恭和家園”



恭和家園電臺| 《恭和美食手記》:舌尖上的愛與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