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子女的老人最悲涼的是,有錢沒處花,無人撫慰孤獨和寂寞",是這樣嗎?

農在天涯


怎麼說呢?人的來處是家和愛情歸宿亦是,寂寞的殺傷力是很大的。老年人身心各方面己衰退,如無兒孫繞膝老伴陪伴即便整天山珍海味也無多大樂趣。季羨林有一次去看望他的德國恩師,說他老師夫婦住在帶游泳池的高檔養老院裡,但己老態龍鍾屬熬日子的狀態,見到弟子很激動,他老兩口有一兒子但二戰時犧牲了。季羨林說他已找到老師花了多少年沒找到的關於吐火羅文的資料,以為老師會興奮但老師很淡然說對他來說己無意義。

人生的意義在於生存和延續生生不息,但近代西方發達國家近現代崛起以自我利益享樂為根本價值觀,已背離了人性人道之初衷。而我國亦深受這種思潮影響,所以家庭不和婚姻不穩現象嚴重,物質文明機械文明科技文明愈來愈發達,但人情冷漠利益至上現象削弱了人類的幸福度和安全感,人心離散貧富懸殊,使真正的生活質量愉悅度下降,老年人尤甚別說那些沒有收入靠兒女供養者,即便退休待遇不低的人也狀況堪憂,是人情淡漠所致。最近有一報道,澳國一科學家一百多歲了,身體尚無大問題但尋求安樂死,生無樂趣所致,這是大課題關乎人類之生存延續,不可等閒視之。也許未斷代之中華傳統倫理文化能給人類帶來福音,我二伯父八十六了,三個兒子輪流供養,尚能喝酒看書品茶看電視,讀書不戴眼鏡。今年中秋我去看他莊上己去世很多年的老人我都不記得名字了,他記得。我姑父八十八了,亦能不戴眼鏡讀小說,自己生活,兒女不定期去看他。下面是他今年的書法作品,小楷朱子治家格言,仍見功底。


陽光明貞


我有一個姑姥姥(我姥姥的妹妹)和姑老爺一輩子沒兒女,家裡雖然很有錢,但是晚年生活可以用悽慘兩個字形容,一有病住院,花錢找陪護,也是不盡人意。

一次姑姥姥心衰住院,以每天200元僱了一個40多歲的女護工,另外每天吃飯錢60元,這樣算下來每天260元,即使這樣,她還是挑三揀四,她吃飯和姑姥姥一起吃,給姑姥姥要的外賣都是她自己愛吃的,而姑姥姥根本吃不下,而這筆錢也是算在姑姥姥身上。一次姑姥姥把屎拉在褲子裡,她不但不給洗,還躲得遠遠的,姑姥姥躺了一下午,直到晚上我趕到了,才給洗乾淨,我說她,她還振振有詞,說200元不包括洗糞便,還要加錢。

一次春節,三十晚上,當時花燈璀璨,萬家團圓,人人歡慶,我突然想起了姑姥姥,午夜吃完年夜飯,我和對象拿了一盒餃子和一些水果打車來的姑姥姥家,進屋一看,一團漆黑,燈也不開,電視也沒開,老兩口依偎在沙發的兩端,對著抽菸,好個淒涼……


手機用戶53100851025


我來說一下我看到的吧,如果年老有沒有錢有沒有子女,晚年淒涼的概率肯定是大遇有子女的,老公的一個叔叔,一輩子沒有結過婚,據說人非常聰明,他是家裡小兒子,很得父母寵愛,考上大學,上著感覺專業不好就退學,然後再考,有考上一個大學,結果上了一年有不滿意了,有退學,準備再考,文化大革命開始,家裡有海外關係,成分有高。他也不能再參加高考了,一般的工作他有看不上,結果一直沒有工作,有時乾點臨時工,叔叔非常愛乾淨,是一個有潔癖的人,糊自己住的房子頂棚結果摔了下來,癱瘓了。靠哥哥養活,說養,其實就是每天送3頓飯,每天就一個人躺在床上,家裡給他放一個便盆,每天早上給他倒掉,他永遠是一個收音機陪伴著他,除了送飯,沒有人去他的房間,又一年他要吃肉,老公家燒肉炒菜放一點肉菜不熟就被婆婆下手撈吃乾淨了,我們也吃不上肉,公公就挖了一塊涼肉放到他碗裡,結果第2天他就拉肚子,拉了一週就死了,老公家給親戚說治療沒有治好死了,其實根本就沒有治療,只是我公公給他吃一點治拉肚子的藥,死後讓殯儀館來車把人拉走,連一個送葬儀式都沒有。有一次我說我老公,你叔叔如果能有你爸爸十分之一的治療也不會死,老公說誰讓他沒有子女。所以說如果有沒有錢有沒有子女,晚暖淒涼是肯定的。


大雁鳴


估計還是有點。我一個認識的人的長輩就是那樣,退休工資不錯,平時吃不了多少,用不了多少,年齡大。沒事去買個電動車,卻因為腦子反應不過來,買了第三天就撞人了。一個人在家看電視,一個人去逛街,感覺很孤獨!所以還是建議年輕人多生一個!不管咋樣,將來年齡大了,最起碼還有人給你打電話,來看看你吧!


春天的陽光60717648


我是農村人,閒暇之餘到縣城做生意,接觸到農村老人及城鎮老人很多,就農村老人無子女晚年生活總的來說比城鎮無子女老人要悲慘,淒涼的多,農村老人無子女那叫絕戶,也叫五保老人,儘管有敬老院,那老人也可以下床走動,否則沒有人伺候你,沒有人看得起,所以有錢💰的就不會去那種地方,找個晚輩,讓他繼承家業,而城鎮老人一般自私,心胸狹窄不會這麼做,都去養老院,認為有錢可以享受,真正不能動彈,有個頭疼感冒就知道什麼叫孤獨終老


用戶5411057285437


有子女的父母,晚年即使有錢,也未必不悲涼。有一對老夫妻,年邁,病痛,生活不能自理。遠在北京的兩個兒子,事業有成,娶妻生子。兄弟倆都不願意將父母接到北京同住,照顧。兄弟倆都是住150平米以上的房子,就是容不下年邁多病的父母。

北京有位退休教師,早年喪夫,一個人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培養成人,後來留學美國,畢業後在美國工作,娶妻定居,收入頗豐。母親想賣掉北京的房子,去美國與兒子一起生活。兒子拒絕 ,匯來三萬美金,說是“付給你的養育費用。”


高友德


人一到老了,寂寞感油然而生,不光沒子女的老人有孤獨感,有子女的老人也有孤獨感,也並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老是覺得沒處玩,沒人玩,沒意思,也可能跟個人的性格與愛好有關吧。性格外向的要好些,有朋友有人緣,性格內向的孤獨感要嚴重的多,有的還容易患上憂鬱症!年輕人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說說話!



宋振876


社會實踐事實證明不是這樣的,人只要有錢並且身體健康,活著有沒子女都不是事。

社會上那些有錢沒錢的人群,生養的子女如果不孝順,還不如那些沒子女的人群輕鬆自在少受閒氣,特別最悲涼的是那些有子女而又沒有錢的父母,得不到子女的孝順與關心,更是孤單寂寞又可憐。


用戶9986799206938


有錢的前提下,可以選擇去高檔養老機構。護理是根據老人身體情況分級護理收費的。有很多是有兒女,兒女要工作照顧自己的女子。請保姆畢竟是缺乏專業護理常識。老人在養老機構裡可以跟興趣愛好相投的同齡老人玩麻將,撲克,門球等。聊天也是共同年代時期發生過的事情。


老糊塗79474359


現在很多人丁克,喜歡丁克丶讚揚丁克丶歌頌丁克,很是無所謂。但到終老的那天,七老八十走不動的那天,有錢花不出的那天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痛苦丶悲涼。年青時風光無限好,老來才知到無兒無女苦楚,有錢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