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牙门将军,王平牙门将,一字之差,两者有何区别?

东汉时期将军名号不常设,领兵出征的基本上都是中郎将或校尉,所以杂号将军也并不常见,东汉末年因为诸侯争霸以及战事频繁,杂号将军名号也日渐增多,比如刘备一人就至少创立了翊军将军、镇远将军、副军将军、军师将军等名号的杂号将军。

除此之外刘备还创立了牙门将军,赵云和魏延先后出任此职,不过有点奇怪的是除了牙门将军之外,王平和向宠曾出任牙门将,那么牙门将军和牙门将一字之差,两者有何区别?

赵云牙门将军,王平牙门将,一字之差,两者有何区别?

先来看看史料中的相关记载:

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第二十九卷《职官-武官下》在杂号将军一栏将牙门将列在了最后:

“牙门将,冠服与将军同。魏文帝黄初中置。明帝以胡烈为之。”

《通典》明确无误的指明牙门将是级别最低的杂号将军,曹丕在223年前后设置(曹丕220年登基年号黄初,226年去世,黄初中大概就在223年左右。)

赵云牙门将军,王平牙门将,一字之差,两者有何区别?

再来看看牙门将军的相关记载:

《资治通鉴》卷六十八胡三省注:“牙门、镇远 ,皆刘备创置将军号。”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于此同时,王平和向宠出任过牙门将。

《三国志-王平传):“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三国志-向朗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

那么刘备的牙门将军是不是就是牙门将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赵云牙门将军,王平牙门将,一字之差,两者有何区别?

第一,从相关记载来看,刘备创立的牙门将和曹丕设立的牙门将应该是两个不同的职位:首先,王平投降刘备是在219年的汉中之战期间,王平投降前在曹操麾下是代理校尉,按照惯例刘备肯定会升王平的官,所以王平的牙门将一定早于曹丕在223年左右设立的牙门将。

其次,向宠出任牙门将很可能是在刘备称帝到伐吴这段时间之内,从时间点来看也早于223年。

王平和向宠的牙门将是陈寿《三国志》的记载,杜佑的《通典》不会置于不顾,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王平和向宠的牙门将和《通典》提到的牙门将不是一回事。

赵云牙门将军,王平牙门将,一字之差,两者有何区别?

第二,赵云的牙门将军是在208年长坂坡之战也就是赤壁之战前设立,此时的关羽是偏将军,张飞是中郎将,赵云功劳再大他的职位也绝对不会在关羽的偏将军之上,果然《云别传》记载:“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赵云由牙门将军升为偏将军是在209年赤壁之战后,此时的关羽已经升为荡寇将军了,由此可见牙门将军位在偏将军之下。

同时从王平的传记也能看出,他是先任牙门将再出任裨将军。

赵云牙门将军,王平牙门将,一字之差,两者有何区别?

种种迹象表明蜀汉的牙门将军就是牙门将,刘备没理由创设仅仅一字之差的两个不同官职。

蜀汉有牙门将,曹魏也有牙门将,那么两者有何不同之处?

杂号将军位在裨将军和偏将军之上,综合赵云和王平的升迁可以得知,蜀汉的牙门将是低于裨将军和偏将军的,可能比中郎将略高一点,绝对不会是比偏将军和裨将军级别更高的杂号将军,这一点和曹魏的牙门将大相径庭,因为曹魏的牙门将就是杂号将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