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母子搭档”研发新产品 让传统绣技焕发“新活力”

“配成金黄色或深或浅的都可以,要仿着像金丝猴的颜色。”在九寨沟县白河乡的岩米家村,一代代古朴纯真的人,孕育传承了千年的传统绣花技艺,朴实、舒适、实用的手工绣品不仅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相反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新“靓”点,岩米家村的吴一秀和儿子黄永军这对围绕传统绣技创业的“母子搭档”,让传统绣技焕发“新活力”。

创业“母子搭档”研发新产品 让传统绣技焕发“新活力”

这位正在跟儿子商量鞋垫配色的阿姨就是吴一秀,她身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垫、花鞋、老布鞋、围兜、花帽子等手工绣品,和平常人家一样,她家从小也教女孩子绣工,从画图裁剪配色到成品,样样精通,往上数几辈也没有不会绣活的女孩子,从前给单一的布制品绣上活灵活现的图案,是老百姓心底对美的追求,而一代代传承之后,绣花手艺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创业“母子搭档”研发新产品 让传统绣技焕发“新活力”

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绣花技艺,它们不成体系,没有名称,没有记载,只是一种依赖于过去的记忆,对于吴一秀来说,她的绣品只是简单的延续上一辈的生活,很简单的爱好,从没想过会卖钱,更没想过会跟儿子一起发展成家庭增收致富产业。

创业“母子搭档”研发新产品 让传统绣技焕发“新活力”

当记者问道为什么对自己的产品这么有信心时,黄永军虽然腼腆但还是说出理由:“我妈妈16岁就开始学绣花,绣得好,结合九寨本土文化很有特色,可以成为旅游伴手礼。”洪永军的设想是自己在外跑销路,妈妈在家做绣工,分工合作,把传统绣技发扬。

创业“母子搭档”研发新产品 让传统绣技焕发“新活力”

从一个人到三个人,从一台老式缝纫机到三台现代机绣缝纫机,吴一秀和儿子的共同努力,让这个家庭式生产作坊逐步走向了正轨,别人不愿意学,她就带着自己的儿媳妇和弟媳妇一起,设计、裁剪、配色、融合九寨特色,一样都不落。目前,绣坊的产品分全手工绣花和半机械绣花,价格有差别,除开设备和材料,目前收支基本持平,逐步进入盈利阶段。“准备推广九寨沟的特色绣品,做九寨沟的特色,以九寨沟为主题,打造品牌,扩大规模,妈妈在家里再找点人生产,扩大生产量,我在外面跑销路。”黄永军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必将到来。

创业“母子搭档”研发新产品 让传统绣技焕发“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