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俠”的來歷,為何歷朝歷代都懼怕他們?金庸小說就取材於他們

“遊俠”的來歷,為何歷朝歷代都懼怕他們?金庸小說取材於他們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形形色色的各類人物,有精明能幹的商賈,有辛勤踏實的老農,有戍邊衛國的將士,也有敢為蒼生的儒生。各式各樣的人物在組成封建時代不同階層的同時,也留下一段段故事。然而有一種群體,卻始終被歷朝歷代的人們既忌憚又嚮往,這種群體的名稱就叫遊俠。

“遊俠”的來歷,為何歷朝歷代都懼怕他們?金庸小說就取材於他們


01 遊俠的來歷

遊俠最初之時多由民間武士組成,最早可追溯的遊俠記載於《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中所出現的越女其人。當時越王勾踐聽從相國范蠡的話,請越女出山為士兵教授擊劍格鬥之術。對於這種劍術當時都稱為越女之劍,金庸老爺子的《越女劍》也是取材於此。

而繼越女之後,帶領遊俠這個行業慢慢發展起來的還要屬春秋時期的貴族:戰國四公子。據《漢書.遊俠傳》記載:“魏有信陵、趙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勢,競為遊俠,雞鳴狗盜,無不賓禮。”這段話就詳細指出了,遊俠的影響力並不僅僅存在於挑夫走卒之間,更是在各路諸侯貴族間開始蔓延了起來。

到了漢朝,情況就更加嚴重了,“長安熾盛,街閭各有豪俠”。導致一些王公貴族紛紛動輒招攬賓客,其中以遊俠居多,專門幫助貴族做些殺人的勾當。而民間方面,則已當時的地頭蛇為主流,如劇孟,郭解。有時,民間遊俠的威望甚至是超過了許多公侯。這對於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是極其不樂觀的現象。

“遊俠”的來歷,為何歷朝歷代都懼怕他們?金庸小說就取材於他們


02 為何遊俠不被人所待見

遊俠本身來說,就是一種崇尚以武力來解決問題的一群人。他們信奉自由,不願被世俗框條所束縛,講究有仇立報。經常為一些小事便動輒殺人,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這種嚴重不合國家法律,不遵社會條例的人放哪都是一群禍害。

如《漢書.遊俠傳》記錄郭解的片段:“解為人靜悍,不飲酒。少時陰賊感概,不快意,所殺甚重。”就能看出,郭解少年時便陰狠暴躁,嚐嚐自己感到不痛快便動武殺人,由此可見,在遊俠心裡以武力解決問題變成了根本。

若只是單純的武力可能並不可怕,但加上足夠的智謀便會變成恐怖的惡魔。遊俠們開始了一次自己的轉變,向“善”的轉變。

“遊俠”的來歷,為何歷朝歷代都懼怕他們?金庸小說就取材於他們


03 影響擴大

以郭解等為首的遊俠開始了自己的收攏人心之路。修橋鋪路,注重德行,沒過多久,又有更多慕名崇拜的人前來拜見。遊俠的影響力甚至能影響到當時的朝廷。

及徙豪茂陵也,解貧,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衛將軍為言:“郭解家貧,不中徙。”上曰:“解布衣,權至使將軍,此其家不貧!”一位平民百姓,他的影響力能讓著名的衛青將軍替他說話,這種蠱惑人心的手段堪稱是聞所未聞。更有甚者,見有人勸阻大家不要奉送郭解而被其追隨者殺害。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如果隨意破壞法律,憑所謂的義氣武力行事,和平常的地痞又有何區別。更別說能夠煽動人心,讓人為他們賣命的遊俠們,百姓們需要的是安定的環境,而不是一言不合便生死鬥毆的場合。

“遊俠”的來歷,為何歷朝歷代都懼怕他們?金庸小說就取材於他們

04 總結

俠者,不僅僅是程勇鬥狠,更多的是一種為人奉獻,見義勇為的傳承精神。這種精神如同儒家君子之風一樣,經過不斷地演變,深深的烙印在中國人的身上。正如同金庸老爺子在《射鵰英雄傳》裡說的那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當下社會,那些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們,才是真正的大俠。

參考資料:《漢書.遊俠傳》《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傳》《射鵰英雄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