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親時的兩件小事,看似平常,卻為元春最終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前八十回裡,賈元春其實就正式出場了一次,那就是她加封賢德妃,又特赦回家省親的時候。這一次出場,是賈元春最輝煌的時刻,也是賈家最輝煌的時候。然而賈元春雖然出場不多,但她卻一直是賈府隱形的一個支柱。不管這場加封和省親有沒有給賈家帶來實質性的好處,有元春這個娘娘在宮裡,賈家確實背後有個靠山。


元春省親時的兩件小事,看似平常,卻為元春最終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然而賈元春這個靠山並不牢靠,她的命運軌跡正如秦可卿預言的那樣,瞬間的繁華,轉瞬即逝。賈家跟隨元春的晉升,家族勢力上升到了頂峰,而隨著元春的死,賈家也就快速的敗了下來。所以元春的死不僅僅是她個人生命的終結,同時也終結了賈府的命運。

後四十回說賈元春是得病突然死的,這顯然有些說不過去。因為前面沒有任何徵兆說元春身體抱恙,賈家也沒有任何人進宮去探過病,所以元春的死肯定另有文章。元春死的時候年紀不大,如果不是病死的,那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元春省親時的兩件小事,看似平常,卻為元春最終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我們看元春的判詞插圖: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這個“弓”就諧音“宮”,而這個“櫞”就諧音元,所以這幅畫也就說明了,元春是住在宮裡的。元春回家省親的時候,點了四處戲,其中有一齣戲是《長生殿》,脂硯齋在這出戏後面批道:伏元妃之死。


元春省親時的兩件小事,看似平常,卻為元春最終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我們知道,《長生殿》是歌頌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用這出戏伏筆元春,極有可能就是說,元春的死法和當年的楊貴妃一樣。我們知道,唐明皇寵幸楊貴妃,曾惹得人們怨聲載道,唐明皇最終為了平民憤,把楊貴妃縊死在了馬嵬坡。而元春插圖裡,那個在弓上掛著的香櫞,也如掛著的元春一樣,和這出戏裡的楊貴妃非常相似。所以元春最終的死法極有可能就是自縊而死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狀況會讓元春面臨這種自縊的處境呢?其實我們看元春省親時候的兩件事,雖然看似平常,但細想起來,確實有點蹊蹺。元春最初被封妃的時候,是宮裡的夏太監來賈家傳的旨。當時賈政正在過生日,忽然聽見宮裡的旨意,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全家都人心惶惶。


元春省親時的兩件小事,看似平常,卻為元春最終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夏太監按理說和賈家關係很近,因為賈政進宮以後,是夏太監出來提前跟賴大說了這個好消息。然而這個夏太監在初次來賈家傳旨讓賈政進宮的時候,什麼都不說。書裡說他,滿面笑容走至廳上,南面而立,傳旨完畢,也不及吃茶,便在太監們的簇擁下乘馬而去。滿面笑容顯然是早就知道這個好消息,但他什麼話都不說,讓賈家好一頓驚嚇,但最後還是他提前告知了賈家這個好消息。所以夏太監這個人是敵是友並不清楚。

還有元春省親之際,賈家並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只是聽見一些風聲,但是和元春同時省親的周貴妃和吳貴妃家裡已經開始為省親做準備了。周貴妃的父親已經在家裡動工,吳貴妃的父親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而這時候的賈家才認為省親的事有八九分準了。


元春省親時的兩件小事,看似平常,卻為元春最終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很顯然,元春在宮裡的地位沒有這兩位貴妃高,所以消息也沒有這兩個貴妃靈通,賈家在省親的事情上比這兩個貴妃家要被動的多。王熙鳳曾經做過一個奪錦的夢。

昨晚上忽然做了一個夢,說來也可笑,夢見一個人,雖然面善,卻又不知名姓,找我。問他做什麼,他說娘娘打發他來要一百匹錦。我問他是哪一位娘娘,他說的又不是咱們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給他,他就上來奪。

王熙鳳夢裡這個面善卻又不知名姓的人和夏太監十分相似。夏太監每次來賈家都是滿臉笑容,看著非常和善,但除了笑,其他什麼都不說,跟不知名姓一樣,十分神秘。而夏太監自始至終是敵是友也分不清楚,他神神秘秘的傳旨,唬的賈家一家人都心神不寧,而在好事即將來臨之際,又是他提前跟賈家通報了消息。


元春省親時的兩件小事,看似平常,卻為元春最終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王熙鳳夢裡的這位娘娘顯然是和元春有利益紛爭的人,而且還牽扯到了賈家,並且這個夏太監似乎也參與了。這個娘娘極有可能就是先賈家一步動工的吳貴妃或周貴妃,因為她們和元春同時省親,最有可能會和元春有利益紛爭,並且她們的地位似乎是高於元春的。

所以元春很可能是在一種宮廷鬥爭中犧牲了,最後以自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這場鬥爭似乎也牽扯到了賈府。元春曲子裡的那句: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似乎就是在告訴家裡,她在這場鬥爭中犧牲了,還勸家裡早點抽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