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康乾盛世”是虚假盛世,那么有没有相关史料证明呢?

东坡文史苑


这应该是史上最可笑的的笑话,我想起来了几年前在历史圈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宁吃大明观音土,不吃大清烤白薯。当然,这是大家调侃明吹的。


从目前我接触到的历史资料,这个历史资料

包括王朝档案、时人笔记、论文专著等,我还没找到能够否定康乾盛世的记录。

在这里我们可以定义一下什么叫盛世。在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时期,这段时间内由于社会安定,再加上统治者没有过多的折腾老百姓,所以这段时间内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向好。但这不是盛世,这叫治世。盛世除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增加之外,还需要满足武功的需求,尤其是开疆拓土,这是无可争议的武功。

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么清朝的康乾盛世无疑是货真价实的。从社会稳定来看,清朝内部自从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乱,即便是有各别暴乱也是规模较小,不会糜烂全国。

从经济发展来看,清朝将没收的明朝王庄官田分给老百姓耕种,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为了调动老百姓劳动积极性,清朝还规定新开垦的土地用不升科。而且,清朝还解放了明朝的依附农(农奴),令其改仆为佃,雍正年间该对明朝的贱民开豁为良,这等于增加劳动力,因为古典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作为经济生产方式,在技术上没有优势,只能以增加劳动力的方式来提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清朝重农但并不抑商,因为如果商人赚取利益,政府可以通过收税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清朝对于商业发展是支持的,尤其是收益巨大的海外贸易,所以清朝敢给田赋的税率维持在2%到4%之间,因为商业税以及海外贸易的关税可以填补空缺。

另一个方面,清朝废除了人头税,并且废除了官绅勋贵不上税纳粮的特权,也就是摊丁入亩以及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通过废除人头税的方式标志着朝廷不再像历朝历代那样,通过收取人头税的方式控制人口流动;官绅一体纳粮就是谁有钱谁多缴税。这样老百姓的收入得到了增加,社会矛盾得到了缓解,更重要的是这两项改革使得土地兼并对社会的形象降到了最低。与此同时,这也是鼓励老百姓消费,因为老百姓只有收入增加、有了积蓄才会消费,只有消费才会促进商品的流通,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马嘎尔尼的随员安德逊会在日记中描述,说市集上有多重多样的商品,人民富足且具有朝气。

所以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说道民生这方面,其实有的是证据来证明康乾盛世的真实性。康乾盛世百年间,中国人口突破了一亿并且达到了三亿,曾经有个傻叉说什么这是满洲鞑子的数字魔法,真特么的是臭不要脸。当然人口突破三亿还不够佐证,长寿老人数量大大增加,康熙二十五年,全国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达到了17万人,近万人达到了九十岁以上,更有21人达到了百岁高龄。到了雍正四年,全国七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已经达到142万人。所以早在清朝中国就经历了一次人口老龄化,当时不满八十岁的老人已经不被视做长寿。而且这只是不完全统计,因为古代没有无线电,没有互联网邮箱,所以存在漏报的现象,实际数据要比这个数据多的多。

另一点,根据李伯重先生得著作《江南的早期工业化》一书,清代江南地区主粮已经成为稻米,北方地区主粮也从黍麦混合变成小麦,同时清代比较富裕的江南地区,老百姓宁愿花更多的钱去买从湖广、四川运来的稻米也不会买所谓的高产作物。根据蒲松龄的记录,清朝乾隆年间山东地区是一副家给人足的景象,家家户户都有存粮,过年过节还有酒有肉,这不是指富户,而是指普通百姓。当然有人会用蒲松龄是写小说的来反驳,但是如果蒲松龄没有亲眼见过这番景象他如何能写的出来?

说到底,就是康乾盛世期间民生总体还是不错的。如果经济不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就不会提高,生活水平不提高就不会带来人口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

当然有人会用所谓的饥饿的盛世来否定康乾盛世,但是问题是如果拿几个孤证就可以否定一个历史时期,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拿今天贫困地区的照片来否定改革以来的成果。
另一点,康乾盛世之所以是盛世,除了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之外,再就是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可谓是武功赫赫。


毕竟这么大的地盘在古典时代,还真只有大清能打下来。当然,我没有否定别的王朝没有建立过武功、没有开疆拓土,但是谁能做到向大清这样开疆拓土的。因为一时的军事胜利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清朝之所以开疆拓土,是因为清朝在军事征服之后还利用自身巨大的国力优势对被征服的边疆区进行实际控制,比如说派遣各级行政官吏、驻军、发行货币、税收以及办理刑事案件等,历朝历代只有清朝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如果清朝没有进行这一系列征服运动,那么中国早就四分五裂了。

今日中国的版图疆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口基数奠定于清朝,即使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问题也大都是由清朝演化、延伸而来的。这还是新修清史的立意,清史权威戴逸说:如果没有康雍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

《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的清史读本》,说白了,就是清朝打下了广袤的疆域,重新定义了中国的大一统,才有了今日之中国。

再者,康乾盛世期间可谓是文化繁荣,梁启超曾经在其著作《清代学术概论》中盛赞清朝是中国文艺复兴时期。而且清代出了一堆思想家和哲学家,其中不乏诸如袁枚、戴震、崔述等被当时学术界视为异端的人物。这就牵扯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清朝社会宽松,否则的话学术不会这么发达,也不会有这些异端。因为清朝只是清理反清思想以及党争,你只要不反清不卷入政治斗争就没什么事,骂皇帝也没事。清初三先生把康熙当畜生写,孙嘉淦痛骂雍正迫害兄弟,钱大均写诗骂乾隆,都没被迫害。否则的话他们不可能活的好好的,清初三先生出了王夫之死的早之外,黄宗羲和顾炎武态度都相继软化,黄宗羲更是高呼康熙是今圣天子无幽不烛,还称赞康熙的治下是五百年名世,还说要拭目以观太平。钱大均骂完乾隆,转头就高呼自己是天之幸民,因为他认为活在乾隆时代是大幸。当然,这也是和清代生活水平提高有关,毕竟你穷的连饭都吃不饱还有什么精力去发展文化。

总结:17到18世界这一百年的时间,当时的古典中国没有比康乾盛世更好的选择。因为如果复盘明清历史的话,就是这一时期的古典中国又从明朝的内敛转为开拓,因为明朝是一个典型的内敛性王朝,而明朝的内敛已经把古典中国发展到头了,因为古典中国简单概括就是君主专制加小农经济,这种政治经济的结合不会再有新的突破。而清朝则凭借一个康乾盛世把古典中国从内敛拉回了开拓,硬是给古典中国续了一波命,并把古典中国推向巅峰。但是这个巅峰是满洲人输血带来的回光返照,在满洲人完全汉化之后,太阳也该落山了。记得以前看《中国通史》,书里把清朝称作落日余晖,毕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清朝是腐朽王朝,由始至终“闭关锁国”;后又“丧权辱国”。根本不存在什么“盛世”!以前的“康乾盛世”之说,中外史学家不予认同,此说早已被推翻。

📒1644年清军入关后,先后有10位皇帝。以前的“康乾盛世”之说,包括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时期,共计133年。影视剧大为吹捧:什么“私访”,“雍正王朝”,什么“下江南”,尘嚣甚上。什么“再多活500年”!懂史的国民,马上去看《动物世界》或去“逗猫蹓狗”。

📔他们当政为1662年—1795年。而英国早在1640年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接着欧洲和美洲相继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760年左右,英国出现了“珍妮机”,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的纺织机器。接着,冶金、采矿等部门发明层出,制造机器,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史称“工业革命”。这时期正是清朝的:“康雍乾”的“老牛破车”时期。

📒1785年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使用,极大的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而同期的雍正皇帝还在想“再活500年”;乾隆皇帝→还在“风流下江南”。

📔人类已经进入“蒸汽时代”,而康雍乾时期依然“闭关锁国”;继续压制知识群体,大施“文字狱”;热衷于女真的“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意识。

📒康雍乾时期,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飞速变化,也末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原本先进的中国,在世界上开始落伍了。

📔朋友们!史实验证: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康乾盛世”!原有之说→经不住实践检验→早在“改革开放”后被中外史学家否定推翻!


笑看东篱


康乾盛世一派歌舞升平,暗中藏着四大危机

康雍乾盛世,是清朝最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当时的清朝可谓是一派歌舞升平,仅人口就有三亿。天朝上国看似光鲜无比,实则危机重重,概括起来,当时主要面临着四种危机。

一是商业危机。康雍乾时期,国家支柱依然是农业,这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不无关系。明清之际,中国引进了马铃薯、玉米等高产的农作物,也因此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但是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与西方正在进行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方式显然无法相比。

彼时,西方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更危险的是,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为了掠夺更多的资源开始向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扩张。虽然说在康雍乾时期国力强盛一些,暂时还能有抵御能力。然而,清朝重农抑商的政策终究不是世界的主流,商业危机大大抑制了清朝的发展,最终被列强所侵略。

二是财政危机。康熙和雍正时期还好,国库较为充盈,但前提也是盘剥农民税收所致,工商业虽有发展,但是不足以支撑清政府无休止地消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尤其到了乾隆,六次南巡就将国库掏走了大半。不仅如此,乾隆时期多次战争以及自然灾害频发,更是进一步掏空了国库。虽然乾隆死后给嘉庆留了另一个“小国库”和珅,但是毕竟出的比进的多,很快和珅的钱也花光了,国库亏空、财政危机也为后来大清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三是军事危机。满清入关时八旗兵何等的威武雄壮,令人胆寒。然而随着盛世的到来,八旗子弟享受的特权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懒惰。清政府每年要花大量的银子用在八旗兵丁上,但是八旗兵的战斗力却并没有随着特权的增多而提高半点。

更重要的是,当时西方列强的军队已经用上了枪炮,实行的是现代化的战争方式。拿破仑的陆军曾经横扫欧洲大陆,靠的就是先进的战争方式,而清兵依旧用着大刀长矛,曾经的红衣大炮也没有了以往的威力。

四是起义危机。一方面,清朝的高压政策一直就引起民众的不满,不论是军事上战胜之后的屠杀还是思想上实行的文字狱等,一直激化着矛盾。另一方面,天灾人祸也一直让百姓受苦,水灾、旱灾让一些地区颗粒无收,赈灾的款项却经常被和珅这样的贪官所截留。所以清朝时期的农民起义一直不断,如白莲教的活动就一直存在。后来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早在盛世之中就埋下了伏笔。

所以说,康雍乾盛世看起来是盛世,但其实早就种下了衰落的种子,清朝越来越落后于世界的潮流,并最终落了个挨打的悲惨结局。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赞成和否定两种观点都有。

赞成康乾盛世说的,认为康乾盛世是汉唐盛世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盛世。康乾时期经济发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稳定,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北京、江宁、扬州、广州、苏州等,人口快速增长。同时,收回台湾,巩固边疆,确立了清朝疆域,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从康雍乾三朝的文治武功来看,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否定康乾盛世说的。一般是把康乾盛世放在全球视野背景下,把康乾时期的中国和同一时期的欧洲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当西欧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宗教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革命时,中国依然是自然经济、闭关锁国、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败,军备废驰,八旗子弟游手好闲,尚武精神荡然无存。从这个角度上讲,哪有什么盛世。

综上所述,从中国封建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说康乾盛世是一个盛世。但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看,康乾盛世时期已经蕴含着衰败的因素,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闲时读史


康乾盛世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统治的时代。
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人们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

肯定者认为,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国力最强,社会最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领土辽阔。

否定者认为,康乾时期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十分严重,政治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清廷统治和管理社会的能力日益衰微。特别是乾隆后期,腐败严重,民变不断,清朝已走向衰亡。

康乾时代是不是盛世?这只能与中国其它封建王朝相比较而言。在这一时期,清王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政权,统治手段有所变化,管制政策有所调整,采取了一些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比如,康熙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下诏永不加丁税即人口税,只收田租。引进外来农作物,使得人口大量增加。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减轻无地贫民的负担。提倡火耗归公,耗羡费用改由中央政府计算。设置养廉银,解决地方贪腐问题。 乾隆实行“宽猛相济”政策,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平定准噶尔与回疆大小和卓之乱,使川黔等地继续改土归流,拓展疆域达到1300万余平方公里。


如果就上述情形而言,康雍乾三朝勉强可以称为“康乾盛世”。 但是,清王朝压迫人民、剝削人民、实行残酷专制统治的本质没有变。康雍乾三朝屡兴文字狱,箝制言论自由;实行特务政治,残酷镇压异己。尤其是乾隆晚期,乾隆宠信贪官和珅,官吏腐败愈演愈烈;六巡江南大肆铺张,沿途扰民鸡犬不宁;连年征战,国库损耗殆尽;闭关锁国,严重落后于世界;土地兼并剝夺农民,百姓被逼铤而造反。清朝的国力日渐衰落,即便是盛世也进入了尾声,即便是出现一些繁荣现象,也只是流星一闪,昙花一现,回光返照而已。


菜根漫谭


既然“康乾盛世”被提出,自然有其道理,那我们剖析一下,“盛世”在哪里。

1.扩张领土,收复台湾。

这是评价“康乾盛世”最重要的指标。康熙至乾隆这段时间,中国的领土扩张几乎达到了两千多年以来的顶峰,而上一个记录的保持者唐朝和元朝,可惜没过几十年领土又纷纷开始流失。而清朝直到灭亡,还存留将近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有就是收复台湾,台湾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被发现,但是真正纳入统治范围,归中央管辖且有驻军的还是在清朝。这为当今台湾问题提供了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2.政治稳定

清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势必引发民族矛盾,使得动荡平凡,经过几十年的政治宣传“满汉一家亲”(这其中少不了残酷的屠戮、镇压),并给予汉人大部分权利(科考等),使得满汉关系日益缓和,近乎苛刻的政令(剃发易服,文字狱)也让反抗者望而生畏。动乱少了,国家有了更多的钱去救灾,去发动战争,减轻赋税。社会相对比较稳定。

3.文化繁荣,说出这种肯定有人不相信,但是事实是清朝文化集前朝之大成但又没超过前朝。比如小篆体兴起,自唐朝以后小篆体使用越来越少,书法的繁荣,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清朝的书法家太多了,小说诗词的盛世、京剧国粹的大发展等等等,文字狱限制的是政治,这关于清朝继位的合法性。民间文化相对自由。

4.人口暴增,人口的暴增取决于

1.摊丁入亩的政策,原来按人头收税,现在按每户收税,隐藏的人口就出来了,大家都想生男孩种地。

2.番薯玉米农作物的广泛种植,养活了大部分人口,但是中国主体农作物仍是南方水稻北方小麦,这就说明的这类农作物种植规模并没有超过水稻和小麦。所以说番薯和玉米支撑起整个“康乾盛世”的悖论也可以适可而止。

但是这个表面盛世背后却隐藏了数不尽的问题,三代积累的财富被乾隆一代败光,西方正处于大发展时期,西方势力不惜代价的开拓中国市场,获取资本的积累,而昏庸的统治者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里。意图用残酷苛政和血腥的屠杀让人民屈服,不思进取力求稳定,这个社会产生的问题视而不见。直到西方枪炮打进了国门,当人民再次苏醒之时,却为时已晚。中华民族在近代饱受磨难,直接原因就是清朝。




吾道有千里


康乾盛世,即中国帝王制史上最后一次盛世。

不过这次盛世饱受争议,因为盛世的余晖面对西方列强,被敌人万里远征 轻而易举被人攻破了防御,而且是海军登陆战。这场较量是工业的较量,体现了康乾盛世的余晖远远逊色于同时期的欧洲列强发达的工业。

相比贞观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是世界级的盛世,对世界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康乾盛世更像是国内的盛世。

因素 : 满清将统治阶级的重农抑商政策,发挥到了历朝之最,严重扼杀了资本的崛起,但是清朝的人口却猛增数倍,让人误以为康乾盛世十分发达。但是究其原因,清朝人口增长创造了历朝之最,完全是土豆 玉米 地瓜,这三个高产的农作物所创造的结果。由明朝中后期引进我国,到了清朝被农业发扬推广到了全国。使得人口暴涨。

重点强调下: 古代人口增长是很难的,因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力低下,口粮田难以征集商品粮,稍有欠收就会出现饿死人的状况。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在史诗军争片里总会看到的一句“大军粮草不足”!那个年代口粮田征集出商品粮很难得。可是地瓜 土豆引进我国后,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惊人,比如你可以把它种植在树林中,在杂草恒生见不到阳光的情况下,依然能高产量,这使得清朝人口暴涨!

清朝还是功劳重点体现在版图贡献上。

传统的中原王朝喜欢奉行“长城观”即是长城以外 化外之地。只实施宗主国与朝贡的关系,并非实际有效掌控。然而满清的汉胡共治,打破了长城版图局限,征服化外之地。东北 蒙古 新疆 西藏,这些重工业资源产区,可全是满清的版图贡献。曾几何时,大明朝还守着长城跟蒙古对抗。满清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版图遗产,要知道没有比疆土更重要的了。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皆来自版图,与之相反的是,岛国日本为了发展而不断的战争。

谈论满清,希望不要以过盖功 以偏概全 断章取义。合理论述,满清的版图贡献,远远大于治理上的落后过失!


辽威


所谓”康乾盛世”是古代社会的假像,盛世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是人口的增长。古代因为人口少,社会生产力不足,当人口增长时给人的感觉是赶上了好时代,但这些完完全全是假象。


常见的“康乾盛世”,主要开始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嘉庆元年(1796年)持续时间达115年。此时为清朝入关以来发展的顶峰,这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统一

康熙帝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番”;随后,又派施琅出兵台湾,使郑经投降;康熙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后,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击败葛尔丹收复内外蒙古,乾隆时出兵伊犁,彻底平定准格尔部分裂势力,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二,人口的增长

这是因为在明末引进了西洋的马铃薯,玉米和番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激增,促使人口增长,是人口从约1亿增长到3亿。

三,经济繁荣

这是承上启下的,有了国家的统一,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繁荣。

四,文化昌盛

这时期文学作品有官方的《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民间的《红楼梦》-曹雪芹,《儒林外史》-吴敬梓等。

但是,上面所讲的都是一些表面工程。在“康乾盛世”时期,清统治者闭关锁国,阻断了明末的西学东渐,大兴“文字狱”,科举制变成了“八股制”,这一切从思想上禁锢了百姓的思想,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以说不值得称颂。

在此“盛世”下,清朝还不断的割让土地。例如,《尼布楚条约》就是割让了一大半的准格尔汗国给沙俄,雍正也签订了割让土地的《恰克图条约》。可以说,清朝从入关到灭亡就是一段野蛮史和屈辱史。哪有盛世割让土地的。

在“盛世”时期,西方正进行影响深远的文化复兴,工业革命等。鸦片战争时,列强都是坚船利炮,而满清还是明朝遗留下来的火炮。康熙年间唐甄记载: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

西方人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却说::“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近代第一人怀疑”康乾盛世“是吹出来的人是鲁迅,他在看了外国的一些记载认为这些都是文字狱吹出来的。

在康乾盛世时期,吏治腐败,最著名的要属和珅了。古代社会,导致国家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腐败。本来科举制是一项创举,但是清朝只学会了其中的八股文,没有把科举的真正作用显示出来。抛弃火器而重视冷兵器,致使200年后火器水平还赶不上200年前的明军。(太平军破武昌后挖出200年前明朝所造大炮竟然打得清军大败。)……真的不可胜数,其落后其不知上进的比比皆是。

由此可以看出,”康乾盛世“确实是吹嘘出来的,不过大家一直蒙在鼓里。


朤燚㱌


我个人认为,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中期到乾隆早中期这个时间段为康乾盛世,只是其中的一段时间,其他的时间,要不再打仗,要不就是闹饥荒,何来盛世。比如康熙早期灭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打准格尔丹,在经过这些战争之后,没有了战争就出现了一段太平盛世,而早期连年征战,国家要用钱,百姓要交粮,国家到处战火纷飞,肯定不可能在家独享盛世,也不会是盛世,到了康熙晚期,各地天灾不断,官员腐败严重,各党派明争暗斗,国库空虚,连赈灾的钱都要去江南募捐,百姓饿死,病死无数,这期间就算不得盛世,到了雍正年间,因为国家百废待兴,吏治,制度等康熙皇帝没有完成的任务,都交给了雍正,所以雍正只当了十三年皇帝就驾崩了,说来,雍正只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盛世和他当政时是无关的。而到了乾隆的时候,经过雍正给他赞下的八千万两银子,早期可以说勉强可以成为盛世,最起码没有什么大灾,国家还富裕,虽然有战争,但只是小规模的,到了乾隆中期,盛世达到了最顶端,人民安居乐业,国库富裕,边关也相对太平,文治武功方面也到了鼎盛期,到了乾隆后期,由于和珅主政,加剧了各官员的贪污腐败,加上乾隆晚年懒于政事,好大喜功,把很多事情都交于和珅,使得和珅位高权重,买官卖官盛行,各地官员都巴结和珅,导致和珅的钱比国家还多,百姓的生活出现了很多不公平,比如科考,做官,种田等关乎民生的,都出现了倾斜。加上乾隆也没有察觉和阻止,使乾隆后期的大清走了下坡路,直到嘉庆继位。虽然嘉庆继位抄了和珅的家获得了很多钱,但大清积重难返,已经无力回天,以至于后来走向了灭亡,说康乾盛世,还不如说成康乾时期的太平盛世,康乾盛世可能不光是太平或许包含很多才能叫盛世,而太平盛世,就是不打仗,不闹灾就可以,所以康乾盛世是假盛世是有道理的,说太平盛世就没问题。


不要怀疑我的未来


正确答案:

中国历史只有两个盛世,一个是开元盛世,一个是康乾盛世,其他只能叫"治"。





如果用中国古代的标准,“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的顶峰。中国的领土、人口,经济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 当然以现在的标准来说,“康乾盛世”是个饥饿的盛世,可是对于一个20世纪90年代才解决全民温饱的国家,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几百年前,这就是笑话。 “文景之治”内有皇族之乱,外有匈奴横行;“贞观之治”动不动天下大灾,出了长安就有饿殍;再看看康乾时期,整个中原地区一百多年未见刀兵,国家与准噶尔一百年间对赌国运,期间居然未曾加赋。 由此可见康乾盛世比之前盛世之治不知强多少倍。






但是用21世纪的观点来说,康乾盛世又什么都不是,没有原子弹、没有航空母舰,坦克飞机核潜艇更是一无所有。


秦的军事实力是很强的,结果怎么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汉的军事实力也是很强的,结果怎么样?一个黄巾起义,就使它焦头烂额;一个董卓之乱,就让它命若游丝。然而大清帝国即便在遭受重创、国势衰微之际,仍尚能平定新疆,收复伊犁,镇压太平天国。至于前期平三藩、收台湾、对付教门会党,更是攻无不克。清王朝并不是“纸老虎”。 唐与清相比也相形见绌。唐征高丽,数征数败;清则人关前即收服朝鲜。唐征突厥,断断续续,清则人关前即收服漠南蒙古诸部,人关后数次讨伐准葛尔,皆大获全胜;蒙古族几乎全部成为大清臣民。唐征西域,胜败无常,清出兵必胜,平定回疆,将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唐征吐蕃,负多胜少,清六次用兵,五次大获全胜。




清朝作为亚洲乃至东半球的霸主,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巅峰,至于科技制度什么的,东半球并无这种土壤,屎盆子没必要扣到皇帝头上,中国人受儒家封建思想统治几千年,做到极致已是大成。如果北京和莫斯科位置互换,我相信固步自封的应该是彼得,就像你身处封建农耕思想中,你永远不可能有科技自由的思维,东半球农耕的生产力,根本无法产生促进科技思想的变革。



大清三百年,修铁路,办洋务,创建北洋水师,废科举,兴学堂,外派留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接受西方思想,组建近代经济体系,开启国人近代意识,让中国从几千年来的农耕社会转型为现代工业社会,虽然很多是被迫的无奈之举,可哪一样不是利国利民,寓意深远?更别说大清初年,一统天下,民族融合,安居乐业,国家安定,开疆拓土,推广高产农作物,人口翻了几番,领土比明朝扩张了好几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