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一香一味的茶湯

飲茶離不開茶湯,談論茶道同樣離不開茶湯。茶湯是茶葉衝瀹後的茶水,茶與水相交融,水即是茶,茶即是水,兩者不棄不離,密不可分,因此稱作“茶湯”。

武夷巖茶一香一味的茶湯

茶師說 “佛法存於茶湯”,已證茶湯真諦。中國的趙州和尚接引學僧時,往往只說“吃茶去”,獨得茶湯三昧。此時此處的茶湯已超越了茶品、水品、茶器、衝瀹方法等物質層面,直達心源,直面真我,直接體現茶道精髓。簡而言之,茶道就是茶湯之道。茶湯的光澤、香氣、滋味、氣韻稱作茶湯四相。

武夷巖茶一香一味的茶湯

茶湯滋味有甘苦,有輕重,有濃淡,有厚薄,有老嫩軟硬之別,有滑利艱澀之辯。對湯味的要求:入口輕,觸舌軟,過喉嫩,口角滑,後味甘。輕、甘、滑、軟、嫩、厚,稱為茶湯六味。另外,茶湯還有九德、九香、八雅、七情、四氣等。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茶湯的特徵雖然繁複,但基本上可歸結為“茶湯四相”和“茶湯六味”,即從茶湯的“相”和“味”上推行探究,以期洞達茶湯真諦。從禪的角度來理解,茶湯四相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屬於生滅法,因為終歸要趨於寂滅。一盞茶湯飲用完後,它的“相”就不存在了,歸於寂滅。

武夷巖茶一香一味的茶湯

茶湯六味也是如此。一盞茶湯飲用完後,我們對茶湯的體味會逐漸淡化,最終趨於寂滅。這是件很令人迷惑的事情:茶湯明明有色澤、香氣、滋味、氣韻四相,怎麼能說是虛妄的呢?而且可能還不止這四相,應該有八萬四千種相。不同的人品飲茶湯,所得到的感受都會不同,這是產生茶湯相的根本原因。茶湯六味也是如此。可能還不止輕、甘、滑、嫩、軟、厚這六味,應該有八萬四千種滋味,不同人的品飲茶湯,所得到的感受都會不同。

武夷巖茶一香一味的茶湯

那麼到底應該怎樣論述湯的“相”和“滋味”呢?或者說如何理解我們眼前的這一盞茶湯呢?我們覺得還是應該從佛教典籍中來尋求答案。佛陀在《妙法蓮花經.藥草喻品第五》中說:“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常寂滅相,終歸於空。”這個說法太神奇了,使我們頓時從茶湯的四相、六味中解脫出來,領悟茶湯真諦。這裡所說的“一相一味”,也就是寂滅相、禪悅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