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說起廬山,只要是中國人,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說起廬山的文化歷史,恐怕知者不多吧。廬山史稱匡廬一直是政治文化、科學以及儒、釋、道家的發祥地,成為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很榮幸,我家就在廬山腳下。自小我就是在讀著廬山的詩歌、聽著廬山的美麗傳說中長大的。名山就在家門口,豈能不識其真面目?從小到大,我爬過、訪過的次數實在是數都數不清了。每次登臨,我都能收穫好的心情,都有看不夠的感覺,對她的感情不可不謂之深也!

今年暑期,有幸和一幫朋友再次驅車雲遊這一人間仙境了。我們的車子自九江沿廬山公路蜿蜒而上,此時已是晚上9點,窗外一片昏暗,領隊安排夜住牯嶺,次日早起,去含鄱口看日出。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廬山牯嶺鎮

牯嶺是廬山的政治、文化、經濟和旅遊中心,地處廬山北嶺,三面環山,一面臨谷,海拔1164米,是一座美麗的山城。19世紀末,英國傳教士李德立來到廬山,租借了牯嶺的長衝,興造了廬山建築群。這裡有蔣介石、宋美齡的美廬,有周恩來、鄧穎超住過的442號別墅,有美國特使馬歇爾的賓館,也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的閨房,當然,還有著名的廬山會議舊址。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美廬別墅

早上5點,我們來到含鄱口看日出。極目遠眺,曙光從東方徐徐漫開,無與倫比的光華織成五彩繽紛的瑰麗朝霞,頃刻間,金光四射,如同沸騰的鋼花飛濺而出,簇擁著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她染紅了茫茫雲海,染紅了層層峰巒,染紅了蒼松翠柏,也染紅了觀日的人群。領隊說,日出是廬山勝景之一,天公作美,讓我們一飽眼福。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含鄱口觀朝霞


下含鄱口,就到了五老峰。五老峰海拔1358米,蒼崖磊磊,皺摺疊疊,宛如五位清癯的古老先哲,正襟危坐,凝神沉思。五老峰中四峰最高,三峰最險,二峰上築“待晴亭”,下生“五老洞”,一峰下怪石叢立,氣象萬千。五峰間斧削崖巖,周遭莫測,難怪磊詩人云遊至此發出這樣的浩嘆:“餘行天下,所遊覽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奇觀也。”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雲霧中的五老峰


諺雲:“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三疊泉水系由五老峰北崖流出,分三級跌下,上疊如飄雪拖練,中疊如碎玉摧水,下疊如千龍走潭。站在泉下,仰望飛瀑,就好像青蒼蒼的天破了一個口子,水從那裡直射而下,健如野馬,跌宕奔騰,帶起散珠細霧,撲朔迷離,陽光照耀潭中,潭水迂迴旋轉,猶如碧玉連環,明滅可見。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

從五老峰至三疊泉是高高低低的石板路,我們走了足足兩個小時,疲憊不堪。路上有轎伕往來,步伐穩健,裸露的脊背彷彿古銅色的太陽。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我們又繼續我們的行程,來到了廬山北線旅遊點。我們以為來得很早,哪知這一帶早點是車水馬龍,人頭攢動。


我們先看到的是錦繡谷。它是廬山又一個著名景點,草叢中散落著各種各樣的花,有含苞欲放的芙蓉,有聖潔素雅的玉蘭,有風雅華貴的瑞香,有五彩斑斕的杜鵑花。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錦繡谷與“天橋”


這裡不僅花奇,而且石怪,最著名的當屬那懸在半空中的“天橋”。


關於“天橋”的形成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敗逃至此,在前臨深淵,後有追兵的緊急關頭,忽然從天降下一條金龍橫臥在深壑之上,化為一石橋,待朱元璋縱馬過橋後,頓時烏雲滾滾,雷聲隆隆,天昏地暗,只見一道灼眼的藍光將石橋擊斷。橋斷後,雲散日出,一切又恢復了原來的面貌,仍然是雙崖對峙的絕澗。


廬山不但是風景名山,而且也是人文歷史悠久的發源地。聽朋友慧子說,著名學者胡適1928年論述道:“廬山有三處史蹟代表三大趨勢:(一)慧遠的東林,代表中國的‘佛文化’與佛教‘中國化’趨勢;(二)白鹿洞,代表中國近代700年的宋學大趨勢。(三)牯嶺,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白鹿洞書院

聽她如此一說,更添了幾分“覽物之情”。於是乎,當天下午,我們又慕名前往廬山南麓的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是我國最古老的書院,“始於唐,盛於宋,沿於明清”。現存建築群沿貫道溪自西向東串聯而築,由門樓、旅館等建築群落組成,整個建築坐北朝南,石木或磚木結構,屋頂均為人字形硬山頂,頗具清雅淡泊之氣。宋代大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曾在這裡復興白鹿洞書院,開創了中國講學式教育的先河。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東林寺

最後我們又繞到山南絕佳去處——-秀峰。秀峰是香爐峰、雙劍峰、文殊峰、鶴鳴峰、獅子峰、姐妹峰的總稱。這裡不僅峰秀,而且瀑、潭、泉、林皆婀娜多姿、嫵媚動人。如果說群峰鹹集營造了秀峰的陽剛之氣,那麼,泉瀑溢趣則孕育了秀峰的陰柔之美,鑄就了秀峰的自然美的旋律。這旋律傾倒了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也吸引著王侯將相。五代十國時的南唐中祖李景,就在此建有讀書堂,顏魯公也曾留有書法碑刻。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秀峰


慧子說,廬山簡直就是一個千古多情的美婦人,吸引無數的偉人、文人,也包括我這個閒人。其實,自古以來,山以人傳,人以山名,明白這個道理,也就莫怪人們趨之若鶩了。


入廬山仙境,何不做名仙客?

如琴湖

入夜,我化作一片雲霧,飄然成仙。自此,我就君臨高山之顛,化作一廬山仙客。翌日醒來,才知是南柯一夢。


廬山是國家5A級景區,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遊客紛至沓來。

更多的美文請繼續關注“名師作文”,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後感,分享你遊廬山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