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賺不到錢,專家:把土地規模做大!道理都懂,但辦不到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基礎性產業,這些年也一直致力於農業經濟的發展,國家重點關注對象仍是三農。但是現在的農村,很多農民都說糧價不斷下降,種地掙不到錢了,甚至連溫飽都成問題。

那麼,到底農民要怎樣才能賺到錢?什麼原因導致賺不到錢?

農民種地賺不到錢,專家:把土地規模做大!道理都懂,但辦不到

近日,柯炳生教授發表一篇叫《農業為什麼要做大才能做強?》的文章,裡面有指出:“農民耕地,如果不做大做強,肯定是活不好的,即便活得久,也是活在溫飽線以下”。

換言之,農民之所以賺不到錢,主要是因為土地規模太小了。

首先,土地規模小影響到農民的年收入,現在的糧價甚至比礦泉水還便宜,可以說,農民工一兩月的工資完全可以抵得上農民一年種地所賺的錢。其次,讓大型拖拉機和收割機的運作十分不方便,稍不留意,農機跑到別家去了,把莊稼給鏟了。最後,農民想讓自己的農產品能以高價售出,最好能做出自己的品牌,地這麼小,農民做得出品牌嗎?

農民種地賺不到錢,專家:把土地規模做大!道理都懂,但辦不到

對此,教授還提出:“搞農業,儘管做大不一定等於做強,但是,不做大,肯定做不強”。農民也想把規模做大,但是他們辦不到啊。

實際上,有很多農產品沒辦法實現規模化,比如養雞,在農村養雞都是散養的,農民只喂糧食,任由土雞們自由活動,吃點小昆蟲啥的,大規模養雞行不通。

還有,種地實行大規模也很困難。如果農民計劃擴大規模流轉土地種植糧食,就只有兩個可發展方向:

農民種地賺不到錢,專家:把土地規模做大!道理都懂,但辦不到

一個是直接找農戶談,不可能找的人都願意給你承包,倘若中間有2個不情願的,農田還怎麼連成一大片,自然機械化就困難重重了,那還談什麼大規模。

另一個是承包村委會名下的土地,承包村裡的地是需要籤合同和交租金,租金必須一次性付清,十幾萬或幾十萬都有可能,但是根據當前糧食價格的走勢來看,要賺回本需要多長時間?

總而言之,這些道理農民都懂,也想搞大規模來賺錢,可是很多農民都是有心無力,辦不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