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0+”作文中的個性

高考50+作文中的個性

豆黨鋒

高考作文雖以“穩妥”為主,但如果毫無個性可言,自然也很難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縱觀歷年的高考50+作文,穩妥中都有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個性色彩。

立意有個性

1.立意充滿思辨性。

所謂立意充滿思辨性,就是考生在立意時要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問題,如:既看到其正面,又看到其反面;既看到其利,又看到其弊;既關注現象,更思考其原因與實質;既關注現在,更關注未來;既關注其影響,更思考其解決方案等。

如上海卷優秀作文《被需要的背後》之片段:

這種“被需要”的心態還源於人們內心對理想的追求不夠堅定,對自我價值不夠肯定,所以總是渴望通過別人的肯定來塑造自我。如果這種“被需要”的心態變得很普遍,又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呢?

從個人來講,人們會不斷地追隨他人的需要而最終迷失自我,因為如果時刻想著滿足他人的需要,又怎會有暇顧及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呢?更何況,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需求,人非全知全能,又怎會什麼都能滿足呢?

從社會角度來講,這種“被需要”的風氣會讓社會陷入“需要”與“被需要”的網,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如果社會中人人不是需要別人幹什麼,就是覺得自己需要為別人幹什麼,那麼,人類終究會演變成“索取”與“被索取”的關係,只會追隨他人的意志,最終消磨多元的價值觀,使社會不再多姿多彩。

點評:考生首先展現“被需要”的心態存在的原因,接著運用發展的思維看問題,從個人角度與社會角度闡釋此心態帶來的危害。考生的這段文字著眼於現象、原因、未來,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戰勝“被需要”心態的重要性,可謂思路開闊,立意具有極強的思辨型。

2.立意充滿創新性。

所謂立意充滿創新性,就是要求考生對某一話題或某一素材敢於破除習慣的思維方式和陳舊傳統觀念的束縛,跳出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老一套,進行大膽設想,提出標新立異的觀點,以打破傳統意義上人們對其的認識。

如天津卷優秀作文《君子當為器》之片段:

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應囿於一項專長從而成為純粹的工具。而我卻說,君子當為器。君子當通過教育使自己完善進步,從璞玉渾金成長為器,有所功用;君子當海納百川成有容之器;君子當砥礪前行成國之重器,為國為民做出貢獻。

君子當為有用之器。《三字經》中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句,教育人們從小就應努力學習以提升自己,使自己變成有用之器。

三國時的東吳大將呂蒙,因自恃軍功不喜讀書而被人們戲稱為吳下阿蒙,一日被吳王孫權批評後,他痛下決心努力學習。之後呂蒙學問大增,連魯肅也驚歎於他的變化之大,留下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一佳話流傳至今。

君子當為大國重器。像黃繼光、董存瑞這樣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像故官鐘錶修復師王津這樣的工匠,他們是一顆顆渺小而偉大的螺絲釘,一塊塊沉穩而可靠的青磚石,他們就是國之重器。國之重器,為國可忍辱負重,可粉身碎骨。

點評:考生開篇引用孔子的“君子不器”,然後反彈琵琶,提出了“君子當為器”的觀點,並從兩個方面具體展開:第一點“為有用之器”,實際上談的是成器的途徑;第二點“為大國重器”,談的是要報效國家,回報社會。

構思有個性

1.善於以小見大。

高考作文反對“假大空”,而以小見大之法則是打擊“假大空”的有效途徑。“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無論是立意還是選材,考生巧妙運用以小見大之法,定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寫出個性鮮明的文童。

如全國新課標卷I優秀作文《月河鎮的一天》之片段:

下午,烈日當空。鎮裡的人們躲在家裡乘涼。有些老人坐在樹下的藤椅上,聽著收音機裡咿呀咿呀的京劇,不成調地跟著哼唱,不時地點點頭、揮揮手,想象自己便是那劇中的人物,收復江山,氣吞江河。

小孫子尚不懂事,搖著老人的手臂問道:“姥爺,這是什麼調子?”老人笑了笑,對他說:“小滑頭,這是京劇,咱們的國粹。”小孫子又問:“什麼是國粹,可以吃嗎?”小孫子天真爛漫的樣子引得老人大笑:“國粹是國家的寶貝,不能吃。”“但能聽對不對?那我以後去學,學了唱給姥爺聽好不好?”小孫子的一番話讓老人覺得十分暖心,把孫子抱在懷裡連聲稱好。

那天剛好是十五,天空中掛著一輪滿月,有人家在院子裡擺上了一張桌子,拿出自家釀的米酒,扇著蒲扇,賞著月色。有文化的人脫口而出一句詩,十分應景。

夜色漸深,小鎮又逐漸恢復了寧靜,月河鎮的人們在睡夢中等待著新的一天到來。

親愛的外國朋友,你願意來月河鎮一遊嗎?它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點評:當大多數考生選擇議論性文體時,作者卻選擇了記敘文體,採取以小見大的手法——以小鄉鎮呈現大中國,以小場景折射大背景。考生通過對月河鎮風貌人情的描述,準確而充實地反映了新時代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愛。

2.採用非常規文體。

所謂採用非常規文體,就是指突破中規中矩的議論文或記敘文或散文等文體,在文體的選擇上大膽選擇寓言、日記、劇本、廣播稿、說明書、啟事、論壇、採訪稿、演講稿等非常規文體,從而為作文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進而打破閱卷老師對常規文體的審美疲勞。

如優秀作文《尋物啟事》之片段:

某日,廣場內的一個巨幅廣告牌上貼出了一則尋物啟事。具體內容如下:

尋物啟事

名稱:信任

顏色:無色

屬性:非固體非液體非氣體

特徵:看不見,摸不著

備註:我是一名年輕人,在漫長的人生路上跋涉。我曾有“健康”“美貌”“信任”“才學”“金錢”“榮譽”“權力”7個背囊,在一次險象環生的旅途中,我丟棄了“信任”這一背囊。原因是我認為在這7個背囊中,“信任”是最沒有用的。可是當這次旅行結束後,回到工作與生活中,我發現沒有了信任,自己開始整日惴惴不安,總感覺別人一直想算計自已,我的生活充滿了恐懼,並且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遠離我……

如有知情者請速與我聯繫,必重謝。

一個急於尋回失物的人:W

×年×月×日

過了幾日,在這則尋物啟事的下面,出現了許多人的留言。

留言者A:管鮑之交,以理解和信任鑄成千古友誼;嵇康信友託孤,山濤守信不避嫌;劉秀信人不疑,馮異嗟功報德;湯顯祖除夕放囚犯回家,囚犯來年守信歸獄……由此可見信任的力量之強大。你能渴望找回信任,說明你已經認識到了信任的重要性。

留言者B:美國傳教士史密斯在《中國人的氣質》一書中曾舉出許多中國人的“猜忌之心”。如一個僕人行為不檢點,受到主人的訓斥或被解僱,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犯了錯,而是先懷疑是誰向主人告的密。所以欲找回信任,首先要進行自我反省,摒棄猜忌之心。

點評:考生以一則簡短的尋物啟事為文體,表達了自己對信任重要性的深刻理解。文字簡潔而內蘊豐富,尤其是留言部分,既為尋物者指點了迷津,又從更為廣泛的意義上回答了當代人對於“信任”的追問。如此構思可謂別緻、新巧,自然能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語言有個性

如果說有個性的立意與構思是作品跳動的心臟,那麼個性的語言則是其美麗的面龐。所以考生可採取以下幾種方法讓語言擁有個性:善用文言、善於用典、善於引用流行熱詞、善於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善於運用犀利風趣或含蓄典雅之語等。

如全國新課標卷I優秀作文《予少年說》之片段:

今作斯文,吾方十七,憶昔時總角垂髫之樂,恍若昨日之夢也。唯辛巳吾以降,積於今已十七載矣。此間,我泱泱中華亦歷多事,今請為諸君言之。戊子年,奧運會於我中華之都北京舉行,此舉國之盛事也,黎民之居於我中華者,皆引以為傲。餘是時,方八歲,亦深以為傲。癸亥年,中華圓飛天之巨夢,且以飛天機械之靈巧、航天事業之審慎,為他國所盛讚。而後數年,更有扶貧、修路之屬,保黎民之生計,以期小康,及至大同。此悉中華向時之成就也,今語諸君,唯諸君能以非常人之氣魄,為先人繼偉業,為萬世開太平。

點評:考生不僅採取用文言句式寫作的方式,且文筆老到。在句式的選擇上,將整句與散句有機結合,顯示出其深厚的文言功底,從而使文章在視覺層面上感染力強,個性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