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實習生臨別前的一張小紙條,看哭了我們……

最近,又到畢業季了,很多去年來實習的實習生都陸陸續續在辦理離職手續,準備畢業論文去了。

今年的疫情,讓我們團隊又一次經受考驗,一個春節,別人在休息,我們全部在工作,包括單位的幾個實習生,每一個都很認真的在為這次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著一個個來離開的實習生,我想起了一年多以前一位特殊的實習生——雨欣。

1、實習生的一張小紙條

那天是週一,上班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工作筆記本打開了,平展的內頁上,貼了一張粉色的小紙條:

那個實習生臨別前的一張小紙條,看哭了我們……

看到這裡,竟然感覺眼眶有點溼潤。

下午,雨欣的教導老師田田問我有沒有收到雨欣的小紙條,我這才知道,這個小姑娘在實習結束後的最後一晚,給部門的每一個人都留了字條,給每一個人都寫了一段感謝的話,好暖心。

田田說,看完紙條,哭了。

那個實習生臨別前的一張小紙條,看哭了我們……

快下班的時候,其他部門的同事來找我借雨欣做視頻主播,我只能遺憾地跟她說,雨欣結束實習了,目前沒有合適的人借給你了。同事說,哎呀,太可惜了,雨欣這樣的小姑娘,真的好棒,要是畢業了,肯定有很多公司都搶著要。

2、這個不一樣的實習生

這兩年,關於95後職場新人一言不合就跳槽,稍不順心就辭職的消息遍佈網絡,在很多人看來,95後們沒有生存壓力,更具獨立個性,你很難用嚴格的規範要求他們,也很難用灌雞湯的方式感動他們。對於這樣的新新人類,你根本不知道如何跟他們相處,也不知道如何管理他們。

雨欣是一個例外。

雨欣來面試的那天,人事跟我說,來了一個小姑娘,很活潑,推薦給你,要不見見?

其實在面試前,我對實習生並不敢抱太大的期待,但是多一個人,總是比沒有好吧,她們來學職場技能,我們可以緩解人手緊缺問題。

果然,如人事所說,雨欣是一個非常活潑開朗的小姑娘,面試時話特別多,我每問一個問題,她都會衍生出很多話題,但是因為她思路清晰,談吐有趣,說起雞湯來,一套一套,我當著聽眾,聽起來也並不乏味。

所以,我果斷留下了她。

實習期間,雨欣每天都很早到公司,後來我才知道,她家距離公司十多公里,如果蹭不到爸媽的順風車,她就得騎一個多小時的共享單車;

她學習東西很快,遇到工作不躲避,在同事們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喜歡問:要不要我幫忙?

遇到大項目給她加任務,從沒有半句怨言,每次需要加班到很晚時,她總是笑著叫個外賣,跟部門的同事一邊吃,一邊討論著工作怎麼完成。

那個實習生臨別前的一張小紙條,看哭了我們……

在實習的半年裡,她承擔了部門兩個頻道的頁面更新,負責統籌了一個大型公益項目的四場線下活動,此外,還有十餘場視頻直播的主播,策劃了開學季、中秋節等好幾個重要節點線上傳播等,雖然是一名實習生,但是工作量和工作內容,跟正常員工沒有差別。因為她幹事利落,工作效率高,甚至還額外承擔了很多本來不需要承擔的工作。

偶爾跟她聊天,也瞭解了她的一些情況:她的家庭條件優渥,父母都在省電視臺工作。本來,她這個專業,去電視臺實習最匹配,她要去省臺實習也是非常便利,爸媽打個招呼就能一路綠燈。

但是,她特別有自己的想法,想來互聯網學習,沒有認識的人,看到我們公司網上的招聘信息,直接拿了簡歷就奔了過來。後來,她悄悄告訴我,他的父親是我們公司大Boss實習期間的老師,可是,她想憑自己的能力,去獲得這個機會,所以一直到結束實習,Boss也不知道這件事,也不知道有她這樣一個人。

那個實習生臨別前的一張小紙條,看哭了我們……

她的實習收穫頗豐:做得了網絡小編,當得了直播主播,寫得出好稿,策劃得出好活動,什麼視頻剪輯,配音作圖,訪談寫作,幾乎都學得不錯。從職場小白,快速成長為一個全能小網編。

某次參加學校組織的實習經驗交流會,她驚訝地發現,同學們實習涉及的領域和技能,她幾乎都嘗試過。

那個實習生臨別前的一張小紙條,看哭了我們……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五個月過去了,雨欣也要結束實習,回學校準備畢業設計了。她剛剛準備辦理離職手續時,部門一位同事突然提出離職。這個時間點,很難通過招聘快速補上空缺,恰好公司又遇到幾個大項目一起上馬……

得知情況的第二天一早,她找到了我,說有事要跟我說。原本我以為她找我辦理離職,想著部門堆積如山的工作,心裡一聲嘆息。

出乎意料,雨欣說,她知道了有同事要離職,在跟父母商量後,又徵得了老師的同意,決定延遲一個月結束實習,這樣也可以分擔部門同事的一部分工作。等到有新成員加入,她再走也不遲,她的畢業設計可以利用晚上的時間先做。“成麗姐,我這個時候不能走,我不能丟下大家,我可以再多幹一個月。”

一個月的時間,我們重新找到了新的小夥伴,工作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雨欣知道自己可以離開了。

離開的前幾天,她依然按照日常的節奏和狀態在工作,只是每天走得更遲了,她把她要完成的工作,列了一個清單,一件一件完成。

最後的最後,她悄悄地給我們留了一張張小紙條。


3、職場裡的販賣機心態

奇葩說裡有一期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坑嗎?”

職場裡,會有這樣的能者,他們工作效率高,學習能力強,在眾多同事中脫穎而出,甚至會顯得鶴立雞群。這時,隨之而來更多的工作會落到他們的頭上,或許,這些工作在短時期內並沒有相匹配的酬勞,甚至只是同事之間的幫忙,領導都不知情。這個時候,你應該去做嗎?

辯手們過多聚焦於“能者是否應該多勞”,卻忽略了,如何可以成為一個能者,一直到顏如晶開始辯論。

那個實習生臨別前的一張小紙條,看哭了我們……

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小白的時候,無論是當年的馬雲還是馬化騰,還是如今的我們。小白時對待職場,對待工作時的心態和認知,一定會影響著未來的生涯之路。

實習其實也是如此,大部分的實習生只是為了完成學校佈置的那張畢業實踐表,在實習補貼寥寥甚至沒有的情況下,有多少人願意投入呢?很多人甚至覺得,實習單位只是想剝削我們的勞動力罷了,憑什麼我要這麼賣力,我又不想留在這裡工作。

顏如晶說了《壽司之神》的故事,為了做出最好吃的壽司,“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會用三種不同的水去料理做壽司的米,泡米用一種,洗米用一種,煮米飯又用一種,他做出的壽司,米粒相差不超過4粒。這些差別很有可能只有他自己才能吃出來,即使如此,他仍然堅持。

“成功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你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小野二郎這樣說,這是他幾十年工作的心得,壽司之神成就之路,在於忘我的投入和一絲不苟的堅持。

那個實習生臨別前的一張小紙條,看哭了我們……

顏如晶說:“詹青雲想改變世界,但是我做不到,我只能改變自己的心境。”她回憶起當她做實習生時,當她還是一個職場小白時,她是多勞的,更是有熱血的,她甚至跟老闆說:“請多給我一些工作。”正是因為這種心態,她才能慢慢成長為能者。

作為連續參加六季《奇葩說》的老奇葩,如晶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即使一直沒有獲得BBKing,但以她當下的實力,早已成為很多人心裡的BBKing。

那個實習生臨別前的一張小紙條,看哭了我們……

“而當我有能力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為什麼又會嫌棄這些多勞呢?是因為自己的心態變了,沒有了當初熱血的初心,所以,找回初心最重要。能者從來沒有計較是多做了一件事還是少做了一件事,能者追求的是能不能做完整一件事,只在乎能不能把事情做好。與其問自己有沒有被坑,不如問自己能不能變成一個能者。”

這是顏如晶對於“能者多勞是坑嗎?”這個辯題的結辯。

如晶的話觸動了很多人,也讓我這個職場上工作了10多年的老司機做了一次深深的反省。

回想剛剛工作的那一兩年,整個人一直處於打雞血的狀態,無論有什麼事情,只要自己能做的,一定第一個衝在前面,不能做的,也會想盡辦法去完成。我是部門唯一的一名女記者,也是年齡最小的,但是常常跟其他男同事PK上頭條的次數,打好稿的分數。分配到的工作從來不推脫,甚至會搶著最難做的採訪任務。

而當我成為一名擁有成熟經驗的記者時,好像曾經的那些鬥志被慢慢消磨了,也不再願意去做那些看起來沒有技術含量的採訪工作了。就像顏如晶所說,不是工作內容變了,而是心態變了。

找回初心,真的很重要。

“我們在職場裡,計較的到底是什麼?”黃執中在補充論點時,提到一個概念很有趣,叫做職場中的販賣機心態。販賣機販賣的飲料零食,你只要投入了硬幣,就會從櫃子裡掉出相應的東西,一旦沒有及時給到你購買的東西,你一定會非常不安,甚至會有想砸機子的衝動。職場往往不會有這麼快的反饋,你付出的努力,往往像一顆播種在泥土裡的種子,春天它不會有收穫,夏天它不會有收穫,只有到了秋天,它可能才會結出果實。

如果你只帶著販賣機的心態,對於沒有及時反饋的工作,總是充滿抱怨,必然很難在職場上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最近面試了很多人,大多數求職者最關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薪資和休息時間,有人特別明白地說,低於**薪資,不是雙休的工作他是不會來的。但是,很少有求職者會問,他可能得到的這份工作,有哪些工作內容,他可能學會哪些技能,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更不用說,他如果來到平臺,會如何努力做好這份工作。

《奇葩說》辯手高慶一曾經說過,努力只是一個人的及格線。這位已經功成名就的人工智能工程師,擁有著令人豔羨的財富和地位,他對於職場的認知可謂透徹。

那個實習生臨別前的一張小紙條,看哭了我們……

可是,現在有多少人遠遠達不到這個及格線呢?

顏如晶說,職場裡,最珍貴的兩個字是:“我來”

對此,我不能太贊同。

能者這個稱謂,有多少人能承擔得起。對自己認知越深刻的人,越會表現得很謙遜,也更容易成為能者。只是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能者,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因為,人生總有你還不會的技能。

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刻,都別把自己放在能者的位置上,我們不會的東西還很多。這也是終生學習的意義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