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富:柳宗元何以为宋清树碑立传

郑学富:柳宗元何以为宋清树碑立传

永贞元年(805年)九月,时任监察御史里行的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真是雪上加霜。谪居偏僻荒凉远州的柳宗元,尽管仕途失意,生活困苦,远离亲人,但是他并没有沉沦,而是在厄运中奋起,钻研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士子和闲人,创作了317篇诗文,传记小品《宋清传》就是在这期间写成的。

郑学富:柳宗元何以为宋清树碑立传

宋清是长安西部市场经营药铺的店主。因为他善待药农,价格合理,热情周到,所以从山地河湖而来的药农都投奔宋清,将采来的药卖给他,因此,宋清囤积了好多良药。长安的医师用宋清之药配方,药效显著,很容易卖出去。有生各种疮病的人,也都爱去宋清药店买药,希望能够迅速康复。宋清总是很热情地接待客人,他经营药品童叟无欺,贫富平等,官民一视同仁,一律给予良药。特别是对那些穷苦之人,先赊给他们药,即使是远道而来,素不相识的人,也照样在宋清店里打欠条拿药。所以,他家里积累了不少欠条,但是他从不登门索要。年终岁尾,他看着一沓白条,估计欠款者已是无力偿还,便一焚了事,从不再提。宋清经营药店四十年,就焚烧了一百多人的欠条。宋清的这些举动很令人费解,有的嘲讽他是个蠢货,也有的称赞他道德高尚。可是宋清听了这些议论却不以为然,笑笑说:“我经商赚钱是为了养活妻子儿女,谈不上道德高尚,但我也不是蠢人。”

在宋清勾销债务的人中,有的后来做了大官,有的甚至是当上了管辖几个州郡的节度使,享受着丰厚的俸禄待遇,他们没有忘记宋清的接济,知恩图报,派人给宋清送礼物钱财。前来报恩的人络绎不绝,接踵而至,把药店的门槛都快踏破了。当然,也有不少赊欠者因穷困潦倒至死的,成了死账,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宋清最终成为一个富翁。宋清不像那些鼠目寸光、心胸狭隘、唯利是图的小商人,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只要有一次没有拿到药钱,动辄勃然大怒,甚至会破口大骂,与人为敌。宋清有长远的目光,有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心态,并非是立竿见影,斤斤计较。他在经营之道上坚守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和买卖公平、和气生财的经营理念,对那些一度沉沦、落魄失意者,从不另眼相看,而是照常优厚善待,及时给予良药。而这些人一旦被重新起用,不会忘记宋清的恩情,定会滴水之恩将永泉相报。

宋清作为市井中一个普通的商人,却得到了社会的尊重,从高官士人到民众百姓,无不交口称赞。柳宗元感慨道:“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唐人李肇编著的《唐国史补》卷中也有记载:“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朝官出入移贬,清輒卖药迎送之;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岁计所入,利亦百倍。长安言:人有义声,卖药宋清。”后人常用宋清比喻轻财好义者。

宋清能得到一代文豪柳宗元树碑立传,绝非偶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凡之中见精神,这种精神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三百多年后的南宋诗人陆游在小病康复后作《卧病累日嬴甚偶复小健戏作》一诗,也没有忘记这个唐代的“药神”,诗曰:“病忽迨旬日,衰如增十年。难求秦缓药,空负宋清钱。微火秋先跨,闲房昼亦眠。偶赊书鬼录,遇酒又陶然。”又过了八百多年后,清代状元缪彤在《送医士方际泰归茅山》一诗中又提到了这个卖药人:“卖药长安市,超然寄一身。……茅山称最胜,结屋傍嶙峋。白鹄常为伴,黄精得养神。松云凉梦寐,童仆使麚麕。曾读《宋清传》,犹嫌未绝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