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冒了體溫會超過37度,超出人體正常溫度,自己還是覺得冷?

勇哥看劇


體溫上升是體內自我保護的反應,是通過體溫上升來告知主人出來問題,另一方面通過體溫升高來殺死部分病毒細菌。



汝窯趙曉亮


體溫升高並不會使自己感到熱,人感受冷熱是人體產熱和散熱平衡的需求,體溫越高散熱越快,人體反而會覺得冷,產生寒顫等生理反應使人體產生更多的熱量維持體溫。

人體是恆溫的,做到這一點需要產熱和散熱的平衡,且正常的體溫調定點在36.5℃左右,這個體溫環境最適宜人體細胞酶類功能的發揮。體溫是由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控制,有體溫調定點,正常人一般是36-37℃,人體體溫在這個調定點下產熱和散熱平衡。而發熱是由於發熱激活物作用於機體進而導致內生致熱原的產生,可以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當它們進入人體之後,和人體的免疫等系統相作用,使人體產生內生致熱原,內生致熱原的作用是使大腦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調定點上升的更高的說平,正常人體溫36.5℃左右,不超過37.2℃,而內生致熱原卻能使大腦的體溫調定點在37.2℃一樣,大腦分泌相應的物質促進身體產熱限制散熱,使體溫在37.2℃以上的溫度下平衡。

內生致熱原是人體應對外界刺激時由巨噬細胞、腫瘤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釋放的致熱物質,它們可以作用於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丘腦),使體溫調節的調定點上升,使人體體溫在更高的水平下平衡,發熱對人體由有一定的危害,長時間無法抑制的發熱可能造成人體水電解質大量損失、血液流動重新分配等影響人體正常功能,可造成器官衰竭;而無明顯原因的發熱也提示一些疾病,比如腫瘤細胞就能刺激人體體溫升高。

但其實發熱也是人體對抗外界威脅的一種方式,生物酶都有最適宜的環境溫度,人體體溫升高有助於消滅一些病原,而且當體溫升高的時候人體內部糖類釋放和進入細胞更好地供能,能更好地激活人體免疫或者其他生理過程,而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能量供應,體溫升高可以促進人體更好地應對病原的侵襲。而根據不同病原感染導致人體體溫變化的特點,體溫變化的形式也可以作為判斷疾病的一個指標。

然而在發熱的狀態下,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溫度差異卻可能更大,如果環境溫度是15℃,正常體溫36℃左右,這個溫度下人體損失熱量就已經夠多了,當體溫再次升高後,和外界的溫度差更大,人體熱量將更多地散失,而表現在人體感覺上就是冷,這種感覺會激發人體更多地產熱,所以高熱的患者又會有寒顫、驚厥等生理反應,是人體想盡辦法產生更多的熱使散熱和產熱在更高的水平下平衡。


來看世界呀


人體的正常體溫用腋溫測量法一般是36到37攝氏度,37度的體溫是正常的。感冒並不一定會發燒,發燒是隻是感冒的常見症狀之一,常見的感冒症狀還有惡寒,頭暈頭痛,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咳痰,咽痛等等。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對感冒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七樣八樣


發燒是指體溫上升超過37℃以上,怎麼來的?是因為生病的時候,免疫系統為了抵抗病原,釋放出稱為“熱素”的東西。熱素是白血球的召集指令,可以引來更多的白血球去作戰,同時它也會影響控溫中心的設定溫度,如果設定成39℃,那麼體溫就會上升到39℃才會穩住,這段從正常體溫向上到設定溫度的過程,稱為“上升期”。在“上升期”時,大腦調節系統會以為我們的恆溫溫度就應該是39℃,所以想方設法讓人身體發熱達到39℃,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寒顫、發冷的現象了。人在發燒時會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體溫上升期”、“持續發熱期”和“散熱期”,在持續發熱期身體溫度升到了39℃,持續發熱,在散熱期,隨著身體的自我治癒或者藥物的輔助治療,身體溫度慢慢的降到正常溫度37℃。其實,只是在發燒的第一個階段“上升期”才會發冷,之後就不會發冷了,甚至在第三個階段還會發熱出汗,老人經常說發發汗就好了就是說的這第三個階!




農村李旗


感冒為炎症大發內體聚熱過高而發成37度,是體內消耗熱量過多到體表體外,體內就感到空虛有冷的感覺。


手機用戶l5866877868


這是體內進去了寒氣所致,這種感冒不要去吃藥打針,多喝點姜水捂上被子發汗,通過身體發燒才能把毛孔打開,毛孔打開才能把寒氣逼出來,寒氣逼出來就好了


用戶8333215619劉希榮


越發燒越感覺到冷主要是因為人體體溫自調節。所謂發燒,是指人體受到某些致熱源刺激後,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控制下的體溫升高情況。這對我們的身體機能來說其實是一種保護動作,啥意思?很簡單,因為人是恆溫動物,所以會需要維持身體核心體溫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值,下丘腦這個部位大概就類似於空調的溫控器,在人體中被稱為體溫“調定點”。

這個調定點在正常情況下會把人體溫度設定在37°C,一旦因為外部環境變化導致身體核心溫度低於或高於這個值,我們就會相應地感受到冷或者熱,身體也就會啟動不同的應對機制。比如冷的時候身體會啟動“節能”機制,促進皮膚血管收縮減少散熱,表現為我們會“取暖靠抖”,熱的時候則相反,皮膚血管擴張加快散熱,我們就會出汗。

同樣的,發燒也是人體受到外界刺激後產生的應激反應,最常見的刺激因素是病原體入侵,從而刺激免疫系統啟動炎症反應,這些炎症因子就會刺激下丘腦進行體溫調節。按調定點假設,這種情況下人體的標準體溫會被提高,比如原來是37°C的,炎症入侵後就會變成39°C甚至更高。

然鵝這時候人體核心溫度其實是還沒達到39°C的,所以下丘腦就懵逼了,說好的39°C呢?啷個還是介麼冷?不行,給你加加溫。

此時人體升溫機制就會啟動,皮膚血管收縮以減少散熱,隨後在下丘腦的一番努力之下,我們的體溫最終會達到新的標準體溫,也就成功發燒了。

所以,其實發燒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冷,並不是真的因為外界溫度突然下降導致人體感到寒冷,而是因為有一種冷,叫下丘腦覺得你冷。

哈哈,所以這時候無論是開空調還是加被子都是無用功,最有效的辦法當然還是多喝水,看醫生,乖乖吃藥。平時家裡可以備著芬必得的酚咖片,比較有效的退燒藥之一,相較之下不良反應會比較少,比較溫和不刺激腸胃,輕度發熱可以在睡前吃一片再休息,見效很快,發燒體溫過高的話在吃藥控制發燒程度的同時還是建議及時就醫


梅州阿哥J江


冬天,你洗熱水澡之前覺得浴霸溫度很高,洗完熱水澡之後覺得浴霸還是很冷


昨天的可樂


你好,人在生病時體溫就會大大高於正常體溫,發生變化的開始是使體表散熱減少,而產生的熱量又增加,人在發高燒之前總會覺得渾身發冷,這就是散熱減少的結果.由於皮膚中微細血管的收縮,皮膚血流量減少,不出汗,皮膚溫度降低,所以我們就感覺到冷。



花無殤繁衍生息


很多人沒感冒體溫也是37度,我就是,正常來講38度才算低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